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節禮日說“禮”
( 2010-12-26 )



      今天是Boxing Day,華裔多稱為節禮日。在普天同慶的聖誕節的次日,節禮日給人們帶來了另一層面的愉悅。
無論是從宗教還是世俗的意義來說,加拿大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可當作是一個“靈性”的節日——每個人都有信仰或者提升修養的需求;節禮日則可說是一個“物質”的節日——試問,又有誰少得了各種物質的供養?
      用帶點中國特色的語言來表達,即是聖誕節和節禮日,把人們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前往有序地地結合在了一起。
      不過,相較成年人而言,節禮日這天,兒童顯得更為高興。他們還未能跨足精神領域,對物質的刺激反應直接。當看到那一大堆堆在聖誕樹下的禮品,哪個小朋友不會欣喜若狂?
      當他們迫不及待拆開禮物,發現其中有的是聖誕賀卡,有的是學習用品,有的則是巧克力等吃食或服裝衣物等。當然,有可能會有驚喜,發現電子產品如遊戲機等較貴重的禮物。基本上,他們收到的禮物都是以實用為主的。
      也許,加拿大的兒童就此建立起健康的“禮物觀”——禮輕情義重。當然,當他們長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收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他們也得學會贈送禮物——禮尚往來。
      養成好的收禮送禮習慣並不容易,尤其是這已成為加拿大的傳統。當然,這並非沒有例外,我們仍然不時從新聞報道中,得知某某政客收受不應收的禮物,弄得一世英名掃地,嚴重的更會丟掉烏紗帽。
      “送禮”在號稱“禮義之邦”的中國,自然很發達,但“禮”似乎可以用“利”代替。
      中國沒有節禮日,但有春節。“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過年絕對是中國兒童一年最高興的時候,比“六一”兒童節還要高興。因為他們會收到過年壓歲錢(廣東香港叫利是),多年前已聽說幾歲的小孩過一個年,可收到數萬元的壓歲錢。
      在中國,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從“禮”中,領受到“利”的誘惑。在他們長大後,自然凡事從自身利益出發。這也許是中國社會“非禮(利)勿視,非禮(利)勿聽”的原因之一吧。
      聖誕過後是新年。還有5天,我們將迎來全新的2011年。本期特別推出“全球迎新年”特輯,介紹世界各地隆重的送舊迎新活動。
      從11月中旬開始,大溫北岸山峰就已披上了白袍——滑雪季節早已開始。入鄉隨俗,許多新移民已經愛上了在潔白的世界馳騁,本期也特別介紹了各式雪上運動、安全事項以及幾處較近的滑雪場地。
另外,本期推介的大人物是最近紅透半邊天的“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解讀他為何會走到目前的境地,為何年紀不大卻已一頭白髮。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