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移民維權的迷思
( 2011-01-28 )



      俗話說,不平則鳴。假如涉及到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那就更加要“大鳴大放”了。
      於是,有了維權運動。十多年來,由於私有財產觀點逐漸確立,中國大陸民眾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維權運動。尤其是城市小區住宅的業主,更是在維權過程中屢戰屢勝。
      隨移民潮,中國新移民似乎也把維權的精神帶到了移居國。日前發生的卑詩大學(UBC)擬在校園興建善終中心,遭到附近華裔業主簽名反對的事件,似乎就是最新的一宗。
      然而,居民不僅“出師未捷”,反惹來社區截然相反的反應。一批華裔社區知名人士甚至為此召開記者會,指責反對的居民,不該在事件中借用“中國文化”中的陰陽學說,以行反對之實。
      至於英文媒體方面,更是一面倒的撻伐之聲,甚至有人更罵陰陽說為“垃圾文化”。
      本來振振有詞的維權活動,怎麼就演變成了文化之爭,維權者成為眾矢之的呢?
      維權之道,在於有理有節,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這次抗議興建善終中心事件,“理”上難以站得住腳,在方法上似乎也頗有問題。而最被人詬病的,則是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而善終中心,正是實現“老吾老”的最佳途徑。支持興建善終中心,才是弘揚中國文化。
      事件將如何演變,社區仍拭目以待。
      不論如何,這批新移民能夠就關心的事件行動起來,踴躍發聲,還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們能拋開寄人篱下的包袱,真正地把自己當作這塊土地上的主人,並行使主人的權利。
      通過“善終中心事件”,相信為這批新移民業主上了寶貴的一課。而新移民社區,無疑也從事件中獲益不淺。
      其實,在加拿大,維權活動無日無之,近期在大溫就有多起。如一批北溫居民,反對一電訊商在他們房屋附近興建訊號塔,並成功令市議會通過決議,暫停電訊公司車輛出入該區。
      另外,“善終中心事件”中的業主緊張他們的物業價值,也是可以理解的。“溫哥華,居不易”。據一項居民可負擔程度的研究,原來,溫哥華的屋價之高,不僅雄霸北美,就是在全世界,也可排到第三位,僅次於香港和澳大利亞的悉尼。
      春節的腳步起來越近,本期介紹了幾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移民。而在“春節專輯”中,則介紹過年注意飲食和健康方面的資訊。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