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僅靠門票無法維繫營運
( 2010-01-22 )



      很多人認為投資者利用建設主題公園發了大財,但公園管理者們卻稱自己沒錢。有業內人士稱,有些公園的投資多,生意少,只靠門票根本不能再短時期內收回成本。
      大陸主題公園熱經歷了三個時期,先是以錦繡中華和世界公園為代表,讓主題公園在國內家喻戶曉;一段時間的沉寂後,再度打開局面的是以深圳歡樂谷為首的大型互動參與式主題公園,其與商業、地產的結合為主題公園的發展打開了新的思路;近兩年國際品牌主題公園入駐大陸的呼聲越來越高,國產主題公園也重新邁開了興建的步伐。
      據《北京商報》報道,1989年11月,錦繡中華主題公園開業,這是受到荷蘭“馬都洛丹”小人國的啟示,把中國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跡以微縮模型的形式集中展示在“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內。
      1990年,錦繡中華的純利潤達到五千六百萬元,接待遊客超三百萬人次。以其收入滾動開發的民俗村於1991年10月開業,再掀熱潮,一年半後收回了1.1億元的投資。“錦繡中華”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各地的各類主題公園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由於成本控制不嚴,攤子鋪得太大,加之缺乏亮點,大多顯得欲振乏力。在總結失敗成因時,不少業內人士、專家都指出,重復建設和主題雷同,在先天上已經為主題公園的倒閉埋下了伏筆。不少主題公園的火爆年限很難超過三年,一旦投資回報跟不上,就很難吸引投資者做出後續投資的決定;沒有資金的支持,設施又越來越缺乏新意,客流量逐漸減少,最終導致投資鏈條的斷裂。
      “我們沒錢!”在大陸,七成主題公園的管理者對這句話都有同感。數字顯示,中國一家大型的主題公園建設投入通常需要十多億元至幾十億元,假如生意尚可,年入園人數約一百萬至兩百多萬人次,若算人均票價在一百元左右,每年最多也就兩億元左右營收。“本土不少園區內餐飲、商品銷售額非常小,幾乎沒有特色旅遊產品,所以都純粹靠門票維持,因此要收回投資,起碼五年以上,目前拿地成本越來越高,投資回收期也越來越長,很多支撐不住的就只好退出市場。”而迪士尼卻不是以門票收入為主要來源,據統計,迪士尼的酒店、餐飲和紀念品銷售收入已佔該集團總體收入的至少60%以上,門票收入僅佔其收入的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