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鐘少弘:唱歌是一輩子的事
( 2010-03-19 )





在中國曾在省級歌劇院擔任獨唱演員的鐘少弘,來溫哥華后一直活躍在舞臺上,是華裔社區知名的歌唱家。他在歌劇中《雷雨的故事》中扮演周萍,在《黃河大合唱》中獨唱,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前的鐘少弘,即使是說話,聲音也飽滿渾厚,舉手投足頗有歌唱家的風范。移民溫哥華快6年了,從過去的職業歌唱家到現在的音樂教師,歌唱是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歌聲是他的名片,幫助他在溫哥華很快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也融入了本地音樂圈。“職業可以轉換,唱歌卻是一輩子的事。”他說。
不能把聽眾當門外漢
      “唱歌是細活兒,一點兒馬虎都不能有。”他說,上臺演唱只有準備不充分,沒有準備足夠了的情況。現場演唱充滿了挑戰,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歌唱家也會遇到意外的發生。他說,多明戈在一次演唱時,忽然失聲,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好在后來嗓音又恢復了正常;國內一位出名的女歌唱家,在戶外演唱時,還曾經遇到蚊子飛進嘴里的意外。所以,如果是現場演唱,只有當最后一個音符唱完,才知道這次的歌唱得怎么樣。“現場演唱充滿了挑戰性,要放開心態,盡一切努力。”他說。
      每次表演,他都精心準備,否則他認為是對聽眾不尊重。即使是職業歌唱家,嗓音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是好的。平時要注意保養嗓子,如果晚上有演出,白天一定要休息好。“不能當聽眾是門外漢。”他說。
反復琢磨表達角色
      在《雷雨的故事》歌劇中,鐘少弘對周萍復雜個性的準確把握給大溫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這個角色是怎樣理解的?鐘少弘說,這個劇的作曲是用意大利歌劇的手法,演唱是美聲唱法。人物心理復雜,有封建勢力的壓迫,也有對壓迫的反抗。其中的《雷雨啊,雷雨》曲目,既表現沖出樊籠的反抗,也有積極向上的感覺。他不斷地與作曲家探討,力求深刻地把握角色。
      《黃河頌》是中國大陸聽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氣勢磅磅礡。他演繹的角色,站在高山之巔,看黃河滾滾而去,滄桑厚重。這個角色在國內有男高音和男低音兩個版本,有不同的效果。他本來是唱男高音的,試唱時也是用高音演唱的,但他感覺表達的效果不夠好。那一天晚上,他失眠了。他不斷地聽別的歌唱家演繹的不同版本,經過反復琢磨,他第二天跟作曲家、指揮商量,將歌譜改成男中音。這樣,厚重感就出來了。同時,他也發揮了自己高音方面的優勢,唱出了自己的特色。
      讓鐘少弘難忘的是,他開的歌唱學校與大溫其他演出機構合辦的大型慈善義演《汶川,依然是個美麗的地方》。演唱會通過籌款,向四川災區表達了愛心和關懷。通過歌唱,可以向社會貢獻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使他更覺得自己的事業很有意義。
唱歌最重要是感情
      唱歌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說,是節奏,有人說是氣息。鐘少弘認為:“最重要的是感情,如果沒有感情,即使是發聲技巧沒有問題,也不能感動觀眾。白開水打動不了人。”
      他說,唱歌就像跑步一樣,各方面要協調發展,講氣息運用,也要投入感情。“不自然,不協調是唱歌常見的問題。”他說,好的歌唱狀態是外鬆內緊的感覺:給人的感覺輕松,聽起來是享受。歌唱者下巴是放松的,呈微笑狀態,這樣發出的聲音最美。
      同時,唱歌者需要參與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張力,產生一定的力量。他向記者舉例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唱歌方式:哼、開、點、嘆。哼,是用甩開下巴和舌根的力量,獲得頭腔共鳴;開,是打開喉嚨,減少聲道橫向壓力,擴寬并保持U通道;點,穩定喉頭,通過支點的虛實大小來調整音色;嘆,是聲音的動力,氣吸到哪里就嘆到哪里,從哪里開始唱。他覺得用自然的狀態歌唱很重要,每個人的自然狀態不一樣,胸式還是腹式發音的多少就不同。
      在中國時,鐘少弘曾得到過著名歌唱家金鐵林的當面指導。金鐵林說,他的唱法沒有問題,可以這樣唱下去;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告訴學生,他會有很多老師,有啟蒙的,有語言的,有聲音技巧的,都會對他有幫助,這些老師一個也不能少。不要忘記每一個老師,他們都是成功的一個臺階。即使是做歌唱教師,他也不斷在學習,也向學生學習,比如,對廣東流行歌曲味道的把握,就是從學生的唱法中得到啟發。

      溫哥華需要專業演出團隊
      在溫哥華演出與在中國有什么不同?鐘少弘說,最大的區別是,在中國,演員光唱歌就可以了,在這里,還得賣票。他認為,在國內,演唱是自上而下的,有宣傳的性質;在加拿大,是自下而上的。更要考慮觀眾的需要,為聽眾服務,這更接近唱歌本身的意義了。
      在他看來,溫哥華華人的演出不夠穩定太隨意,缺乏市場化運作。演員也是臨時的多,義工性質多。他認為,溫哥華歌劇院那樣的市場化運作是必要的,這樣才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華人演出市場。他在計劃成立職業化的歌舞團,與演員簽約。他認為這樣才可以培訓演員,保障演出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