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素食主義者 影響身邊人
( 2010-12-10 )



圖為“別吃朋友”素食倡導小組2009年6月參加北京西城區舉辦的以環境和動物保護為主題的物物交換及義賣活動,在交流素食理念的同時,也宣傳了關愛動物的思想。

新素食者如今正用各自的方式去影響身邊的人,北京一個名為“別吃朋友”的素食團體定期舉辦宣導素食、拒用熊膽、拒絕皮草、關愛城市動物的演唱會,並將所得收入全部捐贈給所需動物保護團體;還有一些人則開辦素食餐館,以餐館作為宣傳環保理念的陣地;其他一些人也在通過網絡來推廣素食……

      據《南都周刊》報道,隨素食者隊伍的不斷壯大,素食運動已在全球蓬勃發展。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白領、大學生成為了素食運動的主力軍。雖然素食運動在中國剛起步,在發展道路上還將碰到諸多問題,但多數素食者還是對素食發展很有信心。素食者、清華大學副教授蔣勁松說:“如果能把素食運動和整個社會的所有不尊重生命的行為的批判聯繫在一起,整個社會興起反對暴力的運動,人們不斷強調對暴力的批評,到那時,我覺得素食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

      多數人受過高等教育
      和傳統的素食者不同,新素食者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為了單一的宗教信仰而食素,他們更關心動物的權利、在意自身的健康,為全球暖化而擔憂,他們寬容、平和、不激進,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喚起公眾意識的覺醒。
      余力是工學博士,在中國一家知名的通訊企業從事了十年研發工作,如今他在一所大學的網絡課堂學習食品營養學,同時也是一家素食餐廳的老闆。他在1990年代剛開始嘗試食素時,素食在中國還限於佛教徒的小圈子裏。多數人會以一種奇怪的眼光看“素食者余力”,“肉這麼好吃,你怎麼不吃呢?”二十年後,余力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有價值,它甚至可能拯救地球的危機;素食也開始走出佛教徒的小圈子,越來越多的政要、企業家、明星、白領開始愛上素食。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吃素,我說,是為了尊重其他生命,挽救地球的危機,更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80%都來自動物,在所有的動物傳染病中,有50%是可以傳給人類的。”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說:“當然,我有時候也覺得素食挺酷的。”和郭耕一樣,對很多人來說,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素食對我來講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吃素之後,我感覺身體輕盈了許多,而且也不再頻繁感冒了。”網上最火的素食博主、北京IT從業者“笨鳥”說,而他也於最近出版了第二本素食食譜。

      拒吃肉以保護動物
      當然,新素食者還有其它的動機,基於動物保護的素食者認為,肉食是造成制度性屠戮動物的根本原因,肉食要以殺害生命折磨生命為代價,除了宰殺,工廠化的飼養,對動物也是很殘忍的,而普通的食素就能消除普遍的迫害動物的行為。蔣勁松就是個動物保護者,“肉食者只是沒有意識到肉食和殘害動物之間的聯繫,沒有認識到動物和人的共通,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聯繫揭示出來。”
      近年來,全球性環境危機又讓素食者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新的標籤——保護地球。“少吃肉、多騎單車、節制購物”。連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也曾表示,“世界各地食用越來越多的肉類是這個全球性危機相關的問題之一,我不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但我已大幅度減少了吃肉量”。
      貼上了新標籤的新派素食者搖身一變,成為社會新思潮的代言人。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一串長長的名人素食者清單,在他們的帶動下,素食者的隊伍不斷壯大。蔣勁松說:“但在中國,素食還是一種小眾文化,暫時還沒有能量去衝擊肉食文化,只能默默地宣導自己的理念,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如果自己慢慢堅持的話,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慢慢影響他人。”

      “蔬食”提法更合適
      余力,在北京的素食圈裏,大家叫他“余博士”。他說:“我不喜歡素食主義這個提法,我覺得,蔬食要更合適一些。我是蔬食主義者,你也是蔬食主義者,人人都是蔬食主義者——誰不吃菜呢?”
      在余力看來,二者唯一的區別只在於比例。他是百分之百的蔬食者,其他人則是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五十。他的理想者,就是讓那些百分之七十、五十的人,都可以向更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少吃動物性食物的方向往前邁一小步。
      以往,許多素食者選擇吃素,大多出於宗教信仰或動物保護主義。但余力認為,他把吃素排在第一位,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與健康。“這二三百年來工業的發展,人和自然的關係實際上已經處於一種極度失衡的狀態。最突出的,就體現在肉上面。”余力指出,人們經常會擔心,蔬菜有農藥殘留問題,但事實上,肉食的農藥殘留問題遠比蔬菜更嚴重。
      “現在,全世界的農田都在使用化學品——肥料及農藥。動物吃進含殘餘農藥的青草或其他植物後,這些毒物積留在動物脂肪中,也難以排除……據研究報道:一位是肉食者,一位是蛋奶素者、一位是素食主義者,三個人身上所含的農藥比例,是十五比五點五比一。吃肉的人身上所含的農藥殘留是吃素人的十五倍。”
      在博客上,余力這樣寫道:“(毒素)在肉的美味的掩護下,進入人的體內,在人不知不覺中,它們張開利牙,破壞人們的身體,到一定的時候,健康就一去不復返了,就算醒悟,也為時已晚。”
      “從目標上,我是一個堅定的蔬食主義推廣者,但從策略上,我是堅決的漸進主義者。”余力說,他從不建議人一夜之間變成素食主義者,因為可持續性太差。“有人看了《肉食真相》的片子,立地成佛,下決心再也不吃肉,結果吃了幾天青菜,臉都吃得綠綠的,結果又放開。那麼他一輩子再回過頭來吃素就很難”。事實上,如今健康飲食已成為一門相當複雜的學問,“作為達到健康手段的素食,更需要科學的東西作為後盾”。

      新派素食館菜價昂貴
      自2003年“非典”後,北京的素食館開始增多,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促成了第一批為素食者服務的素食館的興起。而與傳統素食館不同的是,新素食館走的是高端路線,而且地點都不在廟宇周邊,反而出現在三裏屯大使館區、西單購物圈附近。北京有家素食館,人均最低消費是一千元,但大家似乎對價位都表示理解,因為它擁有“仿彿帶人穿越時空,見證歷史的變遷”的環境。
      北京的素食館分新舊兩派。若提起素食館,所有老北京人的第一反應絕對是“全素齋”。然而舊的素食店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連店面都沒有,只在北京一兩個大超市內有一個小小的專櫃,繼續賣當年家家都當稀罕物的“素什錦”、“素雞”,而專櫃的大小甚至都沒有一個賣泡菜的地方大。
      傳統素食館的低迷,凸顯出新素食餐館的繁榮。而在北京的新素食館中,那些獨具個性化的素食館生意十分紅火,口味的好壞甚至不是食客們的首要考慮因素。傳統老店的一味古色古香或金碧輝煌已經對年輕消費者毫無吸引力,親民的價錢也沒有招來更多顧客,反而高品位的裝修備受年輕消費者追捧,明知那只是一堆變花樣的蘑菇豆腐,但還是心甘情願地掏錢。“中菜西做”也很普遍,一道湯、一道菜、一道沙律、一道甜品,可以像吃西餐一樣,慢慢地把每一道菜品嚐下來。
      而各地的素食館也不盡相同。廣州的素食則大概可分為三類:一類多集中在寺廟附近,或是一些幽靜地所在,店主也多是禮佛之人。還有一類新起之秀,令人印象深刻,除了環境裝修淡雅、溫馨朦朧,還有菜式的出品清新脫俗,一般都是坐擁湖畔水榭,有倣古式的桌椅、淺紅色的紗窗簾、柔和的燈光……其菜式出品更是五彩繽紛、色澤亮麗、袖珍精緻,清淡的出品讓人賞心悅目。第三類就是一些餐廳酒樓裏所做的素食,這些雖算不上完全意義上的素食館,但它的出現,足以顯出越來越多的餐廳對素食的重視和接受。
      “素食倣肉菜肴吃起來與真正的肉食口感差不多。”一家素食飯店李經理稱,也有許多人因為素食飯店的特色活動而常常光顧。李經理說,店裏經常為顧客舉辦“素宴婚禮”、“素壽宴”,還會組織動物放生護生活動,每月的素食節也備受食客們青睞。



在大連舉辦的2008年中國國際環境保護博覽會上,素食環保志願者大力宣傳吃素食的環保理念,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圖為展出的素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除高檔素食館,許多街頭小店的素食也很受歡迎。圖為貴陽兩位女士在一家小店內吃素春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