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溫哥華蝸居故事
( 2010-02-26 )



每個新移民,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網上圖片

房子,永遠是華人最熱門的話題。買了房子的,難掩一臉幸福;正準備買房子的,憧憬也寫在臉上。而沒有買房子暫時也未準備買房子的,面對房價一路走高,只剩下是滿嘴的憤憤不平。
在大陸熱播電視劇《蝸居》中,主人公蘇淳感慨地說:“你身邊的人都在討論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積房子。你要是沒有一套房子啊,你就會覺得被邊緣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種恐懼感。”在大溫,也有不同的“蝸居”故事。

      房子,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生活在溫哥華的中國移民也與國內的人一樣,每天都面對物質和精神的衝突和選擇。
加拿大聯邦政府似乎也認為目前加國的房市過熱,日前更祭出三招,即把首付款提高至房價的一成、利息以5年固定利率為基準,以及縮短還房貸年期等,以圖遏制樓市。
      而這些措施卻令大溫樓市最近更為熾熱,以便在政策生效前,獲得較優厚的貸款條件。
      以下的真實故事不圖新奇,但求展現一個普遍性的真實圖畫,對新移民有所啟迪。

      為了孩子買房子
     
2006年8月,Alen從臺灣高雄的政府機關退休,舉家移民加拿大。Alen也是為了一雙兒女移民加拿大的。在臺灣,孩子喝到加拿大的礦泉水時說:不用放在冰箱裏,喝起來就涼涼的。

      為了大房子而移民
      他們向往加拿大的水和空氣,同時也夢想到加拿大住上大房子。
Alen一家來時在烈治文租房子住。那是一個占地五六千平方英尺的房子,分租給兩家。一家是香港來的移民,另一戶是Alen家。2006年的房價特別高,那家香港人趁高點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全家租房子住。那一年,臺灣經濟不太好,台幣兌加幣的匯率不高,Alen 算一算,不合適,就沒有立刻買房子。
      當年10月,Alen驅車帶一家人走一號公路去威化溪看三文魚回游。回來的時候,臨時決定不從原路返回,而改走7號公路,經過楓樹嶺,乘輪渡,過蘭裏堡回家。
      當車開進蘭裏堡時,孩子們驚呼:我們出國啦!這一呼刺激了Alen夫婦,夫人當即決定從烈治文搬家到蘭裏。當時蘭裏房子出租的很少,雖然看到有一家挂牌的,但覺得不合適,也就沒租。
      2007年,加幣與台幣的比值達到35比1。Alen說,他的朋友們聽說後都暈了,誰也不敢出手買房子。2008年,房市非常熱,結果出現了金融風暴,加幣貶值,與台幣比值回到26元多。Alen 躍躍欲試,想出手,便看了幾處房。

      買房如搶房看傻眼
     
2009年4月,Alen覺得時機成熟了,但妻子回臺灣去了,也就沒出去看房。5月份,妻子回來的時候,Alen 夫婦出去一看,傻眼了:看好一個,說賣掉了;看好一個,說賣掉了。Alen盯上一所占地3700平方尺的新房子,稅後55萬,他一猶豫,別人就上了,現在能賣60多萬元。
      本來以為到8月份是淡季了,買房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可是Alen 發現,在他鎖定的三個學區之內,除了一些靠學校太近或離馬路太近有點吵鬧的房子外,其他看好的房子都同時有五六個人在搶,最終售價比挂牌往往高出兩三萬元。
      Alen說,蘭裏近年來了許多難民,情況比較複雜,他最後給孩子選了一所IB學校。
      Alen 的兒子進了蘭裏IB學校後,就不想再轉學了,因為他換過的學校太多了。Alen 就只好以這所學校為中心找房子。

      以兒子學校為中心找房
      2009年9月的時候,Alen臺灣的錢都換成加幣轉過來了。但房價擋也擋不住。8月份已過,Alen覺得他看過的房子總是不順眼,覺得怪怪的,不舒服,後來他明白了,好房子都被搶走了,剩下的當然不是很理想。
      現在,他在大溫的許多朋友都還沒有買房,覺得性價比不合適。Alen覺得這邊的薪水和房價的比例很不合理。溫西是特例,不用說,但為什麼蘭裏、素裏的房價也這麼高呢?Alen 認為顯然是因為HST在作怪。
      Alen 激動地說:在臺灣,政府炒房價,立法院會挨罵的;而在這裏,顯然是政府在炒房。

      不敢告訴同學自己的家
2009年10月,Alen 還是硬著頭皮買房了。這次,是因為女兒的感受刺激了他做出最後決定:放學坐校車回家的時候,女兒不敢告訴同學哪個是自己的家,怕他們知道是租的房子。
      Alen跟孩子們說:“我們一定要買大房子的,因為我們就是看這裏的房子大、水好才來的。”
      Alen買的是一對老夫婦16年的房子,兩層屋。房子占地7700平方尺,屋子面積2800多平方尺,稅後55萬元,跟政府的估價一樣。房子的結構很好,只是缺少修飾和粉刷。
      這個房子基本滿足了全家人的要求。兒子不管房子什麼樣,只要求他的房間要大,要能放進一張大床和一張大書桌。女兒不介意裏面如何,要求外觀一定漂亮。太太要求房子四周不能有斜坡,因為她怕開車,並定下規矩:離家超過三公里的距離她不開車。

      買房沒有後悔藥
      至于買了房子後悔不後悔的問題,Alen解釋說: 買了就不想了,總想就睡不覺了。兒子已經11年級,不能等了,等他上了大學再買就沒有意義了。
      談到大溫未來房價走勢,Alen說,這要看兩個因素:一是看未來美國經濟怎麼樣。如果美國經濟繼續下滑,那麼,加拿大經濟必定跟下滑。如果這樣的話,房價就會下降。二是看移民政策。如果移民政策不傾向于再招收更多移民,那麼,未來房價也會下降。
      Alen告訴記者,臺灣人一般都喜歡溫哥華,主要是氣候的原因。另外,溫哥華離臺灣比加東近,坐飛機少一些勞頓。通常情況下,還有親屬在臺灣的移民,要經常回臺灣探親,所以他們大多選擇溫哥華。如果臺灣沒有親屬了,而且孩子又考入了加東的大學,許多臺灣移民可能會把家搬到東部。
      Alen本人不想動了,他希望在蘭裏住上10年。不過,他又說:如果兒女都考入東部的大學,而且相距又不遠的話,他也有搬到東部的可能。

      買房時兩天兩夜沒合眼
     
2000年2月,Linda一家三口從北京移民到溫哥華。登陸加拿大兩個月後,Linda的先生就順利找到了IT工作。

      房市最低迷時未入市
      Linda特別愛看房子,沒事的時候,就和老公一起四處轉悠。
      那時,大陸移民還不算多,資訊來源有限,因此,他們對大溫地區的房市一點都不瞭解,有一種暈頭轉向的感覺。
      雖然工作穩定,但Linda夫婦在房市最低迷的時候沒有入市。
      2001年以後,移民漸漸多起來,房市也開始熱鬧起來。隨買房人的增多,房價也開始往上漲。Linda的一個朋友在本拿比BCIT附近買了一座20萬的獨立屋,她看過後,動了心,決定自己也在本拿比買房。
      Linda一家來溫哥華以後就住在本拿比,所以當時他們對其他地區也不瞭解。2002年初,Linda夫婦在離鐵道鎮(Metrotown)不遠的京士威大道(Kingsway)南面買了一個兩層的Duplex。
      這座全新的房子連稅共花了37萬多,跟政府的估價一樣。房子樓上三個臥室,樓下一個臥室。樓上很大的陽臺也可以封起來住人。後來,Linda把樓下的一室一廳出租了。

      新移民買房顧慮多
      買房子對新移民來說,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Linda 在下單的時候,兩天兩夜沒合眼。剛來不久的Linda夫婦,對如何買房子,以及相關事項都缺乏瞭解。
      Linda還有其他的顧慮。一是她擔心老公的工作會不會幹得久,一旦失去工作,將如何還房貸款;另外,Linda也擔心以後的房市走勢如何,當時買會不會吃虧,房價一旦跌下來怎麼辦等問題。
      人是生活在歷史的一個點上的,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向,因為它受很多變數的影響。無論在哪個點上入市買房子,大家在心理上都會出現大致相同的感受。
      Linda在2002年買的房子一直住到今天。她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房價已經漲到現在這麼高。Linda說,她家附近類似的房子如今已經賣到80萬了。

      計劃再換大房子
     
Linda于2004年生了一個女兒,現在女兒也大了,想與哥哥各自有一個書房,Linda也就計劃再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早已經供完款了。
      Linda剛來不久就有了工作和房子,她說自己一家是很幸運的。但她還有些不滿足,她對自己當初買房的選擇至今還有些後悔。
      她說,以現在對溫哥華的瞭解程度和當初的經濟實力,如果回到從前,就不會買現在的房子。
      Linda喜歡溫西Oak街和70路附近的獨立屋。她說,如果當時瞭解情況的話,可以買那裏全新的大獨立屋,60萬元就可以買下來。Linda不喜歡UBC一帶的房子,說那裏購物不方便。
      Linda對當初買房時使用的經紀人有些看法。她說,她的那個買方經紀好像一直在幫賣方,使她在房貸利率上吃了虧。Linda被說服用固定銀行利率5.45厘,但她認為浮動利率更有利于她。

      房產經紀 閱盡人生
      瞿女士是山東人,自然有山東人的豪爽。瞿女士1982年考入山東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後又在本校念了3年研究生。畢業後,她分在一家汽車企業做汽車電子設計。1998年底,瞿女士舉家移民加拿大,定居溫哥華,目前住在南素裏-白石一帶。

      人生道路沒有死胡同
      瞿女士移民後,本想去蒙特利爾一所大學攻讀汽車機械專業碩士,導師已經同意錄取她,但校方認為她以前的專業不是汽車機械,最後沒有錄用她。加上蒙城是雙語區,瞿女士也擔心學習、生活不便,就沒有繼續堅持申請,最後打消了去蒙城的念頭。
      人生的道路是沒有死胡同的,瞿女士的生活之路在那裏轉了一個彎。她隨後在溫哥華找到了一份IT工作。瞿女士說:“IT本來是我的工具,沒想到後來卻成了謀生的手段。”

      改行做地產經紀
      轉行後不久,瞿女士就生了老二。等孩子大一點後,她就在南素裏-白石一帶做起了地產經紀。這一帶算得上是大溫的高尚住宅區,當地白人非常傳統,一住就是十幾年、幾十年,社區人口結構十分穩定。
      瞿女士做經紀是因為在溫哥華的一位遠房親戚做這行。剛開始的時候,瞿女士還不太認可這個職業,認為原來的高科技才有成就感。幾年下來,她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漸漸能夠掌控很多東西,也就有了樂趣。但她坦承,做地產經紀這一行並不容易。
      幾年來,瞿女士做地產經紀接觸了許多客戶,做成了許多單交易,但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近來發生的兩件事。

      游學母女登陸三周即買房
      在南素裏-白石地區,瞿女士有一位當教師的大陸移民朋友Michelle。去年秋天,Michelle去溫哥華國際機場接朋友。在機場,一位從大連移民過來的母女丟了手袋,請Michelle幫忙找,結果就在附近找到了,Michelle與大連母女就算認識了,Michelle便把自己家的電話留給了母女倆。
      當天晚上,Michelle接到大連女孩打來的求助電話。原來,母女倆臨時住進烈治文一個家庭旅館的地下室後,母親看到周圍的環境實在受不了,後悔來加拿大,鬧著回大連,很無助。女孩已經10年級了,較理智,勸媽媽勸不了,就打電話找Michelle阿姨幫忙勸說。
      第二天,Michelle夫婦開車從南素裏到大連母女的住處看望她們。從事教育工作的Michelle就勸大連女子:既然是為了孩子而來的,一是要克服困難,堅持留下去,二是要給孩子找個好學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遇到熱心人 房子工作齊到手
      Michelle建議大連女子去白石看看。她猶豫再三後,就答應到白石鎮先看看環境。Michelle告訴她,如果想看房,就找瞿女士。烈治文的人一般不太瞭解白石一帶的情況,大連女子得到的資訊很雜亂,她因此心理非常複雜,特別擔心自己上當受騙。
      當她到白石見到瞿女士這個爽朗的山東人的時候,心裏就踏實了許多。她把自己買房的標準和孩子上學的要求告訴了瞿女士,瞿女士帶她看了三處房子。大連女子很快看中了一個47萬多的獨立屋,房子雖稍舊了一點,但風景很好,後花園非常大,還有一顆高大的果樹。
大連女子在烈治文的家庭旅館住了三個星期後,就買下了這個房子。瞿女士和Michelle開了兩輛大車幫她搬了家。

      果樹成熟 一院子的笑聲
      院子裏一樹果實都已成熟,原來的主人沒有摘就搬走了。搬進新居的那天,大連女子和Michelle、瞿女士三個人興高采烈地上樹采摘果子,一院子的笑聲。後來,Michelle又幫大連女子在白石鎮找到了一份菜場收銀員的工作。

      侃價交稅有學問
      大連女子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白石,能買到50萬以下的獨立屋是很難的,但她碰上了。她把來溫哥華後的情況告訴了幫她辦理移民的大連公司。
      去年聖誕節前,這家公司安排了一對大連新移民夫婦住進了她的家裏。大連夫婦移民前就對溫哥華做了詳細的調研,也曾經來過溫哥華。
      他們是奔南素裏-白石來的。他們經濟比較寬裕,想買100萬到150萬元的房子。聖誕節前房源不多,瞿女士帶他們看了幾處。新年的時候,Michelle把大家都叫到她家裏過節,瞿女士答應新年過後就帶大連夫婦繼續看房。

      疑問多多 不歡而散
     
由于不瞭解加拿大的情況,大連夫婦買房時特別猶豫。瞿女士帶他們看了一處130萬元的房子,Michelle特別愛看房子,也跟一同去了,她情不自禁地說:真漂亮啊!景色好,環境寧靜。
      邊看房,大連夫婦邊犯嘀咕,就問:這麼好的房子,為什麼還賣?他家搬了幾年了?瞿女士電話問對方經紀,得到的回答是:他們想買更大的,帶游泳池的房子,他們每兩年就買一次。這個房子靠近高爾夫球場。大連夫婦問壓不壓場?意思是周末的時候是不是打球的人黑壓壓一片。瞿女士告訴他們,加拿大的球場打球的人不多。
      後來,大連夫婦看中了一處房子。瞿女士就讓他們下單。大連夫婦猶豫了,還把下單合同傳回大連給他們的律師看。瞿女士說,所謂“下單”是買方先提出價格和條件向賣方討價,不是最後正式的合同。買二手房都是先由買主提出要求,等賣方回價。大連夫婦擔心這個下單合同,不敢簽。結果不了了之,最後他們與瞿女士也失去了聯繫。
      瞿女士說,經紀的費用由賣方出,已經在房價裏了。經紀有賣方經紀和買方經紀,有兩個經紀對侃價有利。買二手房買方免GST,但要付交易稅。交易稅為頭20萬交1%,後面的不管多少錢都交2%的交易稅。
      關于侃價的幅度,瞿女士說,要看房子挂牌時間的長短和主人的出手緩急程度。如果房子已經挂牌兩三個月了,而且已經空出來了,一般有10%的侃價幅度。但總價為40-50萬元的房子,能侃下兩萬元就已經很大了。這樣的房子還要看區域,如果是西人區,可能幅度只有一萬。 

      經紀人要寫《經紀日記》
      瞿女士很想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書,暫名《經紀日記》。讓瞿女士心裏非常欣慰的是,當年山大物理系82級全年級一共才16名女生,到現在,竟有5位在溫哥華。其中一名很早去了美國留學的同級女生是被瞿女士叫到溫哥華來的。
      這些家庭穩定、事業有成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許多感觸,非常希望動筆把這些故事寫成書,留住生命的記憶。
瞿女士在南素裏社區和朋友們組成了百十來人的華人聯誼會,每個周末借教堂搞活動,其樂融融。



熱門電視劇《蝸居》海報。

本拿比的中國移民也不想“蝸居”,住大房子是大家的一共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