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加拿大軍營實錄
( 2010-10-08 )



身臨其境 如入虎穴

加拿大軍隊兵員數量不多,只有區區6万人,但在多倫多,加軍駐兵人數卻高達12,000人,有8個軍事單位分散在大多倫多地區。大部分戰斗部隊的歷史都有150年以上,征戰于世界各地。《加拿大都市報》記者日前走訪加軍預備役32旅駐地,為讀者揭開神秘的加軍面紗。

      根据資料顯示,目前加拿大陸軍正規軍共有3個旅和10個預備役旅。正規軍3個旅分別執行作戰、戰前訓練和戰后休整,而10個預備役旅則擔負招兵、專業訓練的繁重任務。
      說起預備役,可能有人會想當然將中國那种松散的退役軍人建制套進來,事實上,加拿大預備役在其軍事体系中作用并不是民兵那麼簡單,他們一旦被轉為正規軍,即會轉入戰前訓練,隨時可以肩負執行作戰的任務。

      指揮部連接阿富汗前線
      加軍預備役的排序是從30開始排列,預備役32旅的駐地位于多倫多著名的購物商場Yorkdale以北的Downsview公園,這個公園以前是一個軍用机場,多倫多不少軍事單位都座落于此。開車經過此地的人會看到軍營前有坦克、飛机實物模型等物品,軍營像一般中學一樣的小樓,其貌不揚。与眾不同的是,停車場上停一些軍用車輛,周圍被鐵絲网圍。
      記者一早赶到軍營的時候,已經有三三兩兩穿軍裝的預備役軍人,從私家車里拿出軍用迷彩背包、鋼盔等物品,隨后匆匆走進軍營大樓。這些預備役軍人平時都有工作,每周要來訓練一個晚上,每月要來訓練一個周末。
      走進樓內則需要由保安核對身份,每人派發一個臨時通行卡,可以通過電子門禁系統,自動旋轉的大門一次只能通過一人,任何不速之客顯然難以入內。記者被告知在建筑內禁止攜帶和使用手机,該旅公關部上尉肯尼迪表示,這完全是從保密角度考量,因為樓內還有許多机關,包括陸軍中部地區指揮部,他們与在阿富汗的加軍每天都有密切通訊來往。
      整座大樓內部与普通高中區別不大,只是樓道內陳列的一些軍事歷史紀念品和牆上的軍事招貼畫,提醒人們這里是軍營。

      32旅威名顯赫
       肯尼迪上尉看上去快60的樣子,但是精神抖擻,他自我介紹說當兵快30年了,從偵察兵做起,現在是預備役上尉。而加軍32旅(32 Canadian Brigade Group, CBG)成立于1997年4月1日,是當時軍事結构改革的產物,當年加拿大全國共設立10個類似的預備役旅,其中三個在安省。
      別看32旅歷史不長,但是其中不少團隊具有悠久戰史。比如總督騎士警衛團(Governor General's Horse Guards)、和屬于英女王的英女王加拿大來福槍團(Queen's Own Rifles of Canada),都曾經有過悠久光榮的歷史。Grey和Simcoe護林者團( Grey & Simcoe Foresters)甚至在聯邦之前就建立了。
      該旅所有的部隊都曾參加過加拿大歷次的軍事任務,諸如芬尼亞空襲、紅河遠征、西北平叛、南非戰爭、兩次世界大戰、韓戰,1980年代以后在全球參加聯合國維和任務以及奔赴阿富汗戰場。
      32旅常規任務是培訓預備役人員,培養他們的軍事專業素養,因為這些人員隨時會參加正常規部隊執行任務。加拿大預備役人員都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利用周末分專業進行軍事訓練。平時主要作為國內緊急動員力量,在國內發生危机的時候出動,如果常規部隊需要的話也可以出國作戰,此外還是軍民聯絡的一個橋梁。
      預備役人員每周訓練一個晚上,每月訓練一個周末。其中不少官兵是在校大學生,在暑假的時候則是全天訓練一個夏天。

      練習排爆 炸彈無處不在
      《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在肯尼迪的帶領下來到32旅的訓練場,這個訓練場就在机場旁邊,里面有一個35英尺高的鋼架建筑,用于訓練直升机繩降和高層建筑繩降。還有一個雙跑道的障礙越野訓練場,其余的則是曠野,用于戰術訓練。
      等待我們的是一隊從阿富汗戰場歸來的排爆專家,記者面前已經放置了一批爆炸品,靜靜地陳列在地上,有土制炸彈也有制式炸藥。
      由于記者背沉重的攝影包覺得礙事,就隨手扔在了草叢中,為了不影響他人通過,還特意往草里踢了踢。沒想到軍士長Darcy馬上過來說:你把包拿開看看。記者不解地拎起攝影包,他用腳撥開草叢,一個炮彈立刻顯露出來。
      他表示,這里和阿富汗戰場一樣,到處充滿殺机,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不過他告訴記者不用擔心,這個炸彈不過是一個誘餌,順炸彈的電線,在几米外的土堆上找到一個鐵桶制作的土炸彈。這個鐵桶口對我們這個方向,里面充滿鐵屑和爆炸物,具有定向爆破的功能。
      Darcy解釋說,敵人一般用那個炮彈型的炸彈吸引加軍注意力,等一群人來研究這個“詐”彈的時候,再引爆這個定向炸彈,以期達到更大的殺傷性。這意味,如果剛才是實戰的話,我們已經陣亡一次了。
      實際上在我們走過的樹叢邊也隱藏殺机,軍士長從樹叢里拎出一個汽油桶,上面粘一團炸藥,連一個對講机,只要啟動對講机汽油桶就會爆炸。他解釋說,這种爆炸物主要是營造好萊塢气氛,煙火效果明顯,殺傷力小,但對于車輛還是有威脅的。
      而泥泞的車轍下面,推開浮土可以看到一個木條做的壓力感應引爆裝置,只等車輛壓過就炸。這個木條下面還連另一個炸彈,則是為了炸發現它的工兵,排爆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引爆下面的炸彈。
      軍士長展示的另一個炸彈則在一堆垃圾之中,上面有無繩電話可以引發。根据他介紹:塔利班分子一般在放置炸彈的地方會做一些記號,比如用木條擺成三角形之類的,當地居民都知道,走路的時候會繞走。所以加軍執勤巡邏的時候,旁邊有百姓圍觀,就如同在看他們掉進陷阱一樣。
      記者看到一個土制炸彈,是在一個易拉罐里面填炸藥,外面裹了一圈長釘,再用膠布纏繞,裝上點火裝置就做好了。軍士長說這些炸彈都是他們根据在戰場上遇到過的原物回來仿制的,絕對有真實感,目的是為了讓要去那里的士兵先熟悉一下惡劣環境。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士兵中計陣亡,軍士長說每次新聞都僅僅說犧牲于路邊炸彈,但是細節沒有透露,有些就是被這些詭計炸彈所害,你可以躲過100次,但一次失誤就會要命。

      體驗繩降遇“潛規則”
      采訪當天還有一小隊預備役軍人在訓練高空繩降,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站在樓頂,利用一根穿過腰間金屬扣(緩降器)的繩子,靠雙手控制繩子釋放速度,從樓頂或者直升机机上降落到地面。
      訓練高台高約11米,是該部隊山地、空降訓練的設施。從實戰考慮,訓練沒有用專用的攀登腰部吊索設備,而是每人發一根10米長拇指粗的尼龍繩。在教官教官指導下,在腰間綁成了一個牢固的懸挂吊扣,緩降器扣在繩索上,就可以上高台了。
      為了找到一個好的拍攝角度,記者決定登上高台,趴在崖邊拍下去,腰間這個繩索正好可以栓保險繩。當天風速不小,站在11米的高空往下一看,再加上風一吹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下面的人看起來已經很小了。
      同行的一大膽女記者,自愿嘗試從懸崖上繩落,她听完教官的動作要領之后,尚未邁出第一步,_一家伙就頭朝下形成急墜的狀態,整個人呈半空吊狀態,多虧下面的安全員拉動制動繩索,才助她得以緩過神來,將身形姿勢調整號。記者趴在崖邊記錄下這位同行四腳朝天的一刻,自己也被嚇個正。原來士兵們看似輕松自如的繩降,要真正掌握好并非想象那麼簡單。
      等拍完她繩降之后,記者收拾器材准備沿樓梯返回地面。不料教官卻說:我們這里有規矩,凡是上來的只能從這里下去。他順手指了指陡峭的崖壁,一點選擇的余地都沒有,記者暗自叫苦:遇到了“潛規則”。
      無奈,只要硬頭皮系上繩索,戴上鋼盔,背朝后身体后傾站立在11米的高崖之上。不得不把剛才看到的所有細節回憶一遍,教官一再叮囑雙腳分開、膝蓋微彎、脫离的時候要果斷迅速,記者吸取前者教訓順利离崖,慢慢掌握了方法后,最終重返人間。

      由現役軍人培訓組織
      除了預備役人員以外,32旅也有少量現役軍人,負責制定培訓計划和組織工作。
      該旅現任首長是上校(Colonel)Julian Chapman,司令官(CD,Commander)是軍士長(Chief Warrant Officer)Stephen Hurst,其軍銜是一級准尉。旅部現有大約40人左右,由現役、預備役和文職人員組成。
      32旅是一個重型步兵旅,其10個單位分駐在多倫多、Aurora、Barrie、Brampton、Georgetown、Oakville和Owen Sound,總兵力2,100人,包括2個偵察團、1個野戰炮團、1個工兵團、6個步兵營,最近新增了兩個臨時的連隊,女王來福槍團在士嘉堡增了一個步兵連,多倫多蘇格蘭團在密西沙加新成立一個步兵連,另外配屬2個通訊連与總部聯絡。



加軍使用的机槍。

繩降頗難,這位女士頭上腳下半天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