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我們身邊的富二代
( 2010-11-19 )



一起打球就分不出富二代還是一般家庭的孩子了。

      溫哥華富人雲集,普通人家的孩子們就難免與一些富二代共處。傳說中的富二代是被妖魔化了的,炫富、囂張,現實中的他們並沒那麼誇張,有些還非常樸實、懂事。
      Richard是技術移民的兒子,在上大學。因為喜歡打球,交的朋友就比較雜。華裔朋友中,有新移民,也有土生的;有來自技術移民家庭的,也有投資移民的孩子。平時Richard搭公車回家。有時回家早了,媽媽問他怎麼回來的?他說,坐保時捷回來的;有時他會說,坐奧迪回來的。是搭同學的順風車。
      對朋友中的富二代,Richard的評論是,他們很友善(Nice),也長得帥、學習好,經常開好車送朋友們回家。他參加的一位富二代朋友的生日會,也不是去誇張的地方,每個人點自己的菜,AA制,Richard的菜只用十幾元。Richard說,看一個孩子是不是富二代,從臉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往往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無憂無慮。
      而在溫西一家中學讀書的Sara則告訴記者,同學中富裕的孩子太多,給自己造成了壓力。她的父母在香港開公司,家境不差,因為父母沒打算常住,就沒買房子,只是在好學校附近租了兩室一廳的公寓。她的同學,很多家庭都有大獨立屋,有些還有游艇。同學們談的話題,不是買什麼時裝,而是買什麼車。很多人都開好車上學。她跟這麼富的同學,沒什麼共同語言。
      中國的很多普通人家的家長,喜歡把孩子往好學校送。這類學校往往在富人聚居的地區。孩子在好學校,或許受到了好環境的熏陶,但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就會有無形中的自卑。有的技術移民的孩子,看不慣富二代的顯擺,刻意與他們保持距離。
      經過艱苦創業富裕起來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遇到了很大的難題。一對來自廣州的梁先生夫婦就是為了獨生子的教育辦了移民。梁太太說:“我們是投資移民來的,卻不買房子,租住在別人家的一樓。我每天去打工,給餐館幫廚。我想讓孩子過一般的生活,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那麼在國內為什麼不行?梁太太說,在國內,孩子知道家裏有錢,房子大,開好車。現在給他換一個環境。梁先生夫婦輪流回國照顧生意,在加拿大陪孩子。孩子還真的懂事了很多,也不像在國內那樣亂花錢了。
      富二代的生活和消費是怎樣的?富裕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記者采訪了幾位富二代的青少年。

      富二代分四種
      富二代,簡單地說他們是“富一代”的子女。“富一代”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先富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生活條件優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
      據研究顯示,華裔富二代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屬於有知識成功型。“富一代”父母意識到公司的發展與知識是分不開的,于是對子女的教育就非常重視,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積累的家業,努力學習,不斷獲得成功。這些獲得成功者大約占“富二代”的20%。其中一部分“富二代”不局限于父輩的傳統行業,投身于科技含量高的新興行業,比如IT產業、軟件發展、廣告傳媒等。
      第二種屬于紈子弟敗家型。這種現象在“富二代”中很普遍,起碼占50%。很多民營企業家在打拼創業中吃了很多苦頭,就不願意讓子女吃苦,生活條件太優越,父母積攢的家業畢竟很有限,這類“富二代”們往往不思進取、坐吃山空。
      第三種屬於順其自然型。第一代創業浪潮中的掘金者,比普通人富裕,但也不是太有實力。他們平穩發展的同時,對子女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這種不溫不火中,他們的孩子有60%學業是成功的,既能創業又能守業。這類人佔18%左右。
      第四種:12%屬於父衰子落型。由于父輩在那種特殊時期,錢來得太快,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勢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自己不具備相關知識水平和在新時代營商的能力,在以後的市場競爭中就處于劣勢,還沒等到“富二代”登上舞臺,就淪為平民了。這類家道中落的“富二代”,能否令家族再度崛起,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開保時捷上學的年輕人
      Vincent被一眼認作富二代,是因為他開上學的保時捷SUV,加上配置,14萬。他說,這是爸爸對他考上大學的獎勵。
      上大學獎勵一部保時捷
      談到車,他說本來家裏並不太講究車,第一部車只是2萬多的Toyota。當時爸爸說,如果好好學習,就獎勵他一部好車。他有朋友開20多萬的跑車,他覺得如果買那種車,就顯得父母太慣孩子,影響不太好,就想買低調一些的SUV。媽媽也覺得這種車安全性能好。在開高檔跑車的朋友中,這種車就沒那麼顯眼。
      他是上完初三從中國大陸移民來的,父親在國內開工廠,平時只有媽媽在溫哥華陪他。父親忙得沒時間過來,楓葉卡過期了,只好再辦團聚移民。父母做得比較成功,在國內,讀六年級時,家裏就住別墅了,在班裏,大家都認為他家境富裕。但到了溫哥華,他發現富人實在太多了,自己家不算特別富裕的。她媽媽也不是亂花錢的人,家裏一兩個月也不會出去吃飯,喜歡自己在家裏做。媽媽也不是任Vincent花錢,認為該買的,多貴也買;不該買的,多便宜也不買。
      學位能讀多高就多高
      Vincent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的碩士,母親是浙江大學的學士,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一向注重兒子的教育。Vincent學習也一直很努力。11年級才出ESL,為了在12年級讀完後直接升大學,不必在高中多耽誤一年,他12年級還去讀了成人高中加快學習進度。上大學後,他也每年讀暑期班。
      他打算畢業以後讀個碩士,如果能讀得上去的話,就讀到博士。因為現在讀大學的人太多了,他希望自己的學歷能高一些,畢業以後找一份好工作。父母並不期望他接班,因為父親的公司是做化工的,而他物理好,化學方面卻不開竅。
      “父母希望給我一個比較高的起跳板,讓我對未來有更多選擇。從讀書來講,他們希望我能讀多高就讀多高。”Vincent說。
      希望自己有能力賺錢
      雖然家裏不缺錢,他還是打過工。在10年級、11年級,Vincent曾在食街(Food Court)和一家大型超市打過工,做收銀員。他說,自己掙錢的好處是用錢不用匯報。上大學後,因為功課多,就沒再打工了。不去打工還有一個原因,剛讀了一年大學,還難以找到專業工作Labour工又不願意打了。
      記者問他:“你家境好,自己還有賺錢的壓力嗎?”Vincent說:“我有壓力要賺錢。”他解釋說:“我想保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在北美要做到像爸爸那麼好是不容易的。父親的公司不一定是我喜歡做的,父母留給我的錢總會花光。要保持收入與支出平衡,一定要有賺錢的本領。”
      找家境相仿的女友
      找女朋友是什麼標準?Vincent說:“找家境差不多的比較好,如果找太窮的,媽媽會擔心人家圖我們什麼。找太富的,我就有壓力了。”
      Vincent有女朋友,按Vincent的觀察,比自己家經濟條件更好。女朋友還在上高中,人很聰明,在上IB班。Vincent說,是有一些富二代的朋友找女朋友時把漂亮當最重要的標準。他覺得太漂亮的太操心,而且太漂亮的女孩不一定聰明。他喜歡找聰明的。“這樣將來兩個人可以互相照應,不聰明的可能會是個累贅。”他說。
      喜歡滑雪游泳
      說到業余愛好,Vincent的業余愛好也與一般孩子沒太大區別。初中時喜歡打球,在受過一次傷後,就少打球,改泡網吧了。現在,喜歡打球、游泳,冬天就常去滑雪。
      他也經常跟一幫朋友出去吃飯。朋友中有富二代,也有一般家庭的。跟女朋友出去吃飯,兩個人都會買單。“一般月初我買單,月中她買單。”Vincent說。現在沒出去打工了,錢是父母給的。

      富二代可能超越父輩
      “富二代”雖然有可能承繼巨額的財富,但是仍然缺乏由富而貴的積澱過程,是從草根向富裕過渡的“先鋒部隊”,他們承受了父輩在事業上更多的期望,面臨巨大的壓力。
      對他們的教育,往往被父輩列為頭等大事。他們中的不少人,被送入世界名牌大學讀書,受到良好的教育。
      研究表明,企業家家族容易出現更多的企業家,家庭內部積極創業的氛圍、教育甚至遺傳基因都會起作用,隨財富的傳承,管理經驗也同時得到了傳承。只要企業的生存環境適宜,競爭有序,“富二代”就完全有可能全面超越父輩。
      “富二代”階層的出現意味,不通過自我奮鬥變成有為者成為可能。財富的合法繼承也受到法律保護。而在生活方式上,蜜糖裏泡大的“富二代”很容易就接受了奢侈品消費,這對其他階層,特別是中產階層消費也產生了巨大的示範作用。

      暑假到非洲做義工
      在讀研究生、每星期都去教堂的Joe平時花錢不多,生活樸素,開的車是一部Acura,雖然是好車,也不是太顯眼。要不是一個與他相熟的朋友告訴記者他家在中國有豪宅,還很難辨認他原來是富二代。
      生活樸素不愛花錢
      Joe今年26歲了,19歲時跟家人一起從香港移民溫哥華的。家裏有5口人,父母、哥哥、姐姐。上高中時,Joe每月有100多元的零用錢,與一般家庭的孩子沒區別。Joe上大學後,家人都回香港了,只留下他一個人。
      他一個人住在溫哥華一個1000多呎的城市屋中,父母給他每月800元的生活費。他覺得夠用了。他是學建築的,獎學金已經付了大部分的學費,剩下的學費由父母付。他不喜歡買名牌,吃的用的都普通,花錢不多。
      父親是開工廠的,在香港有辦公室,在大陸設廠。Joe卻是學建築的,與父親做的事業無關。他告訴記者,哥哥已經在幫父親了,自己不必到家族企業工作。“我喜歡設計,就學了建築設計。”他說。
比起一般工薪階層來說,家境好讓Joe在選擇學業和未來職業時沒有後顧之憂,只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父母也不等他養。他可以接受盡可能長的教育,也不必打工掙錢。
      Joe希望自己畢業後就獨立,他認為不難,因為自己花錢不多,開車也不多。
      喜歡做義工幫助別人
      沒有後顧之憂,Joe就有更多的機會做義工了。去年和今年暑假,他都跟團隊去一家慈善機構在非洲開辦的學校工作,幫助拍照和做宣傳品的設計。去了馬達加斯加、南非、贊比亞。去年,費用是他自己出的,今年,有人贊助。
      在非洲,他接觸了很多貧窮的孩子,他願意幫助他們。
      記者看到他在非洲拍的照片,構圖和諧,形象生動,很不錯。

      回國接班的富二代
      很多中國大陸的富豪,將後代送到海外接受教育,然後在回國接班。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和海鑫鋼鐵集團董事長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子。
      楊惠妍成亞洲女首富
      廣東著名的碧桂園地產公司現在的大股東楊惠妍就是在美國讀書後,回國接父親班的。她曾被《福布斯》大陸富豪榜評為亞洲女首富。她父親楊國強在2005年就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了女兒。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一共有三個女兒,楊惠妍排行第二,出生于1982年。十多歲時就成為父親的栽培對象。楊國強就帶她出席公司內的重要會議,楊惠妍顯得很沉穩,基本上不做聲,只是在旁邊觀察父親是如何處理事務的。
      2004年楊惠妍加入碧桂園,出任楊國強私人助理。同年,楊國強將其持有的所有股權轉給女兒。楊惠妍持有碧桂園集團70%的股權,為最大股東。2007年4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上市當日,個人身家逼近700億港元。
      碧桂園的老臣子介紹,楊國強經常帶女兒參加公司的重要會議,2001年將愛女送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要女兒打工以補貼不時之需,刻意培養女兒的自立能力。楊惠妍的丈夫畢業于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經人撮合,與楊惠妍喜結連理。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新郎的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幹部,楊老闆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 
      李兆會臨危受命接班
      1981年出生的李兆會是山西聞喜人,2005年畢業于武漢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現任海鑫集團董事長。2003年1月,被稱為山西首富的父親李海倉被刺,李兆會接手海鑫鋼鐵集團,擔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兆會被迫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他對家族給自己安排的未來沒有絲毫準備。
      李兆會在巨大的壓力下重振父輩事業,以超乎想象的成熟以及良好的發展潛質,取得顯著業績,將父親留下的產業做大做強。
      李兆會掌管海鑫後,人們大都懷疑這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子是否有能力像他父親一樣,駕駛這條大船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破浪前行。但是,李兆會用行動證明瞭自己不是一個隻會在父輩樹陰下乘涼的人,成為“富二代”的成功典範。他的妻子為知名影星車曉。

      人們對富二代有歧視
      Lucas一家是從深圳來的,是在5年前,他小學畢業後移民的,現在他11年級了。他是獨子,父母有時候住在溫哥華陪他,有時候就回國處理公司業務去了。最近,父母回國了,他一個人住在溫西的獨立屋,自己照顧自己。
      限制自己的花費
      記者問他怎麼吃飯?他說,有時出去買,有時自己做。開的車是家裏的奔馳,沒另外買自己的車。他覺得自己在上高中,還沒必要有自己的車,但上了大學,應該會買一部自己用的車,是買一部做代步工具的正常車呢,還是十幾萬元的好車,他還沒想清楚。“父母不限制我,會尊重我的意見,我自己限制自己。”他說。
      對於零用錢,父母也是隨他用的。Lucas也不隨便用。他說,沒需要的不用,東西不買特別豪華的。買衣服,他也是講究好看,不講究牌子。最貴的衣服也就是七八十元的。還經常等打折時買。“這是在中國養成的習慣。”他說。
      富二代的說法有歧視
      Lucas覺得,把孩子分為富二代和窮二代,不是科學的分法。這種分法有歧視的感覺。他也看到有的富二代孩子被孤立的例子。大家封殺他,不理他。有些情況是富二代太炫耀了,讓人看不慣。他認為,看不慣應該明講,不應該孤立他。“有些孩子炫耀是事實,但這是他個人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他說。
      他承認,有些富二代孩子做得比較過頭,比如,十幾萬的車,半年換一輛。
      在他看來,作為富裕人家的孩子,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就是見多識廣,缺點是有些人做人輕浮,愛炫耀。有的人還愛發火、打架,經常出去吃喝玩樂。
      Lucas想找女朋友,還沒遇到合適的。周圍的富二代朋友,把漂亮當成首要條件的多,他們找的女朋友一般都是漂亮的富二代女孩。有錢人家的女孩子,往往上的是私校,漂亮女孩的比例很高。他自己找女朋友,不光看表面,會看內心。
      將來想自己創業
      父母期望Lucas上美國最好的大學,Lucas認為自己成績不算最好,但也不差,應該可以去美國上大學。長大後,他想經商,但沒計劃太快開自己的公司,他想學更多的技能。
      在國內上初一時,他曾與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錢開了個手機店,既有實體店,也有網店,不是為了賺錢,只是因為自己喜歡。
      “我不會繼承父母的公司,我想靠自己。”他說。
      做義工感覺好
      跟記者談完,Lucas就趕去做義工了。他在幫學校的一個演出做後台工作,這是他感興趣的,願意幫忙。
      學校對做義工的小時數有要求,他做的比要求的要多。“我喜歡做義工,可以幫助別人。如果掙錢,感覺就不一樣了。”他說。

      以炫富引人注意
       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對於“愛顯擺的都是什麼富豪”的調查中,72%的網友都認為是資產幾百萬人民幣的小富豪,而認為資產過億的大富豪愛顯擺的只有7%。網友們認為這些愛顯擺的小富豪中,則以暴發戶和富二代為主,占總體的84%。
      心理學家分析,“富二代”在寵溺中長大,價值觀和上一輩會很不一樣。而“暴發戶”的知識體系生活閱曆跟不上外在的物質變化,因此喜歡用極端的方式炫富引起注意。但當他們有更多的生活閱歷後,心理會慢慢成熟。



日前中國一富二代結婚,組成法拉利車隊接親。“富二代”的張揚,成為中國人茶余飯後的話題。

拜金主義盛行,富二代也成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