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預征學生新兵13萬創新高
( 2009-12-04 )





對高校畢業生來說,在就業形勢難的情況下,當兵也是一種選擇。不少大學生新兵讀的是二本、三科或是大專,學費昂貴,加之畢業後就業形勢不好,就把入伍當成一條出路。今年的冬季征兵已經開始,根據計劃,今年中國將從高校畢業生中預征兵十三萬,為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中國的徵兵工作一般在每年冬季展開,不過從今年起,對普通高等學校應屆高校畢業生實行預徵制度。五六月時,高校所在地兵役機關進入高校,開展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稱,2009年高校畢業生約有六百一十萬人,再加上過去畢業未就業的約一百萬畢業生,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當兵就為考軍校
      許多新兵承認,當前社會就業壓力大,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很難,通過入伍不僅可以暫緩擇業的壓力,還能通過學技術、入黨、轉士官、考學提幹等途徑重新尋找機會。武警重慶總隊六支隊新訓大隊一個班級的班長高華威,在一天帶領全班人員出早操時遲遲不見新兵黃歡,等他找到黃歡時,黃歡正抱英語書在練習口語。他說:自己來部隊的目的就是想考軍校。
      “兩年後還想繼續在部隊,有啥優惠政策?”在征兵現場,這個問題被頻頻提出。曾就讀於南京大學的一位新兵一到部隊就向班長打聽考軍校的情況,並很直白地說,當兵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軍校。還有一位新兵表示,本科生的月平均薪水才一千塊錢,還不如去當兵,說不定還有當軍官或上軍校的機會。
      據一項調查統計,新兵中明確表示想考學提拔為幹部的佔26%,想學技術、轉士官的佔42%。
      另外,按照規定,高校畢業生入伍之初就可一次性獲得每人最多2.4萬元的學費補償或助學貸款,全部由中央財政撥付。教育部負責人士說:“這就意味,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相當於免費上大學。”除此之外,高校畢業生服役,還可以享受其他優先政策,例如考軍校、提拔為幹部等。這些,都增加了軍隊對學子的吸引力。
      如今的新兵裏還有一些人是有出國經歷的。新兵張昊入伍前到美國、丹麥等國旅遊觀光,一度為華爾街的繁華和丹麥的葡萄酒盛宴迷;每次說起自己當兵的目的,他都是直言不諱:鍛煉兩年回家子承父業:“當兵兩年鍍上一層綠,再留洋上金山,就OK了。”對此,軍隊人士認為:“像張昊一樣的新兵,出國的途徑五花八門,在海外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在異國他鄉的經歷讓他們變得很現實、很獨立,也很有個性。”

      難適應環境 不乏中途退伍
      中國軍隊歷史上有過三次知識分子或學生大規模入伍的事件,第一次出現在延安時期,所謂“天下英雄豪傑雲集延安”,毛澤東說:“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據統計,從1937年到1942年年底,有十萬多人投奔延安。第二次是中共建政後不久。當局動員數萬名大學生進軍隊,軍隊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從地方院校接收了大批畢業生,一些技術軍兵種因此而組建成軍。第三次是1980年代初。從1983年起,軍隊連續三年從地方大學批量招收畢業生,當時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學生官。
      學生官入伍帶來了基層軍官構成的新氣象,但是,由於認識、管理和人文環境的原因,也由於新加入者和原有人員之間存在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的差異,許多大學生出現了較長時間的水土不服情況,結果是大部分人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主動或被動出局。如今,即將入伍的十三萬名大學生,存在同樣的問題。

      新兵信多 老兵病多
      過去,部隊中流行一句話:“新兵信多,老兵病多。”新兵初到部隊,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好奇,所見所聞,都會迫不及待的通過寫信告訴親人和朋友。而老兵則多是因為服役期將滿,又不想在部隊浪費時間,所以找各種借口不參加訓練。
      一位當過兵的網友這樣形容曾經當兵時的感受:“寫信時,恨不得能多長一隻手出來,寫得快一點,多寫幾封,此時此刻,房間裏只能聽到沙沙的寫字聲,訓練場上那度時如年的感覺,到了這時,卻如飛馬過隙,沒寫上幾個字,竟然要集合開飯了。新兵連時,一到周日,我都要寫一整天的信,伏在低矮的床鋪前,寫到手麻背痛還樂此不疲。在新兵連待了整整十個月,收到的信超過了250封,當然寄出的比收到的還多。”在那個年代,如果在部隊裏收不到信,肯定會被戰友笑話,當然,現在年代不同了,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估計大家也沒有這個閒心能靜靜的寫封家書了吧,有事都是打個電話就OK了,現在應該是新兵電話多了”。 
      老兵病多,倒不是真的生病。主要是服役期將滿,又不想留在部隊的,就開始想盡方法找借口不參加訓練了,“今天說生病了,明天說手或者腳扭傷了”,還有的人“一有機會就往醫院跑,與軍醫套關係,弄個住院證明進去躺上幾天清閒清閒”。 
      現在,軍營正在變化。趙明已連續帶了五年新兵,他說:“這批大學生新兵年齡普遍都比較大,平均21歲,身上少了些稚氣,對軍旅生活不再盲目,而是有自己明確的追求,思想前所未有地穩定。”一名姓張的大學生新兵,自稱早已過了年少輕狂的時光,走入軍營就是讓自己“重燃激情”。他說,當兵是為了盡義務,也是人生之路的理性選擇。
      對大學生新兵做的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大學生新兵都有考軍校的願望,且都想在部隊長期發展。還有的新兵更注重軍旅體驗,正在讀大學四年級的汪戎戎原本對軍隊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結,但征兵宣傳讓她“動了心”,她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戰士,如果她做到了這一點,那將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愛上許三多 決定來當兵
      曾經,有一位集團軍首長,在看望剛剛入營的新兵時問:“看過電視劇《士兵突擊》嗎?”在場的新兵紛紛點頭,高聲回答:“看過!”有幾名新兵說:“我們就是看了這部電視劇,才來當兵的。”
從2007年開始,一批批“90後”新兵步入中國軍營,這些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網絡時代的優先體驗者、和諧社會建設的最初經歷者”的“90後”青年,不少是在“穿名牌、聽ipod(MP3)、玩PSP(掌上遊戲機),吃麥當勞”中長大。
      武警新疆總隊曾對幾千名新兵心理情況展開了調查摸底,調查中,64%的新兵通過影視、網絡、軍訓等渠道瞭解部隊生活,並由此產生了立志從軍的強烈願望,像李雲龍、許三多等英雄角色在新兵中都有很高的支持率。
      陳妹入伍前就是個“軍事發燒友”,《士兵突擊》播出後,許多台詞她都能倒背如流。“當個許三多式的好兵!”懷這樣的信念,她來到了軍營。
      不過90後新兵對生活品質有新的追求,入伍前不少家長為孩子買來筆記型電腦、PSP遊戲機、MP3等數碼產品。調查顯示,在一個新訓大隊,擁有各種數碼產品的新戰士佔68%。
      一個周末,衛生大掃除中,新兵周新一邊打掃衛生一邊聽MP3,班長錢華上前加以提醒,責令他馬上把MP3關掉,周新不服氣,當面就與班長“理論”起來:“班長,條令條例上並沒有說打掃衛生時不准聽音樂,再說聽聽音樂也能提神兒,這叫勞逸結合。”錢華一時語塞。 
      在針對一批新兵的調查中,有58%表示自己入伍前經常接觸網絡,28%是“網蟲”;“去過歌廳舞廳”的佔90%,“經常去歌廳舞廳”的佔15%;36%的人“經常做家務”;58%的人認為個人成長進步靠“本事加關係”;85%的人對班長的要求是“多點笑”。問到“遇到班長對你的批評不符合實際時怎麼辦”,只有15%的人表示堅決服從,75%的選擇與班長講道理,10%的人表示必要時請班長道歉。



就業形勢不佳,很多學生為給自己謀出另一條發展的道路,選擇當兵。圖為安徽省一名女學生今年11月1日展示剛填好的入伍報名表。新華社

一部講述普通士兵成才史的偶像劇《士兵突擊》,讓很多學生對軍隊生活充滿了嚮往。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