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珍視先僑墾拓足跡
( 2010-09-05 )



■在賀普附近一個荒廢的火車隧道,可見證華工參與開鑿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歷史。圖為記者前往實地勘探。 馮瑞熊攝

      在勞工日假期回顧卑詩早期華人勞動史,別具意義。
      華人在北美生活的歷史,開始時間要比卑詩1858年創省還早。那時大批華人主要為謀生計不遠千里迢迢坐大輪船來淘金,先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登陸掘金。不久礦脈漸枯,輾轉知道卑詩發現金礦,數以萬計華人北上尋找新希望;採金之後還參與修築橫跨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CPR)工程。但不久後受到本地白人排擠,先有人頭稅限制措施,繼而在20世紀20年代通過《排華法案》,趕絕華裔進入門徑。華人要到上世紀40年代末,才逐步取得有加拿大公民平等身份。
      今天,中國的新移民登陸後享受到的加國優質生活和優美環境,與先僑150年來歷經苦難和滄桑所付出的血與汗,絕對不可分割。過去因受主流論述局限,加上華裔原居地教育重點不同,使我們從中國到這裏的華人,對加拿大早期華裔曾做過哪些貢獻,所知甚微。本報今期特為讀者編寫專題報道,從現實“走回歷史”,再探卑詩內陸華人先僑19世紀下半期淘金及修鐵路的足跡,通過歷史現場採訪,期望提高對先僑墾拓史跡的基礎認識。而這對於新移民今後安身立命,恐怕也不是無助益的。編者

     



圖為菲沙河(左中河道)與支流湯普遜河(右邊),在列頓鎮匯合後南下,流向賀普、二埠及烈治文。何良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