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移民重歸溫哥華
( 2010-08-06 )



張英回流後太過思念女兒Wendy,最後決定拆橋回歸加拿大。

移民回流是當下的一個話題,可是,回流的移民再次返回加拿大卻是一個新現象。本期專題記者采訪了兩個這樣的家庭,他們回流之後都是為了女兒的前途重返溫哥華。
重歸是第二次選擇。父母作出第二次選擇的動力,是因為加拿大在社會、人文,以及環境等方面跟中國相比更適合一個人的成長。

      新移民更需要的是勇氣
      據說,在加拿大只有10%的大陸移民從事白領工作,其余大部分人無可奈何地做體力工,難以找到與中國相當的類似工作。那麼,原因在哪里呢?除了外部的客觀條件外,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勇氣。
      就像近日多倫多那位來自上海工業大學的教授一樣,他在一家汽車配件廠打了8年體力工,最後還被解雇。令人震驚的不是他被解雇一事,而是一位大學教授來到加國被迫做他最不擅長的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
      他衝破了自己的底線,做出最下策的選擇,也許他做出這樣抉擇的苦衷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多半是出于自己內心的恐懼。
      他被語言和新環境嚇倒了,被不可預知的未來嚇倒了。他最終嘗到了從低選擇的苦果。
      大多數成功人士的經驗表明,成功的關鍵不在于個人才華,而在于勇氣。
      大陸新移民都不缺才華,你的才華可以應付一切。我們需要的是勇氣。
      職業顧問的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都離不開“10000小時法則”,堅持10000小時不死,你就會成功。
      大部分移民落地加拿大後都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雖然許多中國人是為了子女移民加拿大,但我們不是為了犧牲自己而來的,不是專門來洗碗的,而是在為了給子孫後代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再上層樓,再創輝煌。
      回歸後的道路雖然艱辛,但困難是暫時的。在加拿大,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活下去。
      以一技之長為本,發展壯大自己,一定會為自己和家庭掙得一片天空。

      思女心切 重返加國發展
      他,哈工大碩士畢業,在大學工作了6年,後到廣東打拼10年。2003年,他為妻女移民加拿大,一年後因工作難找,獨自返回廣東。回國3年後的2007年,因思念女兒,加之對未來發展的考慮,他重返溫哥華。3年來,他先後考了4個本地牌照,目前確定未來方向——薪水很高的水電工。

      自學英語考入哈軍工
      張英是湖南人,1979年恢復高考第三年,他考入湖南大學機械工程系。當時他學的外語是日語,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當他聽說學日語不容易考研錄取時,便開始自學英語。
      1983年畢業後,張英直接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著名的哈軍工讀研究生。1986年研究生畢業後,張英被分配到母校湖南大學機械系任教。兩年後,他調入該校科技管理處做管理工作,並兼任學報的編輯。在大學工作6年後,也就是在鄧小平著名的南巡講話後不久,張英動了到南方闖闖的念頭。

      東莞打拼10年
      上世紀90年代初,長沙的工資還很低,個人可發揮的空間和機會都很少。1993年,張英收拾行裝踏上了南方的列車,希望在那裏找到機會,一試身手。
      張英很快在東莞一家彩色顯像管廠找到了日語翻譯職位,後來,當上了部門經理。張英在東莞幹了十年,中間也去過幾個日資企業做項目主管兼日語翻譯。

      非典時期登陸溫哥華
      2003年夏天,張英攜妻帶女一家三口登陸溫哥華,安家烈治文,開始了他們的移民生活。開始時,張英沒有急找工作,先各處玩了一兩個月。
      溫哥華的氣候好,環境也好,張英的心情很不錯。之後,張英開始找工作。但逢非典剛過,工作很難找,張英四處發簡歷都石沉大海,連體力工也找不到。
      後來,教會的朋友幫他介紹了一家床上用品包裝工作,時薪8塊。這份工作很不穩定,訂單沒有了,工作也就結束了,張英感覺工作起來很不習慣。他覺得自己所學知識也用不上,主管又有歧視,覺得這樣待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當時,正趕上東莞的單位又需要人,要他回去,于是,張英在登陸一年後獨自一人返回東莞工作。

      獨自一人回國工作
      張英回到東莞的電子廠工作了一年半後,感覺另外一家日本公司很有發展潛力,就去日資企業幹了一年半。
      在這家日本公司,張英也感覺工作不穩定,效益好的時候,自己有事做,沒有生意的時候,就感覺沒事做卻拿工資壓力很大。
      2007年,張英的女兒Wendy已經12歲,他特別思念女兒,長時間不見就非常想念。

      小孩將來會較在中國好
      張英一方面擔心孩子的成長問題,一方面擔心父女這樣下去長時間不見面,彼此的關係就會疏遠,張英考慮再三,決定徹底返回溫哥華,與家人團聚。

      憂久不見面 疏遠父女關係
      2007年,張英下了決心,做了“燒橋”的決定,徹底放棄國內的工作長登溫哥華。
      張英對比兩次登陸的心情時說,2003年初來時,還沒有完全決定一直住下來,那時基本是想瞭解情況,看看是否能站住腳。另外,也有如果不行就回去的打算。那時覺得,雖然國內的競爭也很激烈,但已經適應了,工作環境都很熟悉,同時,對在國內的家庭、朋友也很思念。
      不過,到了2007年,張英再次登陸時,已經做了不走回頭路的打算。
      2007年,張英再次登陸後,就開始找工作,但他能找到的仍然是體力工,工作環境都比較差。他不知道做什麼好,看到房地產市場火爆,就決定考地產經紀牌照。

      不走回頭路 考了四牌照
      他報了UBC 商學院的地產經紀牌照課程,自學了3個月,在第4個月時考取了地產牌照。地產牌照拿下來之後,張英覺得地產經紀並不好做。他經驗不足,周圍的地產經紀都是獨立執業,他也沒有找合伙人。
      這時美國又發生次貸危機,也影響到加拿大的地產市場,張英整天載顧客看房,可是後來,這些顧客都沒了蹤影。
      張英的積蓄大多用在了自己在烈治文的住房和車子上,因經濟條件的限制,生活壓力大,他不敢戀戰,他需要現金流。
      幾個月後,張英覺得做地產很可能搞個一年半載也沒有交易,經濟上沒有保障,就沒有很堅持,但現在他的地產經紀執照一直保持更新,仍在用。
      張英說,保留地產經紀牌照費用也不低。地產牌照要每隔兩年更新一次。即使不做,挂在一個公司上,每年都要參加公司的活動,那麼每月就要向公司交費,少的每月50元,多的400-500元,一般的要200-      300左右。此外,還要每月交地產局不少費用。除此之外,每兩年還要交保險費1000多元,培訓費兩年300多元。
      張英說,自己做地產經紀最大的困難是自己家裏經濟條件欠佳,每月開銷太大。
      在張英感到地產經紀難度暫時比較大時,他又學了保安牌照,並做了一段保安工作。隨後,張英又邊工作,邊學了物業管理牌照、電工牌照和水工結業證書。
      3年下來了,張英覺得自己更適合做水電工。他說,他是工科出身,理論知識基本瞭解,考試不是大問題。現在主要是要積累經驗。張英的水工還沒有拿到牌照,只有結業證書,需要在公司有5000小時的學徒經驗後,才發牌照。

      希望做獨立操作的事情
      張英在東莞公司也做過管理工作,但他到加拿大後,沒想做管理工作,一方面因為管理工作要求語言程度高,另一方面要對本地文化很熟悉。張英希望做自己獨立操作的事情,這樣他才覺得心裏踏實。
      張英說,加拿大的社會體系,表現在諸如法治、教育與文化、商業服務、醫療與福利、安全與信用等方面都很科學,適合大部分人。個體可能在某方面覺得不適應,但整體大的體系都很好。個人在這裏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難度,都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
      他說,如果不移民的話,個人情況也許比現在好,但那只是假想,所以現在不準備回去了。這裏小孩的教育很好,考大學也沒有國內競爭激烈,將來找工作也會比在中國好。
      張英說,總之,在這裏,對孩子的未來比較好。他說,移民還是比不移要好。這裏生活比較平靜、舒適。國內競爭大,工作也不一定穩定,吃的也不安全。張英說,如果在加拿大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更好了。

      女兒長大 放下事業再回流
      北京人Kathy 做貿易出身,是一個事業型的女性。都說做貿易的在加拿大想做回本行不容易,可Kathy在1994年6月移民加拿大後,當年10月就開始了她的有色金屬生意,直到懷孕生小孩前的3年多時間裏,她的貿易生意都順風順水。
      生了女兒Cindy以後,Kathy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擅家務的她,抓狂得幾乎得了抑鬱症。2002年,她和女兒告別先生回到了北京。在北京,Kathy又找到了從前風風火火幹事業的感覺。

      回流八年 重返溫哥華
      2010年,女兒Cindy長大了,該上中學了,為了女兒的教育,Kathy今年6月份帶女兒重返闊別了8年的溫哥華。
      Kathy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中國殘聯,後調入外經貿部下屬的外貿公司工作。Kathy在公司北京總部工作一段時間後,調入深圳進出口集團公司,並在1989年前後被派駐北京辦事處。她在國內的工作一直很順利。深圳的公司後來派Kathy進駐香港辦事處,Kathy隨後在香港工作了幾年。
      1993年,30歲的Kathy與在加拿大留學的男友結婚,並辦理了家庭團聚移民。

      投親移民 丈夫只剩40元
      1994年6月,Kathy登陸溫哥華。那時,Kathy的丈夫已經從溫尼辟園林設計專業碩士畢業。作為留學生,他沒有太多積蓄,剛剛工作不久的他收入也不高。丈夫到機場接Kathy的時候,他手裏只剩下40塊錢。
      Kathy與丈夫來到住處,發現鍋碗瓢盆什麼都沒有,Kathy心裏說不出什麼滋味。看到這種情況,Kathy決定馬上買房,就到溫哥華市中心一地盤買了樓花,1997年交屋。在等待新屋期間,Kathy又買了本拿比的較小房子住了下來。
      Kathy夫婦沒有急于要小孩,想先把事業搞起來。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有人提到了加拿大的有色金屬生意,Kathy感到這對她來說很熟悉,於是在落地4個月後,Kathy就注冊了公司,做起了加拿大有色金屬出口中國的貿易。因Kathy在國內有多年的貿易經驗,人脈很廣,貿易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
      1997年,Kathy夫婦生下了女兒Cindy。女兒的誕生改變了Kathy的生活。Kathy做生意是把好手,操持家務卻不是她的強項。一個事業型的女性突然變成家庭主婦,整天被家務事纏身,Kathy感到莫名的鬱悶。
      Kathy的母親和婆婆都已過世,父親和公公都不會帶小孩,Kathy一邊自己帶孩子,一邊照顧先生的生活。偶爾親戚來了,Kathy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加上做飯、洗衣、搞衛生等家務事,Kathy心煩得直要發瘋。
      Kathy月子沒有坐好,再加上勞累,女兒兩三歲的時候,Kathy感覺自己不適合在加拿大生活,甚至懷疑自己得了產後抑鬱症。

      因治病回流中國
      女兒4歲的時候,Kathy得了病。溫哥華的西人醫生給她做了各種檢查,還動用好多高級醫療設備給她做了檢查,最後診斷說她子宮內膜异位,說需要動手術,摘除子宮及卵巢。手術定于2002年5月開刀。

      溫哥華名師相中女兒滑冰天賦
      Kathy在手術前帶女兒Cindy返回北京,決定也讓北京的醫生診斷一下。Kathy分別到東直門中醫院和協和醫院看病,一個中醫,一個西醫都說不是子宮內膜异位,而是內分泌失調,根本不用手術。Kathy尊醫囑吃了兩個月的藥病就好了。因為這件事,Kathy決定在國內待下去。
      2004年,Kathy在北京買了7處房產出租。房子的租金完全可以支付她們母女在北京的全部開銷。Kathy還投資了股票,收益也不錯。
      後來,Kathy開了公司。開始時,什麼賺錢就做什麼,後來主要做咨詢服務工作。這次重返溫哥華前,Kathy還在忙于國內一大企業的某廠家進口物流招投標的咨詢工作。
      Kathy在國內這幾年,除了忙生意外,也沒有放下女兒Cindy的教育與成長。除了經常外出旅遊,Cindy還學了鋼琴、滑冰、舞蹈等,尤其是孩子的中文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女兒連獲亞青賽滑冰銀銅牌
      Kathy說,這些年在中國也收穫不小,自己的生意開展得很好,孩子的特長也培養起來了,而且學習開銷要比在加拿大少很多。
      Cindy的花樣滑冰達到了較高的水平。2008年和2009年,她參加了兩次亞洲杯青少年錦標賽,一次獲得銀牌,一次獲得銅牌。她還參加了全國俱樂部挑戰賽,獲得銀牌。
      今年Cindy已經12歲了,已小學畢業。Kathy原本想讓Cindy上北京著名中學的國際部,因國際部錄取學生時有英語語言要求,暑假開始後,Kathy就帶女兒返回溫哥華上英語課,強化一下英語,回去報考國際部。
      來到溫哥華後,發生在Cindy身上的事情讓Kathy改變了原來的打算,初步準備與女兒定居溫哥華。

      為女兒融入加國主流擬再回流
      來到溫哥華後,Kathy咨詢了周圍的朋友,孩子需要幾歲的時候開始國外的生活,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有的朋友告訴她不能晚于十三四歲。Kathy心動了,開始打聽女兒特長學習的事。
      在溫哥華8 Rinks滑冰俱樂部,溫哥華冬奧會滑冰教練、總監Joanne McLeod很看好Cindy,經面試、考核後,Joanne McLeod給Cindy分在花樣滑冰高級B級。一般的孩子一周只上一兩次課,而Cindy每天都要來上課。Kathy感覺Joanne McLeod可能要重點培養Cindy。
      Kathy說,這家俱樂部雖然不是商業性的,但費用比中國貴,不過水平就比中國的高。Kathy說,如果Cindy在中國沒有達到這一級別,在這裏不會受到這樣的重視。

      兩次選擇都對了
      Kathy說,大部分移民回流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賺錢不容易,如果在加拿大事業發展很好,誰都會毫不猶豫地待在這兒。
      她說,如果這些年帶孩子在溫哥華過的話,生活上可能緊巴巴的。回北京這8年,孩子的技能提高了,基礎打牢了,資金上也做了儲備。女兒對Kathy說:“這次你又做對了。”
      Kathy說,這種決定對她本人來說損失也很大,北京的項目光靠在電話裏交流是不行的,如果徹底決定不回去了,生意上就會有損失。
      Kathy說,她現在仍處于猶豫階段。



溫哥華環境優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移民。

女兒Cindy與冬奧會冠軍申雪、趙宏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