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我的Labour工生涯
( 2010-09-05 )



許多新移民登陸後,馬上找到一份Labour工以為將來生活的過渡。網上圖片

      來到加拿大的技術移民,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是去讀書做專業工作,還是打個Labour工先維持家計?是認定走專業工作這條路,還是考慮考個牌照做技術工人,或是開自己的公司創業做老闆?不少移民人到中年,又重新回到人生的起點,將所有的過去通通“歸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新移民不得不面對嚴肅的選擇。做Labour工的移民,體會到了生存的不易,也學到了辦公室裏學不到的人生道理;重新讀書走專業道路,或是高能低就做技術工人,都有自己的付出和所得;創業做老闆,解決一個個難題的過程也留下了的寶貴經驗和閱歷。
      《加拿大都市報》從這期開始,將連續推出4期《新移民就業創業》專題,請多位華裔移民分享他們來加拿大後找到出路的故事和心得,希望能夠給正在面臨選擇的新移民朋友有所啟發。
      本期推出的是新移民初來乍到,被迫放下架子打Labour工的故事。
      剛到加拿大的新移民,詞典裏就多了個新名詞“Labour工”。它的意思是智力含量較低的體力活,與技術移民在國內做的專業工作形成反差。移民的Labour工生涯,裏面往往有汗有淚,但也不乏喜悅和滿足。在最初移民時,打打Labour工是個不錯的過渡,而這段獨特的經歷,也往往成了人生閱歷上的寶貴財富。圖文:記者董清霞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初來加拿大的新移民,如果帶的錢不夠多,一時又沒有找到專業工作,Labour工往往是個不錯的過渡。
在中國做Labour工的,通常學歷不高;但在加拿大做Labour工的,碩士博士都司空見慣。撇開加拿大人才浪費的話題不談,單是移民的自我價值觀,就受到了全新的挑戰。
      其實在加拿大,做Labour工並不受歧視,收入往往還比辦公室白領的還高。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會出去打工賺零用錢,餐館服務員、商店售貨員、超市收銀員、加油站員工往往是他們最常見的選擇。在餐館吃飯,千萬別小看端盤子的服務員,他們可能是打工的大學生。
      一部分技術移民,做Labour工是當一個過渡,同時,他們會學英語、在當地讀書,或是不斷投簡歷找工作,三五年過去,再做回原來的專業,或是轉行,做其他的文職工作;另一部分技術移民,做Labour工習慣了,喜歡這類工作的不傷腦筋,回家什麼也不用想,收入也不錯。他們不願再費力氣讀書培訓,就願意一直做Labour工了。他們自己說:“溫水煮青蛙,舒舒服服的,慢慢就沒有幹勁了。”
      投資移民來的,也不乏做Labour工的。一位新移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剛來溫哥華時,在一家餐館打工,洗碗的老太太是開保時捷來的。另一位在製衣廠打工的女士說,他們的同事中有不少投資移民的,住大獨立屋,開奔馳寶馬來,經常在超市買鮑魚之類的高檔海鮮吃。
      這類人有的是閒不住,他們如果不掙錢光花錢,心裡不踏實,雖然家裏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但還是出來打工賺小錢。
另一類是關閉了國內的公司,或是國內的生意出現了危機,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在溫哥華打工供應家用;另外,有些投資移民消費很高,擔心如果在當地沒有收入,報稅時會不好解釋;還有的人,打一份Part-time Labour工,是為了接觸社會,同時賺點小錢。

      苦挨三年 打工方知創業好

      來加拿大6年的Tony,現在已是一家有兩間分校中文學校的校長。回顧自己來溫哥華以後的經歷,他說,打Labour工的經歷,讓我知道,創業才是我該走的路。


      落地第三天就上班


      Tony在中國大陸時是外科醫生,後來到日本讀了分子病理學博士,在日本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全家移民溫哥華。剛從機場出來,Tony看到天很藍,空氣非常清新,街道開闊,讓人心情舒暢。當時,他就知道,這個地方是自己這輩子要生活的地方了。
      落地當天,他聽了當地朋友的意見,把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簡歷修改了,第二天就去一家大型連鎖店的韓國超市遞了簡歷。因為他在日本有幹超市的經驗,還做過超市經理,懂日文、韓文、中文。那家韓國超市的管人事的一看就很滿意。當時其中一位老闆也在,就把他引見給老闆。老闆跟他談得很高興,讓他感到以後有提拔的機會。老闆問他什麼時候能上班,他說:“明天。”
      於是,在落地後的第三天,Tony就在超市上班了。雖然老闆很重視,但讓他幹的還是Labour工,是做擺貨的。他想,先從Labour幹起,再尋找發展機會。他登陸是在2004年初,即使是找Labour工,也不容易。這麼快找到工作,他興奮得連時差都沒有了。


      只花當地掙的錢


      Tony一來溫哥華,就毫不猶豫地做了Labour工。他當時還沒有放棄做醫生的念頭,但認為做醫生是從長計議的事,家裏的開銷並不會等人。他帶來了過去的積蓄,但卻有一個準則:“到新地方,要用新地方掙的錢生活。”
他到日本留學時,就是用日本掙的錢過的,但當時有獎學金。在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加拿大,打Labour工是最容易的掙錢辦法。
      剛來加拿大時,他打工,妻子看房子,一個月就把買房合同簽了。從日本帶來的錢全交了首期。這樣他們就沒有了退路,“鐵了心在這裏住下去了。”買了房子後,妻子回日本把碩士讀完,Tony打工賺錢交房貸月供、應付日常消費。


      幹活不累人事煩


      擺貨的活,對於Tony來說並不累。因為有退貨的車,搬箱子很方便。等要擺上架,就將貨一樣一樣地從箱子裏拿出來,一點也不沉。但來了不久,Tony就感到部長對他有明顯的敵意。

      懷才不遇 手術刀換斬雞刀

      因為有想“上進”的想法,Tony來超市工作不久,就給老闆寫了一個建議書,想讓老闆知道他的能力和水平。“可能因為老闆說了一些重視我的話吧,部長就緊張了。”Tony說,部長就不斷地找他的麻煩,說他做的不行,要返工。
      在這家超市做了一兩年,一直幹理貨。Tony也有些情緒,感覺自己有點懷才不遇。那時他已經瞭解到,要重新做回醫生太難了,只好放棄。他希望能在超市行業有所發展,卻得不到提拔,還虎落平陽地被部長欺負。
      矛盾激化後,部長找個理由把Tony辭退了。Tony找到他熟悉的那位老闆,老闆說,部長有權辭退工人,他也管不了。但他可以把Tony調到別的部門去。Tony這時候已經心灰意冷,就離開那家韓國超市了。


      心情不好再次離職


      再找的一份工作,也是大型韓國超市,是在海鮮部。幹活不累,只是魚腥味大。部長是在大學裡讀過海鮮專業的,喜歡擺架子,還經常給員工栽贓。比如,他讓員工把海鮮放在什麼地方,海鮮爛了,就把責任推在員工身上。Tony看不慣,就離開了。
      下一份工作在中國人開的超市。這個超市的工作時間很短,本來,3個人做Full-time(全職)就可以把事情幹完了,他們卻要5個Part-time(兼職)的。Tony在這裡一星期做不到20小時,掙的錢不夠生活,也不能同時再接另一個Part-time工作,因為每星期的時間安排是不同的,週末才知道下星期的安排。這家超市的試用期是3個月,幹到兩個月,Tony就找到新工作,離開了。


      外科醫生剔雞骨頭


      Tony的下一份工作是在肉店剔雞骨頭,是朋友介紹的,朋友向老闆推薦他:“他在中國是做外科醫生的,剔雞骨頭肯定行!”對於拿過手術刀的Tony說,剔雞骨頭真不是難事。不到一個月,他剔雞骨頭的速度就超過老員工了。工作是Full-time的,還有很多加班機會,每小時10塊錢。這份工作在Tony看來是不錯的,月收入超過2000元。但老闆要求速度,恨不得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兒,又經常加班,每周只能休息一天,Tony覺得非常累。
      有一次,Tony感冒了,想請假都請不到,只好帶病上班。他還需要去冷藏庫取東西,工作的地方溫度也很低。雞是冰凍過的,拿在手裡很冷。這次經驗讓他開始考慮還要不要繼續做Labour工的問題。


      辭職出來自己做


      以前Tony一直不停地做Labour工,是因為每月要供樓、負擔家用,不能沒有收入。到他在肉店工作時,妻子已從日本回來,登廣告做家教,教韓國人中文,學生越來越多。妻子還找到了一份在中文學校當老師的工作,收入已可以養家。Tony這時候結束打Labour工的時機已經成熟。Tony向老闆辭了職,結束了近三年的Labour工生涯。他也像妻子一樣,在報紙上登廣告,教學生。出來的第一個月,他收入只有幾百元,過了三四個月,收入已超過Labour工掙的錢了。
      2007年,他注冊了公司,開始找地方辦學校,2008年他與妻子開的語言學院開張了。教韓國人、日本人中文,教華人日語,在一年後,開了分校,兩年間,學生已達到150多人。
      來溫哥華6年了,Tony對自己的發展速度很滿意。不過,他一直馬不停蹄地工作,直到去年底,他才在聖誕節第一次給自己休了三天假。最近一兩年,他才有時間四處看看風景。

      遇到好老板 待遇一級棒

      Jane來加拿大六七年了,已經安居樂業。回憶起初來加拿大時打Labour工的經歷,不但沒有抱怨,還覺得那是一段令人回味的日子。
      剛來時,她在中餐館端過盤子。要不停地走,照顧幾張桌子,端盤子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這輩子都沒這麼累過;後來,去了一家洗衣廠,廠裏為餐館洗桌布,要搬動厚厚的一捆桌布,累得難以形容。她沒有抱怨,剛來加拿大,能在當地掙到錢,給人一種安全感,她很努力地幹,生怕失去工作。餐館工作丟了時,她很急,開車到處找工作。
      後來,她去了一家西人開的工廠工作。她住的地方離工廠很遠,要上高速公路,而且上的是夜班,午夜過後一個人開車走高速公路回家。
      她很喜歡那份工作,收入比一般的Labour工好,工廠還提供了全套福利,除了有牙醫和眼鏡福利,連按摩都包。她的待遇很讓周圍的新移民朋友羨慕。
      讓她喜歡的還有老闆對員工的態度。老闆經常來到工人們中間,大聲問:“每個人都愉快嗎?(Everybody Happy?)”到大的節日,工廠還會開派對,大家一起歡聚,其樂融融。
      遺憾的是,後來那家工廠生意不好,計劃遷往亞洲,大幅度減員,Jane被裁員了。她享受了一段時間拿EI的日子,才重整旗鼓,讀書去了。

      工不累心累 放下架子很重要

      移民6年,做了近3年labour工後,Tony開了學校。
      他的經驗是,作為新移民,一定要放下架子。他可以放下博士的架子做Labour工,但卻在打工時太急,“認為自己是人才,怎麼讓我幹這麼長時間Labour工沒提拔。”他說,這也是因為沒有真正放下架子。
雖然找工作時,Tony沒把自己的博士學位寫進去,但在與工友聊天時,卻讓大家知道自己讀過博士。博士對別人不是威脅,只是讓老闆覺得“小廟容不了大和尚,這人在這裏幹不長。”他急於想被提拔的想法往往讓頂頭上司感到不快。
      有一位副部長曾對他說:“你急什麼呀?你才幹多少年?”Tony說,如果真能放下架子,Labour工生涯或許會愉快一些。
      不過,他做Labour工的最大收穫,是發現自己應該出來創業。“在別人手下幹,即使老闆欣賞你,頂頭上司也未必喜歡你。雖然我幹的工種不累,但總覺得不公平,心裏累。”他說。
      從收入上說,做Labour工很辛苦才能掙到2000元一個月,如果自己做老闆,很容易就可以超過這個數了。

      找Labour工也不容易

      在中國時,夏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也複雜,她臉色青青的,很憔悴的樣子,總希望有機會休息三年,調養一下。來溫哥華後,這個願望實現了,但有幸運,也有不幸。她幸運的是身體好多了,不幸的是沒有穩定工作,找不到定位,心理空落落的。
      三年期間,她都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找到過兩個在華人開的公司的文職工作,都是Part-time(兼職)的,收入很低,做的時間都不長。沒有工作的日子,她從中國帶來的錢雖然還夠家用,但花起來很謹慎,連到餐館喝茶也不常去。於是她想隨便找一份Part-time Labour工增加一點收入。她在上英語課,做Part-time比較合適。
      冬天的一個下午,她在一個大商場逛街時,看到商場過道中的一個賣時尚首飾的Cart(購物車)在招人。她就問看店的一位年輕女孩老闆什麼時候來。那位二十二三歲樣子的女孩說:“我就是老闆,你拿簡歷來吧。”
      夏女士趕回家,把簡歷拿給那個女孩,女孩說,你明天來試工吧。試工這天培訓,不給錢,如果被錄用了,7塊錢一小時基本工資,銷售達到一個額度,有提成。女孩瞄了她幾眼,補充說,要穿時髦一點,髮型也好好收拾一下。
      第二天早晨,她按女孩的要求,一早就來到Cart,女孩還沒來。等了一陣子,女孩來了,教她怎麼輸入貨號,怎麼刷卡。夏女士很認真地學了,還記在一個小本子上。她想,學了怎麼用刷卡機,以後可以找Cashier(收銀員)的工作。
      女孩告訴她,當有人來看產品時,要用英語熱情招呼:“你在找什麼特別的東西嗎?”如果沒有,就讓客人隨便看。
      這家店的大部分首飾都是中國造的,很漂亮,但不特別。夏女士看了商品陳列得滿美觀的,貨品的價格牌上打條碼,一切井井有條,心裏暗暗佩服女孩做事很有章法。
      那天,夏女士還是按女孩的要求打扮了一下的。穿了在中國買的價格很貴的短裙,在當地買的一件新毛衣。但顯然女孩對她的打扮不太滿意。女孩說,哪天我到你家,看看你的衣服,教你怎麼搭配。女孩自己的穿戴很時髦,衣服搭配和諧,首飾誇張靚麗。
      夏女士覺得,要求裝可以理解,因為人家是賣首飾的。自己人到中年了,口味可能跟年輕人不一樣。
那一天生意不好。上午人流還算正常,有些閒逛的太太們看首飾,雖然買的人少,但總算有人看。夏女士就賣力地向他們推薦。到了下午,外面下了大雪,整個商場沒幾個人。當天的營業額只有幾十元。
      當天商場關門時,夏女士問女孩,下次什麼時候來。女孩情緒不高地說,還有幾個人在應聘,等電話吧。夏女士踏厚厚的積雪,走去停車場。天已經黑了,她站了差不多一天,很累,而且,這一天是培訓,不掙錢的。
      女孩再也沒打電話來,夏女士下次逛街,看到一個年輕小女生在看店。夏女士想,下雪那天生意不好,女孩說不定認為因為自己形象不時髦,推銷能力不佳呢。
      夏女士的體會是,要找Labour也沒那麼容易。“我可能不是那塊料。”
      後來,她開了一家小公司,從中國進口襪子、拖鞋來溫哥華賣,在跳蚤市場擺過攤。

      門檻低 Labour工融入社會第一步

      技術移民林先生夫婦一來溫哥華,就在房東的介紹下,找到了當工人的活兒,兩個人歡天喜地去上班,發現8塊錢一小時的工資挺頂用的,夫妻兩人工作不到一星期,掙的錢就夠付房租了,這比用從中國帶來的錢坐吃山空要好得多。
      Labour工門檻低,誰都能做,往往就需要熟人介紹。一到加拿大,很多技術移民都是以Labour工起步的,在做的過程中,既掙了生活費,讓自己心安,也因為接觸到當地人群,邁出了融入社會的第一步。
      大家對Labour工生涯的感受不同。在網上,看到一位新移民自嘲地說,打了一天的Labour工,回去邊喝啤酒、吃肘子,邊上網,覺得比在國內的五星級飯店還更享受;一位北大畢業在社科院工作的劉女士,剛到溫哥華時,曾經到一間辦公室做清潔工,深夜等辦公室工作人員都下班了才做,她打掃衛生又快又好,也發現自己還有做清潔工的潛能。
      然而,加拿大當局對新移民技能重視不夠,以致許多新移民不能重操舊業,也令不少新移民頗有怨言。新移民劉先生就說,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以人才為優先,而絕大多數技術移民都是政府收進的人才,卻他們的相關資歷卻得不到認證,能獲得認證的才只是少數,以致許多人來到後學非學用,感到十分後悔。他認為政府應該重視該問題。


 

 


 



一家護膚用品店的售貨員在整理貨品。

在廚房工作也很快樂。圖為一家餐廳的主廚和廚師們。

夏女士曾在這家商場免費做了一天Labour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