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田青青:幫助鄉村女學生改變命運
( 2009-12-04 )



田青青。

“一位女士受到教育,她的孩子們就會受到教育。”聯合國一位官員的話啟發了田青青。5年前,她創立了資助中國鄉村女大學生教育基金會,開始了艱辛但有意義的普通人的慈善事業。

      “跳下水之前,你也該試試水深啊。”朋友這樣說田青青。田青青也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在水裏游泳的人,剛剛上岸,就又跳下水搭救別人了。
      與很多明星、巨富做慈善不同,她是一個普通人。在田青青溫西的畫廊裏,記者見到了她。她嬌小玲瓏,感性而溫暖。她感慨地告訴記者:“我不是有錢人。每天在這裏工作,不是為了風雅,而是為了生活。這一輩子,我做的每件事都與生存有關,只有幫這些貧困女孩子上大學,是為了理想。改變這些女孩子的命運是我的理想。”
      幾乎每天,她都會收到孩子們寫來的電子郵件;每年她八月回國,與每個受助的孩子面談,並把資助金親手轉到每個學生的帳戶;每年她還會在溫哥華組織兩次活動籌集教育基金。70%的時間放在基金會上,30%的時間放在生意上,這是她對自己時間的分配方式。

      這些女孩值得幫助
      田青青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時期是童年。她的童年無憂無慮,父母非常寵愛她,上的是北京最好幼兒園之一的北海幼兒園,因為能歌善舞,是孩子中的小明星,照片還上了《中國青年》雜誌的封面。反右運動時,她的曾是飛虎隊飛行員的父親,被打成反革命坐牢。中學,她考上了名校北京師大女附中(現在的北京實驗中學),卻不得不中途輟學,與當醫生的媽媽來到偏遠的甘肅省隴西縣,在那裏住了8年。她在工廠做工人,媽媽在當地做醫生。媽媽曾到當地最窮的地方出診,親眼看到有些人一家只有一條褲子,有些地方沒有食用水,要靠接雨水過日子。那裏的女孩子,很多八九歲就訂婚,十二三歲就過門,拿到彩禮錢為兄弟娶媳婦。
      在加拿大生活二十多年後,作為單親媽媽,田青青在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自己畫廊生意也穩定時,想起了這些貧困的女孩子,她想盡力幫助她們。她設立的資助中國鄉村女大學生教育基金會,幫助的就是甘肅隴西、安定、榆中的考上大學的貧困女學生。
      在設立基金會的第一年,即2005年,她籌集了兩三萬加元,幫助了26個鄉村大學生和300名小學生;第二年,她發現最需要幫助的是大學生,就把資金集中到大學生援助項目上。每年籌集到的資金,都在增長。“這兩年每年都籌得10萬加元左右的款項。”田青青高興地說。5年來,這項基金捐助了211位學生,現在26個已經大學畢業了。這些孩子,在全國三十多個城市的九十多間大學讀書。讓田青青驕傲的是,這些受資助的孩子,沒有考試不及格的,還有很多學生成績優秀獲得助學金?釱獎學金。

  幫人不為求回報

      有的受助學生給田青青寫信,說是以後工作後會為她的基金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她告訴這些孩子:“我幫你們是沒有條件的,希望你們完成學業後,先幫助家庭解除貧困。”
      讓田青青感動的是,有幾個孩子在經濟情況好轉後,主動寫信給她,要求將助學金轉給別人。一位女學生,自己找到了家教工作,父親也找到了工作,就不要資助金了。還有一位單親媽媽帶的女兒,在母親找到工作後,也主動要求把資助金轉給別人。
      還有兩位學生,獲得了5000元人民幣的勵志獎學金後,將獎金捐給了田青青的教育基金。
      “學生們非常節儉。”田青青說。有兩個在大連讀書的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只300元人民幣。有的學生為了省錢,每天吃兩頓飯。
      說起學生們的故事,田青青總是很動情。
      一位女學生叫李永秀,她媽媽腿腳不好,但為了供她上高中,不去治病。家裏是燒柴火的,她媽媽做飯時火了,她腿腳不好沒跑出去,就被燒死了。李永秀曾想永遠不讀書了,就是因為她要讀書媽媽才沒錢看病的。田青青聽了她的故事,跟她一起哭了。在田青青的鼓勵和幫助下,今年她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聲樂系。
      另一位學生叫馬曉玲,現在在蘭州商學院上大三。她的媽媽年輕時曾考上過南方的一所大學,因為她是偏遠農村來的貧困生,處處受到歧視,得了精神分裂癥,只好回鄉務農。當聽到女兒考上大學的消息時,母親又犯病了。田青青給馬曉玲每年6000元人民幣的資助,並讓馬曉玲告訴她媽媽,女兒不會有那樣的遭遇。現在這個孩子上大學上得很好。

       出身不好難圓大學夢
       田青青給人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舉手投足間,儀態優雅。“你是不是學過舞蹈?”記者問,她有點意外記者的發現。
       田青青雖然中學時是好學生,但出身不好使她與大學無緣。在甘肅做了8年工人後,經過千辛萬苦才回到北京。她用一年的時間上夜校復習功課,希望能上大學。但當時報考大學要領導簽字,領導不給她簽字。她放棄了。“在中國,因為我出身不好,到處都遇到死胡同。”她說。
      命運可以阻止她上大學,卻不能阻止她學習。十六、七歲時她看了很多世界名著,包括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浪漫主義小說,中國古典、現代文學。她還讀西方藝術史、學習西方古典音樂,學習芭蕾舞、聲樂。
       現在,田青青的兒女都上了加拿大著名的大學,她的精力就集中到幫助貧困的鄉村女大學生圓大學夢上了,這個目標成了田青青的理想。雖然女學生們畢業後工作解決的只是生存問題,但只有生存解決了才有了實現理想的可能性。

       在加拿大學到了愛心
       社會這所大學校也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中國的艱難日子,她學到了堅強、不放棄;在加拿大生活的二十多年,她學會了為兒女犧牲自己,為別人提供幫助。她的教育基金會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從捐款的人數看,西人多;從捐款額看,捐款最多的是香港人。她說,因為西方有基督教的影響,普通人都有做慈善的願望和習慣。中國人的傳統責任是幫助家人、甚至朋友,幫助不認識的人是較新的概念。“這些年,中國人的慈善意識越來越強了。”田青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