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瞄準北極資源 八國虎視眈眈
( 2010-06-04 )



加國總理哈珀(中)2009年與時任防長馬逵(左),乘潛艇巡視北極領海。

  加國聯邦環境部長潘迪思(Jim Prentice,又稱彭司)最近表示,渥太華就今夏北歐國家丹麥將在格陵蘭島西部與加國連接的水域開採石油,作出嚴格的環保觀察。
      潘迪思說,全球關注近期墨西哥灣海上石油鑽台泄漏石油事件,加國須要確定這類污染環境事件不致重演。格陵蘭島的政府最近已經批准,在連接加拿大巴芬灣水域開採石油的項目;而渥太華擬在該地區的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

      八國青睞 兵家必爭
  加拿大是世上少數與北極有領土關係的國家,連加國在內,目前共有八國都表示擁有北極或北冰洋的領土、領海主權。加拿大國防部今年4月初派軍隊到努納伏地區的北極一帶,舉行代號“努納伏行動10”的軍事演習,期間還邀請丹麥軍隊的一支狗拉雪橇隊伍參加。
  同時,外交部長康農視察北極地區,實地瞭解加國科技人員使用無人駕駛潛水艇勘測大陸架在北冰洋下延伸情況,為將來向聯合國申報加拿大的領海主權做準備。
       加國近年加強了在北極地區的軍事活動,還斥資70億美元建造8艘巡邏艦,並準備撥款在北極建設軍事訓練中心。總理哈珀更多次高調地親臨北極的加國領土視察。
     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廣闊地區,即北極圈以內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及島嶼、北極苔原帶和泰加林帶,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近800萬平方公里。北極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物和漁業資源。儘管現階段開發油氣資源在技術上還不可行,但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地區冰面以每10年約9%的速度消失,油氣開發今後或趨於可行。

  第三次世界大戰火藥庫?
       隨越來越多北極地下資源被發現,這塊長期遭忽略的冰封雪地,如今成了各國虎視眈眈的寶藏。儘管北極地區的陸地部分,已經分由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這八國領有,但圍繞北極主權的紛爭不但沒有平息跡象,反而越演越烈。特別是俄羅斯2008年8月在北極海床插上金屬國旗宣示主權後,加拿大、美國、丹麥和挪威爭相仿效。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甚至預言,“由於各方在北極利益劃分上分歧嚴重,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極有可能在北極爆發”。

  百年後北極再無冰?
  北極地區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極點周圍的地區,與南極地區一起構成地球的寒帶。北極地區包括了整個北冰洋以及格陵蘭島(丹麥領土)、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八個國家的部分地區,大都是無樹木的凍土帶。而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洋。
  在全球氣候變暖下,近年北極地區的冰蓋厚度不斷下降。一些證據更表明,最遲到2040年或2100年,北極地區在夏季時,將不再為冰所覆蓋。
  事實上,人類要到20世紀初的1906年才打通北極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這將來會成為穿越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捷徑。1926年,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美國人愛爾斯沃斯和意大利的飛艇設計師諾比爾,才首次駕駛可操縱的飛艇降落北極點。1958年,美國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Nautilus),第一次從冰下穿越北極點。1991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的研究員高登義參加挪威組織的北極浮冰考察時,在北極地區展示了中國國旗。
  1995年,首次有中國人組織北極科考;1999年,北極科考船“雪龍號”考察北極。2002年,中國科考隊在北極建立陸地大氣觀測站;兩年後,北京終於在挪威確立了首個北極科學站:中國北極“黃河站”。



在北極地區演習的加國艦艇。

1958年曾協助人類首次從冰下穿越北極點的美國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