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開酒樓 陰雨後見彩虹
( 2010-01-07 )



蘭裏名軒酒家老闆梁廣達。

     如果你登錄卑詩著名餐飲論壇dinehere.ca,你會發現蘭裏中餐館名軒的人氣很旺。
     約訪名軒老闆梁廣達用了好幾天時間,因為他太忙。新年前的一個周三下午3點,在客人不多的時候,記者才與他在蘭裏的酒家見面。
    之前,記者曾去過蘭裏名軒用餐,逢周末的時候總是要排隊等候。


唯一中餐廳 周末須排隊


     這是記者在蘭裏發現的唯一中餐館。在蘭裏開中餐館既需要膽量,更需要耐心,這是梁廣達總結出來的。這位來自香港的移民把生意從溫哥華遷往蘭裏,已經兩年半了。
     梁廣達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兩年多來,他的內心也經受了很大的壓力。
     梁廣達1973年從香港移民溫哥華,從事餐飲行業多年,曾在烈治文和溫哥華與人合伙開酒樓。但是隨烈治文的中餐館數量越來越多,競爭也越發激烈。


溫烈中餐館多 競爭太激烈


     梁廣達說,中國人有個習慣,哪家餐館便宜就去哪家去吃,導致餐館競相壓價,酒樓利潤微薄。他想避開激烈的競爭,另覓地方。
     他先去亞省試水,沒有成功,又返回卑詩省。2007年夏天,梁先生驅車到蘭裏考察,發現那時的蘭裏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候,很多地方在開發建設。那時,因為溫哥華的房價太貴,許多人開始向東遷移。
     梁隱隱感到了這個趨勢和機會。


都市人東移 趨勢與機會


     在蘭裏市中心商場附近,梁廣達發現了名軒現在的位置。
     他看看周圍的環境不錯,停車位也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蘭里什麼都比溫哥華便宜。
     梁的餐館加停車場的租金每月約1萬元,如果在溫哥華或烈治文,類似的地點租金要兩萬元。
     梁的生意很快就開張了。


萬事開頭難 推廣靠口碑


     當生意開張幾個月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蘭裏人口不多,華人人口就更少,要像在溫哥華或烈治文一樣迅速打開局面是不可能的。梁廣達想在媒體上打廣告,可是英文媒體效果不大,中文報紙又沒有發行到這裏。
     梁廣達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只有靠口耳相傳的老辦法了。
     在蘭裏,中餐館的進貨也是個問題。蘭裏沒有中餐館需要的蔬菜和海鮮等,還必須到烈治文去進貨,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新地方新問題:招工難


     除此之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請人難。梁廣達的餐館工作人員都是從溫哥華和烈治文帶過來的,他們在蘭裏工作的時候,仍住在溫哥華或烈治文,因為路途遠搭時間,油費又增加了不少,很多人吃不消,就紛紛辭職。
     這樣艱難和困惑持續了很長時間。經過一年半的掙扎,餐館收支才達到平衡。
     梁廣達對記者坦白地說:這之間,我有幾次都想放棄了。“不在這裏幹了,到哪里去啊?“感覺沒有退路的梁先生開始想對策。他繼續住在溫哥華,早晨去烈治文進海鮮和蔬菜,解決進貨問題。
     為了留住員工,梁廣達先在蘭裏為員工租宿舍,後來又為不願意來蘭裏住的員工報銷汽油費。
     這樣,工作團隊才慢慢穩定下來。
     針對蘭裏人飲食文化與溫哥華和烈治文不同的特點,梁先生在菜的質量上下功夫。
     他說:“我把打廣告的錢用在了菜的質量提高上。”蘭裏人生活簡單、樸素、務實,他們在餐費上沒有溫哥華人花費多,一般來講,一家4口人如果不喝酒的話,大約每次花費50到80元。


蘭里人不愛海鮮愛肉、雞


     蘭裏人吃得比較簡單,海鮮不多,喜歡肉、雞和蔬菜。因此,梁廣達每兩個月出幾個新菜,吸引顧客。
     梁廣達的餐館回頭客佔多數,他們知道蘭裏有中餐館後,就說不用去烈治文去吃了。
     餐館最初來吃飯的人不多。2009年以來,顧客越來越多,平時每天幾十人,周末的時候一天200至300人。其中華人和西人各占一半。溫哥華、本拿比的華人也有到他的蘭裏店吃飯的。
    梁廣達還介紹說,很多去美國玩的人,回來的時候經過蘭裏,就到他那裏進餐。
     梁廣達透露,蘭裏的越南華人較多,其次是香港和臺灣人,大陸來的人很少。據蘭裏多元文化中心的人說,在蘭裏學ESL的大陸人有200多人。


生意上軌道 計劃開分店


     梁廣達告訴《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他們一家目前還住在溫哥華,兒子在一家公司當會計,女兒在學校教書。
     他說,在溫哥華90萬買的房子,在蘭裏45萬就能買到。蘭裏離溫哥華較近,環境好,人較斯文,素裏的很多華人都搬到蘭裏來了。
     梁廣達說,他的餐館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他說,蘭裏發展很快,金融危機過去後,前景會更好。梁先生計劃再開一間分店。
     梁總結了在溫哥華與蘭裏做餐館的主要不同:在溫哥華做生意起起落落波動很大,在蘭裏是平穩而緩慢的上升,大方向是好的,但需要耐心。
下轉頁10



近年蘭里發展迅速。圖為一新社區在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