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長城上的美國人
( 2011-01-21 )



當年的上海牌轎車。

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不難看到美國人,但在39年前的中國,有一個外國人在上海馬路上行走,一定會引起一群好奇市民的圍觀。
而就在39年前的1972年1月3日,有一批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穿解放軍的厚厚的黃色棉大衣,戴上毛茸茸的棉帽,脖子上挂各式各樣的攝影器材,在長城上游覽,自由自在地攝影,極為罕見。
沒有人相信這就是被當時的中國稱之為“美帝國主義”的美國人。

      黑格率先遣隊探路
      這批美國人,是由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黑格將軍帶領的,為總統尼克松訪華前的第二批先遣隊,一行18人,與中國有關部門討論安全、新聞、通訊、廣播、交通等技術專家組人員。
      尼克松在當年2月21日至28日期間訪華。而確保美國總統在華的交通安全,顯然是第一要務。
      從當時的國格觀點、外交慣例,任何外國政府代表團訪華,一定要坐中國製造的轎車,尼克松總統也不能例外。車隊的主車鐵定是紅旗牌轎車,前面有兩根旗杆,分別挂上兩國國旗;隨車別無選擇,肯定是一串上海牌轎車,這是體現自力更生的象征。

      外國訪問團須坐中國造汽車
      上海牌轎車的安全性能無法和國外車輛相提並論。SH760上海牌轎車,是在1958年“大躍進”的背景下試製的,當時的政治口號是:“15年趕超英國,外國有的我們一定也要有”。因此,選擇了德國1956年Benz220S型轎車作為製造參考對象。
      由于當時中國製造業水平低下,經過14年努力“趕超”,到1972年,雖然已經批量製造,故障率仍然很高。除了密封性很差,行駛時,馬路上的沙土也會鑽進車內,以及其他問題。
      我雖然參加了試製、製造及全程試驗,但當我自己駕駛上海牌轎車外出時,提包中一定會帶幾件簡易修車工具以防萬一。這次,誰能保證在接待美國代表團時不出問題?

      凍壞兩嬌客 周總理過問
      當美國第一批先遣隊達到北京時,天氣寒冷,兩位女士從恒溫情況良好的專機落地後,換入上海牌轎車,頓時感到車廂溫度太低無法適應,第二天還沒有開始工作就感冒了。
      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了這件事,要求上海汽車公司限時改進車廂暖氣設施,工廠日夜奮戰,改進了熱風系統。
      為保證在接待第二批先遣隊時,汽車狀況平安無事,我作為上海汽車公司的質量保障工程師,被派到北京,工作之余,有機會與美國專家組人員一起登長城游覽。

      憂安全無保障
      長城對外已被嚴密封閉,少量的“游客”都是工作人員。“游客”被告知必須遵守外事紀律:不允許主動與美國人講話,握手,更不允許與美國人合影留念等。

      驚慌中私拍訪客相片
      由於沒有明確規定“游客”不能照相,我為了工作方便,隨時帶了相機,小心翼翼,慌慌張張地遠距離“偷拍”了幾張照片,珍藏在相冊中,多年後都不敢拿出來給人看。
當時,我用的是上海海鷗4B型相機,沒有自動停片及自動對焦功能,性能遠不如現在最簡單的傻瓜相機。幸好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使用了小光圈,確保了照片清晰度。

      不同意使用凱迪拉克避彈車
      美國方面對中國製造車輛的安全性始終十分擔心。中國當局不能同意使用尼克松帶來的凱迪拉克避彈車。因為還沒有正式外交關係,這可能有關國家主權問題。最後的解決方案是,將當時中國毛澤東主席、林彪副主席乘坐的蘇聯製造的吉斯-110避彈車,供尼克松使用,美方才表示放心。隨行人員則毫無例外乘坐紅旗牌,或上海牌轎車。
      我沒有機會見到這兩輛吉斯-110避彈車,但我仔細看過它們的一輛在上海的姐妹車,專供毛主席南下使用。
      因為尼克松訪華前,上海已經在做接待準備工作,並向上海汽車公司下達了試製避彈車的任務,上級委派由我與另一位工程師擔任“總布置”,我倆對避彈車一無所知,深感這項任務責任重大,又無法拒絕。
      無奈之下,我們僅僅提出一項最起碼的要求:能不能讓我們看一輛同類型的樣車?等待了好久,這個要求被批准了。

      避彈車無空調  冰塊降溫
      蘇聯的避彈車,采用直列8汽缸發動機,車頭很長,底盤堅固,防彈板厚實,但配備簡略,連冷氣空調都沒有。當時我問該車專門維修人員,夏天怎麼使用?該維修人員告訴我們,毛主席出車前,工作人員先用冰塊降溫,就在後坐擱腳處。的確,我真的看到了一個馬口鐵加工的盛冰容器。
      我暗中想,假如尼克松總統夏天訪華,那豈不是麻煩了嗎?
      封閉了幾十年的中國,汽車從業工程師對于美國凱迪拉克轎車也知之甚少,一位外形設計工程師在圖書館的內部參考資料中切割了幾頁凱迪拉克外形圖,差一點被送勞動教養,作為政治問題處理。
      39年過去了,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能想到,中國已成為汽車生產大國,現在上海正在大批生產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旗艦級車輛——凱迪拉克。
      我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發黃的老照片竟成了中美關係發展的見證。

      江青不配合 建交險泡湯
      在中美建交的問題上,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尼克松是美國有名的“右派”,為什麼會在他任期內中美實現“破冰”?作為毛澤東的翻譯,章含之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據中國《國際先驅導報》2007年3月2日的報道,章含之引述毛澤東的話指出,只有和“極右派”才能搞好美中關係,因為由“反共分子”來打開美中關係,美國民眾才不會有顧慮。
      作為外交部的翻譯,章含之也親歷了中美建交的大部分談判過程。
      1972年1月3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基辛格的副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準將率領先遣小組18人抵京。江青似乎並不同意中美建交,當黑格一行人到到江青的“勢力範圍”杭州時,江青陣營表現得不配合,並告訴杭州相關人員在接待時要“降溫”,說黑格“此人很壞,完全是一副帝國主義的嘴臉”。
      黑格一行到了杭州,到處碰到冷面孔。因為尼克松要乘船游覽西湖,儘管當時是一月中旬,天氣酷冷,黑格也要上船游西湖。黑格乘的游艇上什麼吃的也沒有, 只有一杯清茶。據說原來已經在船上準備了點心水果,也因為上海來的“降溫”電話而撤了下來,浙江的領導人一個個板臉孔不搭理黑格。事情發展至此,尼克松訪華一事隨時泡湯。
      章含之等人覺得不妥,于是決定由時任外交部歐美司司長章文晉(1914~1991)向總理周恩來就打電話匯報。
      黑格離開杭州前一天的晚上,中國方面有關人員在杭州飯店會議廳裏開會,為對待黑格一行人的接待問題爭執起來,北京來的外交部人員說要按中央的方針辦事,杭州的幹部強辭奪理說“對帝國主義不能講客氣”,會議開得很緊張,雙方爭執不下。
      就在這個時候,周恩來從北京打來了長途電話,叫北京帶隊的章文晉接電話。電話打了一個鐘頭。周恩來得知上海的情況後立即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授權周恩來批評這種不顧中美關係大局的作法,說黑格到了上海,要給他“加溫”。
      在章含之眼中,周恩來是一個很有心思的人。為了給黑格“加溫”,周恩來還特別跟工作人員關照說,“毛主席關照美國人愛吃糖,每個人送十斤 糖”。(話說基辛格一行第一次秘密訪華的時候,住在釣魚臺國賓館的美國人客房裏都擺了水果糖,第二天收拾房間時發現這些糖果都“不見”了,于是毛澤東得到了美國人愛吃糖的印象。)
      另外,人生路不熟的黑格,出于不熟悉中國國情,向中國表達善意時,也出了一點誤會。當時,黑格曾向中方表示:蘇聯在貴國的北部邊境擺50個正規師, 百萬大軍,威脅中國的生存能力(Viability)。章含之當時照翻譯如儀,但周恩來卻意識到中國向來“反對霸權主義”,中國也自然“不需要任何國家或集團來保護”。所以,周後來向黑格面陳這個困難,黑格也很識相地向中方和周恩來“道歉”,打了個圓場。最終中美建交還是成了事。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當時,中方派了美語最好、哈佛畢業的男生冀朝鑄給尼克松當翻譯,而章含之則當周恩來的翻譯, 大概是因為章含之外型討好,又是女生,所以在第一次宴會以後,尼克松就跟周總理說要跟他夫人交換翻譯,理由是冀朝鑄“個子非常高”。其實,尼克松本人也是個身高1米82的大漢。



長城下的上海牌轎車。

作者在陪美國訪問團遊長城時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