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一個影響深遠的香港人
( 2011-01-07 )



      在朋友家有一幅書法作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筆畫蒼勁,可看出激情滿溢,又有飽經滄桑之感。落款人是司徒華。
      早知司徒華其人。但他卻不是以書法聞名,而是以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的面貌示人。後來才知道,人稱華叔的司徒華不僅是街頭運動的“大師”,同時也是國學根底深厚的“知識分子”。
      原來,這位執了40年教鞭的校長,除了書法之外,他還精研魯迅,熟讀毛選,詩詞俱佳,小品文也寫得意味深長。他算得上是“魯迅學”專家,曾經出版了五十多冊的《魯迅卷》,同時,他畢生也以魯迅為榜樣——為人處事愛中華。
      據說,因為司徒華參與政治活動,尤其是擔任香港支聯會主席,年年組織香港市民紀念六四,一直是中共的眼中釘,早就想“除”之而後快。當然,香港是法治社會,公然動手擔心激起民憤難以下台,於是就想找司徒華的弱點或者缺點,以便用“軟方法”搞臭他。
      誰沒有弱點呢?但是,20多年過去了,他們硬是未能找到司徒華的“痛腳”,而他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也依然未變,仍然是帶領他們追求民主、要求平反六四的旗手。
      1月2日,司徒華沒有倒在對手的打壓之下,卻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但他建立的事業——擁有8萬多會員的教協、港支聯每年都有數萬人出席的六四燭光晚會和香港最大政黨之一的香港民主黨,不會因他去世而消亡,而是仍將影響深遠。
      由於中國的封殺,大多數中國移民不知道司徒華,這並不奇怪。另外,在大中國本位觀念之下,即使是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似乎也少有人去關心發生在那裏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本報特製作專輯,向廣大讀者介紹司徒華一生的追求和奮鬥,從他波瀾壯闊的人生中,感受與大陸截然不同的時代滄桑。
      本期我們還介紹了另外一個名人——電影明星張曉敏。這位百花獎的最佳女配角,為何移民到溫哥華做起了家庭主婦?在加國落地生根之後,她對未來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計劃?
      我們也探討了中國城市居委會的角色問題。眾所周知,最近20年,可以說是中國城市化最迅猛的時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形成了一片片小區,“業主委員會”會取代居委會成為另一個城市最基層的組織嗎?
      另外,《都市報》跨入第四個年頭,第201期正好是今年的第一期。為了更好地服務讀者,我們對《都市報》的報頭、眉批等作出了美化,務必讓讀者在閱讀時感覺更加賞心悅目。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