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乒乓冠軍的海外生涯
( 2010-12-03 )



劉湧江在Olympic Oval的乒乓球運動場。

1985年在中國乒協杯賽獲得混雙冠軍,同年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獲得混雙季軍的劉湧江,1986年被外派到意大利,1990年移民加拿大,現在是加拿大華人乒協副主席。多年的海外生涯,培養了他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意大利語、上海話、廣東話、國語和不斷提高的英語,使他在傳播乒乓球技術時得心應手。

      在烈治文的Olympic Oval的乒乓球館,見到在此做總教練的劉湧江。他告訴記者,除了普及乒乓運動外,他還為運動員做專業訓練。他滿意地指一位動作靈敏打球非常投入的8歲小男孩說:“這是個好苗子。”

      大器晚成的“老將”
      記者問劉湧江幾歲開始學乒乓球的,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十二歲才開始學乒乓球。”他說,這個年齡學球有點晚,像孔令輝、鄧亞萍這些名將,都是5歲開始打球的。
      父親劉國璋是上海乒乓球隊的總教練,曾代表中國隊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劉湧江本應該是從小就學球的,但他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從小被送到奶奶家了,到上學才回到上海。他12歲開始學乒乓球,當時目的很簡單,如果進了專業球隊就可以逃避上山下鄉了。
      小時候劉湧江的身體很弱,胃口不好,為了讓他有充足的體能應付訓練,母親谷蘭英找名醫為他針灸,還用煙熏,經絡通了,胃口就好了。他記得在十三、四歲時,母親還用人參蒸雞給他吃。每星期用一到兩只雞為他進補。
      17歲時劉湧江被選入二炮體工隊,來到北京。當時隊裏只有7個人。印象最深的是為了練體能,每天早晨6點要起來跑步。不許帶帽子和耳套、手套。劉湧江凍得長了凍瘡。幾個月下來,劉湧江不僅凍瘡好了,而且從跑最後一個,變為領跑者了——這時候,隊友已經有二十來個了。
      他想做好運動員的決心大,于是就加倍努力,就連休息日也練球,有時會花兩小時練發球。因為表現非常好,兩年內就入黨提幹,成為乒乓球隊隊長,教練敢把幾萬元人民幣交給他管理,讓他帶隊到外地培訓和比賽。
      幾年後,劉湧江轉到八一隊工作一段時間後,調到上海隊。這時他的球藝已經日臻成熟,掌握了獨特的直拍弧圈球的打法,風格快而狠,一上場的三個球打得凶悍,先發制人。
      1985年,劉湧江與倪夏蓮的混雙,讓劉湧江的成績達到頂峰。劉湧江的球快而狠,倪夏蓮的球刁鉆而控制嚴密,兩人相得益彰,共創佳績。在中國乒協杯賽上獲得冠軍;同年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季軍。那年,他已經25歲,在運動場上已是“老將”,可謂大器晚成。

      外派意大利成常勝將軍
      劉湧江遇到過進國家隊的機會,是為主力隊員做陪練,他不願意去。
      在1986年,26歲的劉湧江如願地被公派到意大利做球員,為撒丁島上的卡裏亞裏俱樂部工作。劉湧江到達的時候是賽季,長途飛行到羅馬後,轉機到另一個城市,然後坐車到一個地方。沒休息,沒倒時差,就參加了一場乒乓球賽。
      他年輕時很瘦,斯斯文文的。在車上,他聽到俱樂部的人懷疑他的能力。這場比賽最後是他贏了。後來,他發現,意大利的這間俱樂部請他就是為了贏球的,贏了喝酒吃海鮮慶祝,偶爾輸了就沒人理你。好在他的球技過硬,到意大利兩年,連續獲得意大利單打總冠軍。
      壓力最大的是他與俱樂部的隊友們一起參加歐洲杯淘汰賽,他必須全部贏,才能使整個隊拿到5分而晉級,輸一場就沒機會了。進入半決賽,遇到曾是世界冠軍的佩爾森,劉湧江打贏了;下一場遇到了名將羅斯克夫。劉湧江說:“我過去沒遇到過打球比我更快更狠的人,這次遇到了。”結果,劉湧江輸給了羅斯克夫。他所在的俱樂部獲得第三名,這是該俱樂部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好成績。
      雖然意大利人很友善,但對請來的球員明顯地“成者為王敗為寇”。在他來之前,有一位香港來的球員,用獨特的削球技術,打遍意大利無敵手,被俱樂部高薪聘請。劉湧江來意大利後,第一次遇到這位香港球員就把他打敗了。劉湧江的俱樂部從此翻身了,但這位香港球員第二年就黯然離開原來的俱樂部了。“意大利人很現實,外籍運動員生存不易。”劉湧江說。
      劉湧江回憶說,在意大利的工作和生活,總的來講是很愉快的。他工作的俱樂部在意大利南部,當地人很熱情友好,經常請他到家裏去吃飯。劉湧江來工作沒有翻譯,在上海時學了簡單的英語。還請住在香港的姑媽寄了一本意大利語字典,自學了一下。來到意大利後,誰都是他的老師,很多人都願意教他。半年後,劉湧江已經可以帶俱樂部老闆去中國旅游、談合約了。
      當時很多中國運動員都喜歡被外派,機會應該給不同的人,所以一般來說,運動員被外派一年就該回去了。但劉湧江所在的俱樂部在第二年點名要求還是要他,說他人好業務也好。于是,劉湧江就在該俱樂部又工作了一年。
      到了第三年,俱樂部很難說服中方繼續留劉湧江工作了,就為他辦了工作簽證,請他來意大利工作。因為成績出色,意大利乒協特別定制了一個銀匾,獎勵劉湧江的貢獻。這在中國外派的運動員中是前所未有的。這張匾至今還挂在劉湧江的家裏。
      在劉湧江外派期間,蔡振華是意大利國家乒乓球隊總教練。劉湧江是蔡振華的好友。初到意大利時,蔡振華帶劉湧江到處游覽,還拍了不少照片。到蔡振華回國時,劉湧江就到意大利國家乒乓球隊擔任教練。劉湧江推薦了中國運動員楊敏到他原來所在的俱樂部工作,楊敏後來成了意大利隊的主力。
      在意大利工作了4年,劉湧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地人會把他當成日本人。後來,他比賽的照片不時出現在媒體上,人們見到他,才知道他是中國人。
      因為比賽連獲勝利,當地電視臺采訪他,問他對意大利的印象。他說,意大利面好吃,運動服質量好、皮鞋有很多世界名牌,人也非常熱情。問他有什麼東西不好?他就直說了,很多人在馬路上遛狗,狗屎很多,一不小心就會“中獎”。
      意大利人愛喝咖啡,劉湧江上午喝咖啡還可以,但下午和晚上喝就會睡不,他還是喜歡喝自己從中國帶來的人參。周圍的教練和運動員朋友很留意他喝什麼,認為人參是他體能好的“秘密武器”,紛紛跟他要,需求量很大。為了保障供應,他請朋友從國內帶人參來,自己回國也帶多一些人參。劉湧江開玩笑說,當時怎麼沒想起來做人參生意呢。
      在意大利國家隊的生活很舒服,早餐有人送來,午餐和晚餐都在飯店吃。劉湧江喜歡意大利菜,與當地人相處也愉快。

      來加拿大培養全國冠軍
      為什麼不是移民意大利,而是移民加拿大?劉湧江說,當時女朋友在加拿大,他一來溫哥華,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于是來溫哥華安家,那是在1990年。
      當時,加拿大乒乓球的普及水平不高,劉湧江覺得有發展潛力。一位廣東臺山來的商人在唐人街開了家臺球室,有8張臺,劉湧江就在那裏教球。
      他還曾在卑詩省乒乓球協會做義務教練,慢慢地,認識了很多朋友,找他教球的人也就多起來了。他還為卑詩省隊、加拿大國家隊做教練,帶少年隊代表加拿大參加國際比賽。現在,他在烈治文的Olympic Oval做總教練,希望可以培養更多的乒乓球人才。
      讓劉湧江感到高興的是,他曾培養出多位加拿大全國冠軍。如Peggy Hsien(冼佩頤)和Paula Hsien(冼佩瑤)雙胞胎兩姊妹、Fiana Yu(余泳霖)、張墨(Mo Zhang)、Tera Zhou(周天笑)、Peter Chiu、Tony Liu、George Ma等。
      張墨12歲時跟他學球,14歲時成為加拿大乒乓球女子冠軍,到現在一直是全國冠軍。余泳霖不但打球好,還是全A學生,目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已經被哈佛錄取為研究生了。

      策劃名將雲集的乒壇盛事
      讓劉湧江最難忘的經歷,是在2001年在溫哥華策劃首屆世界華人乒乓球大賽。
      2000年,加拿大華人乒協成立,趙德瑞任主席,劉湧江任副主席。該協會在200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華人乒乓球大賽。這次乒乓大賽在PNE舉行,世界各地選手參與。
      讓人矚目的是,中國派來了由蔡振華帶隊,包括世界冠軍王勵勤、劉國梁、王楠在內的代表隊。還請來了郭躍華、陳新華、倪夏蓮、梁戈亮等名將,他們都曾是乒乓球世界冠軍。郭躍華和陳新華還現場表演球技和講課。這樣的陣容,在加拿大乒乓球史上可謂史無前例,讓觀眾大開眼界。
      劉湧江說,這次大賽的獎金是1萬加幣,在同類比賽中也是前所未有的。熱愛乒乓球的經商人士趙德瑞主席做了很大的貢獻。
      劉湧江的父母當時也已經移民加拿大。劉湧江在國內打球時,媒體采訪他,就將“父子健將”作為一段佳話。他父親劉國璋不僅在他年輕時教他打球,也為這次大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劉國璋專門回國爭取了中國乒協的支持,還聯系了大公司的重要贊助。在聯系贊助時,一份重要文件落在車上了,讓他非常急,發病送醫院,查出了胃癌。好在文件後來被找到了。比賽時他還在住院,沒能到場。

      “父子健將”留佳話
      在劉湧江小時候,父親劉國璋一星期來回家一次。他當時是上海乒乓球隊的總教練。
      父親曾參加第26屆北京舉辦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參賽中國隊的108將之一,與莊則棟、榮國團是老朋友。
      劉湧江17歲時,本來在上海少年集訓隊訓練,上海的專業隊猶豫要不要他。被二炮選中做專業運動員後,上海方面為防止“人才外流”不想放人。劉國璋找到有關人員說:“放他一條生路吧。”劉湧江才得以去北京做運動員。
      在研究劉湧江該用什麼打法時,二炮體工隊的教練曾與劉國璋產生分歧。最後,劉湧江按父親的意見,采用“快而狠”的打法,後來成績證明父親是對的。

      華裔運動員對加國乒壇貢獻大
      乒乓球在中國是“國球”,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一些中國運動員移民加拿大,為提高加拿大的乒乓球水平和普及這項運動做出了貢獻。
      劉湧江告訴記者,來加拿大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有國家級的耿麗娟、黃文冠、陳潔玲、余長春、張鵬等,耿麗娟還是前世界冠軍。他們居住在渥太華、多倫多、溫哥華,有的作為加拿大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有的做教練,培養乒乓人才。
      加拿大的乒乓球冠軍也有很多華人孩子。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女子冠軍的張墨就來自中國,她5歲就開始學球,十一二歲時移民加拿大。另外,張鵬曾拿到三屆的全國男子冠軍。

      資金削減人才青黃不接
      在世界級比賽中,80年代末,黃文冠為加拿大奪得第8名的成績;1995年,劉湧江奪得20幾名的成績。到現在,加拿大的成績在世界上排40幾名。
      為什麼加拿大的乒乓球成績在下滑?劉湧江說,加拿大國家隊的經費在削減,運動員的補助在減少。很多運動員出國參加比賽要靠自費,有些不錯的運動員因為經費不足,只好放棄比賽機會。有一位名叫申強的青年,劉湧江曾做過他的教練,覺得是個好苗子。申強曾在加拿大少年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還獲得過世界青年比賽的冠軍。但因為參加比賽需要很多費用,家庭很難承擔,就放棄參加比賽了。劉湧江覺得很可惜。

      健康開心 公平競爭
      劉湧江說,做教練比做運動員更大的挑戰是:必須不斷掌握新技術。他說:“有學不完的東西。”比如國際上發球技術有新的突破,就要研究,教給學生。
      劉湧江認為,中國的技術是一流的,教練也是最棒的。為了訓練最好的選手,國家隊中會有一些運動員專門模仿其他國家的打法,做陪練。中國對運動員的這種投入也是像加拿大這種國家做不到的。
      “加拿大人才濟濟,希望運動員能夠在健康的環境成長,公平競爭。”他說。



劉國璋與莊則棟(右)在切磋技藝。

劉湧江(左一)帶學生Peter Chiu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賽時,與何智麗(右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