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使命早注定 百折不回頭
( 2010-10-10 )



      在中國,有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北宋陸佃《埤雅·釋魚》中說:“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中國古人喜歡把生活中的現象詩意化。在驚濤急浪之中逆流而前,勇抗瀑布狂瀉之勢,鯉魚可謂九死一生。但“鯉躍龍門”,未來已是錦銹前程,區區犧牲實在值得。
      千百年來,相信見過“鯉魚跳龍門”的人不多,不然,早被有關方面開發為國際級的旅遊景點了。
在加拿大卑詩省,和“鯉躍龍門”的浪漫想象有得一比的,是三文魚洄游的悲壯淒切。與前者只能想象不同的是,三文魚洄游已經發展出文化、飲食、旅遊產業,成為卑詩省民生活的一部分。
      太平洋三文魚要回到原產地產卵繁殖後代,所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想象的。它們需在殺人鯨、鯊魚、海豚、海豹等的圍追堵截之下,從太平洋三四千公里外的地方回到北美海岸,然後找到其出生地的河口,與長達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淺溪、急流甚至瀑布搏鬥,期間不吃不眠不休,並要逃過灰熊、白頭鷹的利爪。當然就不用說人類的釣和巨網了。
      三文魚洄遊,又豈止是九死一生!
      現在,就是觀賞三文魚洄遊的最佳時機。本刊也特別推出觀賞三文魚洄遊指南,詳細介紹大溫地區多處觀賞三文魚的地點,以及可能是全世界最佳觀賞地點的內陸亞當斯河。
      寫到三文魚洄遊,不由想起一個新聞人物。他就是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先生。
      劉曉波為了追求建立民主法制的中國,就像三文魚一樣,為了神聖的使命,百折不回。早在1980年代,他就以敢言著稱,1989年更直接參與六四運動,遭當局認定為“黑手”之一而判刑。但劉曉波並未因此而放棄,出獄後仍秉筆直書,呼籲為六四平反,促請中國當局推行民主,雖然多次被捕仍不改其志,更在2008年底發起並起草《零八憲章》,要求當局推動政治改革。然而,他得到的卻是11年刑期。
      不少中國人都有“諾貝爾情結”,從小學就灌輸的諾貝爾獎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到每年十月中國各大媒體大篇幅報道諾獎可見一斑。中國已經崛起,在世界事務中擔當越來越吃重的角色,諾貝爾獎作為另一種“國際成就”,對中國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誘惑力。
      但“愛之深恨之切”,中國當局因為劉曉波獲得諾獎而惱羞成怒,除了在國內把諾貝爾獎的有關報道“一掃光”之外,還傳召挪威大使,放言報復挪威。
      泱泱大國,豈可無泱泱大度?
      希望諾貝爾獎的榮耀和影響力,能夠推動中國的民主運動,並能把身在囹圄之中劉曉波拯救出來。
      三文魚犧牲自己成就下一代,是自然的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令人感動。劉曉波為民主而犧牲,是個人的選擇,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令人感佩。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