• 字體:

襄樊改襄陽花掉一億元
( 2011-02-04 )





在當地政府積極爭取下,湖北省襄樊市花了一億元(人民幣,下同)恢復舊名襄陽——也就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筆下郭靖、黃蓉力抗元軍的“襄陽”。這一改名個案再次引起社會各界對於城市改名的廣泛熱議,不少人認為襄樊更名襄陽更多的是為了爭奪諸葛亮的“躬耕之地”。

      據《華商報》報道,從2000年起,襄樊對外招商引資時常遇尷尬。說到襄樊,對方往往聽成湘潭,以為是湖南的城市,但得到解釋襄樊古名襄陽、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後,對方立刻肅然起敬,招商引資項目也容易談得多。

      民眾對新名感觸不深
      襄樊的更名在2008年正式啟動;2009年1月在北京舉行論證會;2010年11月26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宣布正式更名為襄陽市。“聽說我成了襄陽人,咋沒感到變化?”一位在珠海打工的湖北襄樊女孩得知自己家鄉更名後,有些調侃的表示。另一位襄陽民眾也說:“你現在來襄陽,其實感受不到多大的變化,但終究還是要變化的,只不過是一點一點的,潤物細無聲一樣。”
      2010年12月9日上午,襄陽市召開更名工作會議。在會上,襄陽市委書記唐良智表示,各類證件、證照的更換工作要便民利民,不增加企業和民眾負擔,原則上凡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必須更換的就不更換。涉及到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正常生活和經營的各類證件,如居民身份證、房產證、戶口名簿、企業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可繼續沿用,逢正常更換時再把資料改過來。此舉被當地民眾認為“人性化的好舉措”。但即使如此,為了更改名字,當局要修改各種地圖、各單位公章、證件、牌匾、公文版頭、火車站的城市巨字等,行政成本至少一億元。
      襄樊於1950年建市,由當時襄陽縣的襄陽與樊城兩鎮組成,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對於襄樊更名襄陽,數年前坊間就已開始熱議。早在2001年,多位學者討論“襄樊何不稱襄陽”的文章也見諸報端。2008年起,襄樊市政府正式啟動襄樊更名為襄陽的調研論證工作。最終,襄樊更名為襄陽。有人稱,襄樊讓位襄陽,是因為地方旅遊經濟發展需要。

      專家籲改名需慎重
      “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他們更名就是為了和我們爭諸葛亮。”一位河南南陽市民眾稱,而他的說法也得到了當地不少人的贊同,並希望“(南陽)政府要制定對應策略”。與此同時,湖北省一位在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言論也間接證實了襄樊改名的深層原因,這位官員稱:襄樊此次更名的大背景,是要以國家4A級景區的古隆中為龍頭打造“智慧之父諸葛亮”品牌,建起“三國旅遊鏈”——這是回應湖北建設鄂西生態旅遊文化圈的一個具體行動。
      事實上,襄陽、南陽圍繞諸葛亮的“躬耕之地”早已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爭奪戰。“臥龍崗.智慧之崗”是南陽的城市名片之一。而襄陽則早在2006年就以隆中為龍頭的三國文化旅遊區發展了旅遊區域和項目。
      儘管相關專家並沒有對襄陽市改名做過多批評,但針對時下城市改名熱,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行政區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振鶴指出:“地名要保持嚴肅、延續,除非是影響到民族尊嚴,有損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改名也要本科學、謹慎的態度衡量利弊,規範操作,盲從跟風現象要不得。”
      目前有改名衝動的有:湖南耒陽欲改名蔡倫市、桃源縣擬改名桃花源縣、河南新鄭欲改名軒轅市、福建南平市想更名武夷山市等等;已進入改名實質操作階段的城市也不鮮見。

      更名風潮未斷 太過隨意遭詬病
      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和地名,經過1949年和1980年代的兩次較大調整後逐漸成型,近90%以上的地名都有數百年以上歷史,承載和傳遞一個地方太多的歷史、文化、地理信息。但有學者學發現:自1949年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和1980年代,更改地名的風潮一直未斷,一些地名更改更是“相當隨意”。
      據《法制晚報》報道,特別是近年來,受時代變化、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城市改名、城市所屬區縣改名,還是旅遊景區、景點改名,一直都方興未艾,屢見不鮮。在這些一輪又一輪的改名浪潮中,猶如大浪淘沙,有不少成功範例被人們津津樂道,像湖南大庸市更名張家界市、四川灌縣更名為都江堰、四川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雲南中甸縣改為香格里拉縣……其中,湖南省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更是被譽為城市改名的成功典範。
      大庸市原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一個不知名的封鎖閉塞的小縣城,著名的張家界風景區就在其轄區內,1994年4月更名為張家界市之後,其知名度迅速飆升。有媒體報道稱:1993年大庸還是座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的落後縣城,而現在的張家界市不僅有了機場、通了火車,更是中國炙手可熱的一線旅遊城市。
      “像都江堰、九寨溝、香格里拉,都在不同程度上因改名而使該地名氣大增,由此帶動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也一再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城市改名的熱潮。”中國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解釋說:“但凡事總要從兩個方面考慮,城市改名一定要衡量利弊,有不少城市改名就欠缺考慮,因而遭到詬病。”
      事實上,城市改名並不都能一改成名,由於改名引發爭議的案例也十分普遍,因改名而幾經折騰、屢遭非議的例子並不乏見。1987年,安徽省徽州市的徽州地區被命名為黃山市。徽州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徽州之名由歙州詔改而來。以黃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有人認為是在中國地圖上把一座歷史名城給抹掉了。



經中國國務院批復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後,工作人員為襄陽市人民政府更換牌匾。新華社

湖南大庸市自改名為張家界市之後,其旅遊業得到快速發展。圖為遊客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黃石寨景區,欣賞雨後放晴的雲海美景。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