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睿智博學易中天
( 2010-10-15 )





易中天是學者中的明星,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講評歷史人物成名後,出版了讓他紅遍全國的《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在國人中幾乎是無人不知,有人甚至提出了“嫁人要嫁易中天”的說法。著作的暢銷也使他處于作家收入排名的前列,在電視和報刊上亮相也成了常事。有人稱他是“國學大師”,有人稱他是“學術超男”。最近,他來到溫哥華,做題為“中華文化加國行”的講演。

      易中天在BCIT講演,是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周末傍晚,聽眾早早就坐得滿滿的了。易中天剛從多倫多飛過來,帶三小時的時差,據他說,還在耳朵疼、感冒,只休息了片刻,臉上還帶明顯的疲倦,就開始了講演。

      現場講演妙趣橫生
      他個頭不高、長相普通,但反應靈敏,妙語連珠,講演時,不時引發臺下聽眾的笑聲。提問環節,更是氣氛活躍。談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易中天舉了個例子:六個中國人請兩個美國人吃飯。先讓客人點菜,一個美國人瞭解一點兒中國菜,點了芙蓉雞片。另一個美國人不會點,於是幾位中國人每人都點了菜,有紅燒肉、牛柳、豆腐,青菜等,品種齊全。他們還幫不會點菜的美國人點了一大碗榨菜肉絲湯。芙蓉雞片先上來了,點這個菜的美國人把菜端到自己面前,就開吃了。六個中國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後就照美國人的規矩,誰點的誰吃了。另一個美國人只好喝了一大碗榨菜肉絲湯。
      易中天說,這是文化誤會。由此他講到西方文化的內核是個體意識,中國文化的內核是群體意識。點菜反映了不同的理念:西方人“我選擇,我負責,我不對別人負責,別人也不對我負責。”;中國人先群體後個人,“我的菜會落到你的盤子中。點菜不光是考慮自己,要考慮的是大家吃什麼。”接,他分析了這兩種不同文化的由來,從古希臘的城邦談到中國古代的邦國。還詳細講解了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
      談到曾撰文評論余秋雨詐捐門,易中天說,捐款是公民的權利而不是義務,不能逼捐,也不能詐捐,他表示希望啟蒙普及公民意識,而不是像有些人評論的那樣,“想炒作,保持自己的名人熱度。”他說。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來加拿大幫助普及公民意識,他笑稱來加國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現場提問的人爭先恐後,易中天回答得從容睿智。有人問他,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他說,是中國智慧。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哲學智慧,如周易、中庸、老子;二是政治智慧,如周公;三是人生智慧,包括莊子、禪宗、老子、孔子。

      不喜三國卻因三國而紅
      這次來加拿大講演,很多人希望易中天談談三國,他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節目品讀三國人物後,出版的《易中天品三國》可視為其成名作。但易中天表示不喜歡談三國。他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三國演義》傳達的不是什麼好東西。”他說。
     三國講的所謂政治智慧,就是陰謀詭計。“我不想往加拿大輸出權謀、腐敗。”他說,誰都想做江湖老大,是中國文化中不好的東西,考慮的不是雙贏,而是巧取豪奪,一統天下,集權是一種必然。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熱播期間,易中天受邀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漢代人物風雲”一炮打響之後,央視編導們決定讓易中天繼續說下去,並選定了“三國”這個大題目。但沒想到易中天剛開始卻拒絕了這個建議,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己時間太緊,二是自己對“三國”不是很熟。如果非讓他繼續說,他寧願說自己更有興趣的《水滸》。經過一番周折,才說服易中天說這個他當時並不熟悉的題目。此後,易中天幾乎成了“空中飛人”,趁周末的時間來北京錄製節目,他在飛機上的消遣讀物,也變成了《三國志》。
      易中天品三國,受到很多的好評和質疑。有人認為他是在“戲說”歷史。易中天雖然運用了很多當代語言和詼諧說法,但他反擊了那些認為他是戲說的觀點。“正說不是一本正經地說,也不是嚴肅地說。而是說,我說的歷史是有根據的,依據了正史上的記載。但如果你問,正史就符合歷史嗎?那我就不能保證。但反過來,戲說卻一定是臆造的。”

      才華橫溢經歷曲折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長沙。6歲時隨父母遷到湖北。1965年高中畢業後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他一待就是13年。他的學生說,易中天對於他在新疆的生活曾說過一句話:“在那個曾經被詩意描述過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詩。”
      很幸運他碰上了一次招工的機會,進入烏魯木齊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子弟學校任中學老師。易中天當語文老師時,老師和學生都公認他是教得最好的,可他的工資卻是最少的,為什么?他沒讀過大學。
      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學歷直接考取了武漢大學的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時,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劉道玉說“人才難得”,堅持要把易中天留下來。為此還驚動了當時任教育部部長的蔣南翔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恩茂。最後,教育部專門為易中天的畢業分配下了一個文件。於是,易中天留校任教。
      留校不到一年,易中天被提拔為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由於體制原因,易中天在武漢大學任教的十年時間裏,儘管受到學生的歡迎,但遲遲評不上副教授,科研經費申請困難重重,一家人也常年蝸居在面積僅10平米的簡陋住房內,迫於學術發展及生活壓力的考慮。1991年易中天選擇了離開武大,去了廈門大學任教。

      易中天主要作品
      易中天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狺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最著名的作品,有《易中天品三國》、《帝國的終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