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辦公室畫廊——連接商業與藝術
( 2010-09-02 )



ArtAnywhere將商業辦公室變身為藝廊。

一直以來,藝術都屬於另一個世界,曲高和寡,尤其與商業行為尤如水與油,涇渭分明。但現在,當社會在互聯網的帶領下,飛速向前邁進之時,突破思維框框,商業和藝術不再格格不入。

      總部位于蒙特利爾的創業公司孵化器——Flow Ventures風險投資公司創辦人陸雷蒙(Raymond Luk)認為,在商業領域,許多藝術家無法與潛在的買主聯繫在一起。同時,許多商業機構的辦公室裝飾得非常單調,它們的裝飾畫來自大百貨店的普通印刷品。
      曾在加國多間大學包括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和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修讀藝術和EMBA課程的亞裔陸雷蒙說,藝術家與商業人士在兩個世界裏說不同的語言,行為也大為不同。通過觀察,陸雷蒙發現了一個創意,把兩者聯繫在一起:他們需要有人為他們穿針引線。
      近年來,互聯網等技術領域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集中探討如何通過社會網路把人和組織聯繫在一起,進而發現這些聯繫如何對商業結果產生影響。一個關鍵的概念來自于一個稱作“中心”(Centrality)的研究,它研究的是個體在聯繫不同方面人與組織中扮演的角色。這個概念已經證實,如果一個個體被介紹給一個有廣泛人際網路的人,那麼,在產業層面,這意味一個戰略機會。
      網路理論認為,在兩個不同產業之間架起橋梁,那是一個巨大的中心結構位置。找到那樣的位置是發現市場的絕佳方法,而且其中蘊含巨大的創業空間。陸雷蒙發現,在藝術與商業領域,這兩者之間的鴻溝非常寬。于是,陸雷蒙沖了進去。
      在這兩個似乎互不相干的世界,陸雷蒙發現了市場機會,開辦了ArtAnywhere公司。這個成功的創業公司把藝術擺在了商業人士面前。
      陸雷蒙雇傭了CEO哈伯。哈伯曾是一名網路營銷顧問和職業攝影師。他們在一起設計了一個低風險的投資方案:說服商業機構同意在辦公區免費布置臨時本地畫家原創作品畫廊。這樣做,商業機構可以使枯燥的辦公場所有了活力和靈感,藝術家也獲得免費展覽的機會,而且在這些地方很容易把作品賣出去。
      ArtAnywhere公司提供了一個對接平臺,幫助挑選來的藝術家在辦公室畫廊出售畫作,而ArtAnywhere從中獲得傭金。現在陸雷蒙和哈伯已經成功地找到“中心”的位置和價值,而且,他們還從社會網路理論的另一個關鍵層面——口口相傳中獲益良多。

      畫廊的起源
      畫廊是收藏、陳列或銷售美術作品的場所。16世紀,西方將搜集到的美術作品陳列于府邸的回廊,這是畫廊的起源。以後,在貴族邸宅中也多有類似設置。19世紀以後,畫廊指觀為鑒賞美術作品的公開陳列場所,與美術館性質基本相同。另外,西方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藝術商品化趨勢加強,以專營美術品為業的畫商也應運而生。畫商陳列和銷售美術品的場所也稱畫廊。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于對外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藝術的普及,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畫廊。
      調查顯示,有25%的加拿大人每年都參加公共或商業畫廊與藝術展覽會,人們對畫廊持肯定態度。在安省,有90%的學生每年至少去一次畫廊,3/4的人認為,社區裏應有一個畫廊。17%的加國成年人休閑時會畫畫、雕塑或攝影,青年人的比例更高。



2010年7月19日至9月19日在蒙特利爾Ipsos公司辦公區展出的作品。標價450元。

在Poesia 公司展出的畫家Alexander Polldoval的作品,標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