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愛好讓移民生活閑適從容
( 2010-01-15 )



庇詩中樂團的活動經費有限,排練場地很狹窄,卻絲毫不影響團員們的排練。

      移民來到加拿大,異國他鄉的奮斗,使我們身心疲憊。如果能夠聆聽一曲來自家鄉的音樂,讓淳樸自然、溫柔敦厚的《達板城的姑娘》安撫焦慮的情緒,讓飄逸灑脫的《西雙版納的晚霞》在心中留下一幅永遠的云蒸霞蔚的斑斕絢麗,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大溫,就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或是從小浸淫于中國民族音樂的優美旋律;或是偶然之際,成為了絲竹管弦的知音;或是被中國民樂徹底征服,為了推廣和發揚光大中國民樂不遺余力。他們自己的音樂人生充滿了樂趣,他們不一樣的移民生活帶給我們有益的啟迪——愛好你的愛好!移民生活一樣可以有閑適從容和春暖花開。

      迷戀音樂的人,都是淳樸和執的人。八十年代末移民來自香港的黎焯明,對中國民族音樂的愛好和癡迷,幾十年如一日,從當初單純的愛好和學習演奏到現在的組織策劃,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越來越多,卻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執愛好成就事業追求

      作為商人的黎焯明,也許不算是成功者。因為在他那間坐落于溫哥華的公司辦公室里,到處堆滿了鑼鼓、揚琴、古箏等中國樂器,和一排排用于排練的座椅,墻上也貼滿了庇詩中樂團歷年來在大溫各個地方演出的招貼畫和大幅的劇照,五顏六色很漂亮。書架上擺的也是各種中國民樂的錄音帶、CD和書籍等,猛一看,倒像是個小劇場,卻一點也沒有貿易公司的影子。
      面對記者的疑問,黎焯明微微一笑:“我就是個傻瓜,喜歡中國民族音樂的傻瓜。不過,我已經66歲了,做傻瓜也是心甘情愿的,估計也是改不了的。”
      六十年代的香港,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都很流行,而隨武俠電影流行的,就是電影的背景音樂中,旋律優美、動人心弦、如泣如訴的中國民樂。二十出頭、血氣方剛,剛走上社會的黎焯明,自然也是流行的追趕者,加入了當時在香港很有些知名度的宏光國樂團。
他最初是學二胡的,后來在老師的建議下,改學打擊樂,再后來還慢慢地參加了管理層的工作——因為熱心、癡迷和愿意付出。

實踐中學到管理樂團經驗

      當時的宏光國樂團,在香港很受市民的歡迎,可以說是老少咸宜、婦孺皆知。因為他們在香港經常有演出和參加比賽,成績也是佼佼者,這樣就讓更多的愛好者慕名而來,樂團的發展一度欣欣向榮,在香港的業余國樂團里,可以稱得上是一枝獨秀。而黎焯明也在那段時間里,學習到了打擊樂的演奏和樂團管理的經驗。
      大約是進入宏光國樂團的第十年,也就是1974年,黎焯明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出差到大陸,有時一去就是幾個月,無法留在香港參加國樂團的排練、演出和管理事務,只好暫時退出了宏光國樂團。

生活安定 動心組樂團

      移民到加拿大后,生活逐步安定,黎焯明那顆愛好中國民樂的心又動了——結識了幾個同樣愛好的朋友、參加了幾次唐人街堂會式的演出之后,黎焯明和5個志同道合者,與1994年醞釀成立了庇詩中樂協會,并于1995年得到了卑詩省政府的正式批文,創會會員來自兩岸三地,他們是黎焯明(來自香港)、陳愛雲(香港)、葉啟明(來自唐人街,即老移民)、鄭新權(唐人街)、張佩蘭(唐人街)、潘建明(上海)。
      多年來,庇詩中樂協會的會員早已過百人,不過會員來來去去,流動性很大,影響也很大。下屬的庇詩中樂團從1997年舉辦了第一場音樂會后,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多場音樂會,在大溫的民樂愛好者中,極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