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嫦娥”奔月成功 入軌始探月
( 2010-10-08 )



“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帶動了中國民眾對航天的關注,不少遊客來到位於濟南的山東省科技館,觀看模擬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飛行、返回的過程;“嫦娥二號”中途軌道修正5日再次取消。

中國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十.一晚上7時成功發射。在發射後的第五天,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于6日上午對嫦娥二號衛星進行第一次近月制動,使衛星進入運行周期為12小時的環月橢圓軌道。據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遙控組組長于天一介紹,第一次近月制動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不容許有任何失敗,一旦錯過就很難補救。”

      截至6日11時,嫦娥二號衛星已在太空中飛行了112小時,6日上午,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將對衛星進行第一次近月制動,使衛星進入運行周期為12小時的環月橢圓軌道。據《新京報》報道,此前,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雲解釋說,飛近月球時衛星遇到的最大風險,是它能不能準確地被月球重力場捕獲。在到達近月制動點的時候,衛星對於月球來說實際上處在非閉合的軌道上,如果不及時剎車,衛星就不能成為月球衛星。如果剎車力度不夠,衛星仍會飛出月球的引力範圍,而不被月球捕獲,從而不能環繞月球。如果“剎車”力量過大,衛星就可能撞上月球,其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升空後,先後開展了太陽翼監視相機拍圖試驗、X頻段測控試驗、紫外導航試驗、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等各項科學試驗。
      根據原定計劃,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其間計劃進行23次軌道修正。但因為目前的軌道“很精準”,原計劃於10月3日和5日進行的嫦娥二號衛星軌道中途修正動作被接連取消。其實當初“嫦娥一號”也計劃了3次中途修正,不過最終也只實施了一次。

      幾千條口令第一時間下達
      以此同時,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緊張運作。“你要是打開我們的抽屜,就會看到全是金嗓子喉寶,還有斯達舒。”嫦娥二號的主調度員韓良斌說。金嗓子喉寶是為了保護他的嗓子,但吃多了又對胃不好,所以還配備有斯達舒。作為調度員,他們需要用嗓子發號施令,保護好嗓子也成為他們平時非常注意的問題。
      雖然需要保護好嗓子,但這並不是他最關注的,“我最關注的是幾千條正常的遙控指令和各類應急預案都要熟記於心,出現異常情況怎麼處置,如何第一時間下口令,如果出現異常而沒在第一時間發號施令,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任務失敗。”
      用嗓子喊,這個看起來比較簡單的工作也有其特別嚴格的要求,除了要正確,還要簡潔,不能囉嗦半天才讓相應的崗位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因為衛星在天上飛,到什麼高度有什麼動作必須要做,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分秒不差地實行精密準確測控。
      這位28歲的調度員雖然此前參加過“神六”、“神七”任務和嫦娥一號飛控任務,但作為調度員主管負責大型任務,這還是第一次。作為“嫦娥二號”的飛行控制的主調度員,韓良斌主要負責的任務是海上測量船(站)和測控中心測控資訊的指揮調度,包括發射段、入軌段和關鍵重大弧段的調度指揮工作,“這裏相當於神經中樞,所有資訊都要報到這裏來,資訊和資源彙集到我們這裏,各個崗位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調度台一分鐘都離不開人。在任務準備階段,韓良斌在座位上一坐就得很長時間,“短則七八個小時,長則十四五個小時,這都很正常。”由於神經高度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這麼坐並不覺得累,但一旦有個間隙,就會感覺到身體處於非常疲勞的狀態。他說:“我現在這麼年輕,都會感覺我這腰部有點不適。”

      兩空間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中國於6日8時49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一箭雙星,成功將“實踐六號”04組兩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
      星箭點火升空飛行約11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資料表明:“實踐六號”04組A星與火箭分離,據中新網報道,繼續飛行約1分鐘後,B星與火箭分離,兩顆衛星均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實踐六號”04組A星和B星分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和航太東方紅衛星公司研製生產,衛星上的空間環境探測系統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為主研製。兩顆衛星設計壽命均為兩年以上,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空間輻射環境及其效應探測、空間物理環境參數探測,以及其他相關的空間科學試驗。
      承擔本次衛星發射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這次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32次航太飛行。



嫦娥二號飛行軌跡示意圖。

工作人員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指控大廳密切關注嫦娥二號衛星運行情況。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