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電子喜帖流行彰顯個性
( 2010-12-03 )





唯美的婚紗照、浪漫的音樂、可變換的頁面——數字化的電子喜帖正在流行。不少年輕人通過網絡,將結婚喜帖以電子郵件或網頁連結、手機彩信等形式發送,“幸福宣告”方式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紙質媒介。

      《深圳商報》報道,家住深圳布吉的邱小姐近日在自己的郵箱中發現一個大學同學發來的郵件鏈結,點開后結婚進行曲隨即傳出,中間是同學的結婚照;再點擊照片,跳出的是婚禮時間、酒店地址以及酒店的交通圖——這是進入9月後邱小姐收到的第二封電子喜帖。喜帖頁面還有一回執連結,點開後填寫自己的姓名、郵箱,並選擇自己的身份,有男方友人、長輩、女方同事、同學等十一個選項。同時,電子喜帖內還設置了小遊戲“連連看”等。

      樣式新穎 方便快捷
      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的武小姐最近也收到了友人發來的電子喜帖。“開始還以為是廣告郵件呢,差點給刪了。”武小姐說,朋友發來的喜帖製作得很花哨,大多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畫,看到最後才知道是結婚喜帖。
      “電子喜帖不僅方便快捷,還能顯出個性。”準新娘黃小姐說,自己打算12月結婚,也準備採用電子發帖的方式,“只需上傳幾張婚紗照,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背景、音樂,輕點滑鼠便可以發送。實在是方便了我們這些上班族”。
      電子喜帖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存在,不過只是小眾化市場。現在,電子喜帖逐漸顯露出來的既時尚又環保特性,成為商家吸引顧客的手段。一些網站中列出的電子喜帖有“天賜良緣”、“心心相印”等十多個主題,不僅有傳統的中式婚禮,也有莊嚴的西式婚禮,也可以融合可愛卡通人物形象。在網上,關於製作電子喜帖的各類竅門也很多。現在有不少婚慶公司都提供電子喜帖製作服務,網上一些婚慶網站還有免費的電子喜帖範本下載,可以自己設計、製作。

      發帖者多為年經人 
      隨“80後”(1980後生人)結婚高潮的到來,通過網絡來製作和發送個性化電子婚帖的新人已越來越多,而許多網站頻頻推出網上電子婚帖下載服務。“電子婚帖會越來越流行。”網民“我心我行我素”說:“目前我所參加的十來場婚禮,不管是一般同事的還是好朋友的,我從沒收到過紙製的請帖,要麼是短信,要麼是電子郵件告知。”一網站舉行的一個四千人參加的問卷調查顯示,12%的人表示收到過電子喜帖,65%的人贊成使用電子喜帖,還有20%的人認為電子喜帖方便省事。
      在深圳多家超市,紙質請帖便宜的三元一張,貴的要七八元甚至更高,另據瞭解,紙質喜帖一般用原生木製作,而一些製作精美、工藝考究的鏤花卡、燙金卡則選用十年以上的原生樹木製成。按每十七棵樹製造一噸紙計算,每製作四千張喜帖就相當於砍掉一棵樹,製作一萬張喜帖就等於砍了三棵十年大樹。
      “好是好,但是太隨意了。”50歲的胡女士就覺得,傳統紙質喜帖是新人親手書寫,親手送到被邀請人的手上,顯得更有誠意和莊重些。如果新人不送喜帖,只是發個電子郵件或者短信通知一下,總會讓人覺得有點怪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又不懂電腦,電子喜帖發送過來也沒法接收。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子喜帖雖省錢省時,但建議新人因人而異:對年輕朋友可用電子喜帖,但對長輩等,最好送紙質喜帖。此外,電子喜帖發出後,不妨通過短信和電話告知對方,以免對方錯過電郵、誤了赴宴。最近剛結婚的章惠說,用電子喜帖邀請的都是年輕人,對網絡很熟悉,“傳送以後只需要打個電話或發個短信確認一下就行”。

      形式不同 處處有創意
      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婚禮,喜帖自然不可或缺。除了傳統的紙質喜帖和新興的電子喜帖,發短信喜帖的也大有人在:給要參加婚禮的客人發去一條短信,上面詳細說明舉辦婚禮的時間、地點,不但送達速度比傳統的喜帖更快,而且還別具一番新意。 
      “12月29日(周五)17:58,××和××在市區××大酒店二樓大廳舉行婚禮,請您準時光臨。”在紹興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陳近日收到這麼一條老同學發來的短信。小陳說,一個月前,他的大學同學就宣布了要結婚的消息,還說要送喜帖過來。可等了這麼久,收到的卻是一條短信,“沒想到現在結婚都流行發短信通知了”。 
      這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結婚自然也得處處透創意。電子喜帖、短信喜帖的興起,更多是人們對個性的追求使然,這種對個性的追求,同樣體現在紙質喜帖上。張強最近收到朋友送來的一個紅包,紅包上印大紅的雙喜字,打開一看,裏邊是一張銀行卡,再仔細看,其實是一張極具創意的婚宴喜帖。喜帖的造型完全參照銀行卡的式樣設計,抬頭寫“中國人民愛情銀行”,正面印新郎新娘的名字及一張靚麗的結婚照,同時標有“銀聯”字樣。反面還煞有其事地印有磁條,持卡人一欄則填有受邀者姓名,注意事項則被相應改成了婚禮日期、地址等信息。
      曾小姐則收過一張很特別的“電影票”,上面寫“《家有喜事2010》新聞發布會暨首映式典禮”,標明上映的時間和地點,票價為“無價”。再仔細一瞧,主角是自己的好友——原來這是一張富有創意的結婚喜帖。
      民俗專家傅孫義介紹,喜帖已有久遠的歷史。古時候,送喜帖是官場的禮儀,官宦人家要辦喜事,或者邀請親朋好友一起聚會,就會給對方送上喜帖。後來,喜帖慢慢走入民間,平民百姓喜結連理或者孩子滿月、周歲,老壽星生日,還有升樑、入宅等等都會使用喜帖。大多數中老年人認為,傳統樣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喜帖。

      “紅色罰單”水漲船高
      在2010年“十一”結婚的人格外多,參加別人的婚禮當然不能空手去。而份子錢這些年也是水漲船高,四百元、六百元起步很正常,上千元也不少見。因此,在一些人眼裏,那燙金的婚禮請柬成了“紅色罰單”,一些人節日期間頻頻趕場,甚至被“罰”掉了半個月薪水。
      “‘十一’期間有好幾個陽曆、陰曆雙日子,我有四個朋友都選在這個期間結婚。有一天上午我居然趕了兩個場。”拿四張鮮艷的紅色請柬,一位崔先生把它叫做“紅色罰單”。他透露,其中兩位是自己關係很密切的好朋友,各隨了一千元;另外兩位是關係一般的同事,每位紅包四百元,這樣算下來就是二千八百元,“正好是我半個月的薪水,這還不算參加他們婚禮的交通費”。
      據《北京晚報》報道,如今北京婚禮的份子錢可謂水漲船高。雖說起步價是二百元,但那僅限於關係普通的同事之間,大家一起湊紅包不顯得單薄;一般來講,出席朋友的婚禮多是四百元、六百元起步。“婚禮份子錢對80後(1980後生人)尤其是個大開銷。”現年三十歲的崔先生說,這個群體逐漸邁入而立之年,周圍的朋友同學結婚、生子的人特別多,而大家工作幾年也有了經濟基礎,如果紅包太少就顯得摳門兒。“現在我在公司是中層官員,如果下屬結婚,紅包至少也得六百元起。”
      “這份子錢三十年間漲了一千倍。”剛為女兒操辦了婚禮的張阿姨說:“我跟孩子他爸是1980年結婚,那時候薪水三十多元,全科室的同事拚份子送了我們一個臉盆一個暖壺,平均每人兩角錢。”
現在,星級酒店婚宴報價上漲到三五千一桌。“現在婚宴忒貴了,我們這二千五百八十元一桌的實在還算規格不高的呢。關係普通的一般就不請了。”剛在黃“十一”期間辦了婚禮的石小姐坦率地表示,她請的都是關係親密的朋友親戚,收到的禮金也至少是六百元起,而普通同事則打算過了節單獨吃個飯或是送包喜糖。“其實我們也是隨大流,要不這勞民傷財的事情辦不辦都可。”石小姐說,實在是因為拗不過家裏人的觀念,才決定辦婚宴的。隨人情消費的價碼不斷升高,“啥時候大家都不流行辦婚禮,或是干脆辦不起了,也就沒有?珖紅色罰單?玼這一說了”。

      自己動手設報紙為底板
      一位葉先生在結婚前,選喜帖就花費不少時間。他認為婚禮是人生中的大事,應該儘量有特色。於是,他決定給自己的婚禮設計一種創意請帖,由於是媒體出身,葉先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報紙版面做背景。
據《上海金融報》報道,出於復古風潮的影響,葉先生的結婚請帖以民國時期的一份報紙為底板,然後在報頭下麵寫到:“才子佳人某某與某某終成眷屬,請於什麼時候去什麼地點參加我們的婚禮。屆時,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將同步報道”,旁邊還配上了一張新人的古裝照片。喜帖發出去後,立刻吸引來無數親朋好友的電話,“你的喜帖在哪裏做的?太有特色了”、“我準備把你的喜帖當書籤了”……詢問的人越來越多,葉先生干脆成立了一個創意工作室。

      喜帖註明禮金規定最低標準
      家住大連的王瑛最近收到了一張喜帖,一個老朋友的女兒要舉辦婚禮。收到喜帖之後她挺高興的,把喜帖反復看了幾遍。乍一看,這張喜帖與普通喜帖沒啥區別,上面寫受邀人的名字、新人的名字、婚禮舉辦的時間和地點。但是,當王瑛把喜帖翻到背面一看時,嚇了她一跳:喜帖背面的下方寫兩行字:“如果一個人去的話,禮金不得少於一百元;如果兩個人去的話,禮金不得少於兩百元。”
      據《遼瀋晚報》報道,儘管感覺不是很好,但是,王瑛還是去參加了朋友女兒的婚禮。據介紹,這對新人舉辦婚禮的地點是當地一家檔次較高的酒店,價格都在一千五百元每桌左右,加上酒水錢、婚慶錢,一桌婚宴平均價在兩千元左右。按十人一桌算,每人隨禮一百元都是要賠錢的;如果有的人帶家屬來,再隨一個人的禮金,肯定是要賠錢的。王瑛說:“我這個朋友可能也是怕自己賠錢,就沒和老朋友客氣,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的難處說了出來,也提醒一下大家。”
      對於此事,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都表示:“赴宴送多少錢得看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和朋友的關係,不管多少都是一份心意,怎麼能明碼標價呢? ”但剛辦完婚禮的劉楊(化名)則說:“雖然這樣有點赤裸,但也可以理解,我有一個朋友辦婚禮,雙方父母的朋友都是一家一家去的,但是都隨一份錢,結果婚禮就賠錢了。”



較傳統紙質喜帖,電子喜帖既省事又環保,受到許多年經人的青睞。圖為福建福州一對新人一起上網研究請帖樣式。新華社

不少新人把個性融進了喜帖中。圖為石家莊一對新人展示其個性化郵票結婚喜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