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哥本哈根協議 窮國富國皆不滿
( 2009-12-25 )



示威者在會場外舉奧巴馬頭像抗議。美聯社

      經過徹夜談判,哥本哈根時間12月19日早晨8時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宣布,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及南非五國推出的《哥本哈根協議》草案未獲通過。 
      如果該不具備任何法律約束力的政治聲明能夠表決通過,將作為此次大會的最終成果。但各國代表最後只是決定“認知”(take note of)《哥本哈根協議》。該協議把全球溫度上升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但不具法律約束力,也未定出在本世紀中期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的目標。部分窮國表明不接受這份由大國單方面提出的協議,歐盟也認為協議力度不足。
      該由美國、中國、印度、南非及巴西5國領袖在18日晚上深夜閉門會議後,提出的《哥本哈根協議》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於攝氏2度內,要求各國在明年1月前提出減排計劃,又要求發展中國家每兩年向聯國匯報減排進度。發達國則同意在未來3年提供300億美元援助。不過,協議未無訂出減排幅度,也未訂明何時將協議內容轉化成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
不過部分窮國斥協議“不公平、走後門”,指峰會猶如一場騙局。77國集團主席、蘇丹代表迪亞平形容這是“史上最差”的氣候協議,亦是將非洲國家逼進末路的“死亡條約”。
一直要求美國等作出更大減排承諾的歐盟雖然勉強同意協議,但多名領袖均認為條文內容不足。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坦言失望,德國總理默克爾亦認為減排水平未達歐盟要求。英國首相白高敦則認為應向前看,爭取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成果。
多個環保組織也對結果表示不滿。綠色和平指責多個與會元首是氣候罪犯,地球之友更直稱峰會是“悲慘的失敗”。世界各主要媒體亦多表失望。英國《衛報》的標題是“哥本哈根會議以失敗告終”,《紐約時報》認為許多目標並未達成,富國窮國都不滿意。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原定於當地時間18日晚上6時閉幕,但因爭議持續,與會國遲遲未就協議文本表決,會議被迫加時。直到19日上午10時半左右,大會主席決定動用行政手段,裁定“認知”(take note of)《哥本哈根協議》,繞過大會表決程序。 
      這項政治性協定雖未獲全體一致採納,仍將在明年1月1日立即生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這終究是“重要的起步”,會議東道主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則表示,對促成大會協商成果感到自豪。
      大會提出在明年底前,再嘗試達成一份新國際氣候條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表示,德國波恩將於明年中舉行另一次氣候會議,為年底的墨西哥城大會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