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龍應台解構《一九四九》
( 2009-10-23 )



專程從香港來溫哥華訪問的台灣著名作家及文化評論者龍應台

專程從香港來溫哥華訪問的台灣著名作家及文化評論者龍應台(左圖),17日下午在卑詩大學陳氏演藝中心,舉辦名為“為什麼一九四九?”的演講會,吸引了超過1200個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的華人參加。

      17日的演講開始時,龍應台表示,她33年前曾經來過加拿大,但溫哥華則是首次到來,其後她詢問台下的觀眾來自哪裏時,結果發現來自台灣的人最多,其次是大陸和香港。她說,她的新書在大陸暫時被禁,原因是那些官員還未看過她的書,如果看過後,相信就會解禁。
      龍應台也透露,花了不少時間去想新書的書名。她說,當初她告訴香港人和大陸人要寫有關1949年的書,他們即時的反應,是她要寫建國60周年的書。她說,她無意寫勝利者的故事,她是希望寫1949年的600萬台灣人,包括200萬由大陸到台灣以及400萬原本住在台灣人的命運,在這些人當中,不少人因為歷史的轉變,被迫離鄉別井,面對茫茫大海,因此最後她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下圖)作為書名。

      等逾一小時索簽名
      當天來聽演講的觀眾反應熱烈,演講結束後,龍應台更為觀眾在他們攜來的新書上簽名留念,雖然要等上一個多小時,才能得到她的簽名,但很多人都毫不介懷。來自台灣的烈治文居民陳女士表示,她是龍的忠實讀者,在聽演講時,更感動得哭了起來。
      而來自大陸的卑詩大學政治系學生石天元表示,他看過龍應台的新書,覺得寫得很好,他已經買多了一本,更讓作者在書上簽名,他表示稍後會把此書送給在北京的父親。
      當天的溫哥華雖然下大雨,但未有影響前來參加龍應台演講會千多位聽眾的熱情,他們除把陳氏演藝中心演奏廳的985個座位坐滿外,進不了場的人更坐在另一個房間,收看演講的現場電視直播。
      龍應台這次是應卑詩大學亞洲研究學系的邀請,到溫哥華參加“紀念屈葉素文榮譽講座”,主題是圍繞她的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該書是透過一連串“普通小人物”的視角,反思國共內戰這段歷史。她更表示這是一本宣示和平、和解和療傷的書。
      當天的講座暨簽名會到下午5時30分才結束,據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長陳浩泉表示,這次講座是歷來所邀請來溫演講的華裔作家中,最多聽眾的一次。

      歷史教訓應珍惜
      龍應台的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中描述多個因為戰爭而被迫離開家園、要在外漂泊的“戰爭受害者”的悲慘遭遇,帶出戰爭的傷痛及有濃厚反戰的訊息。在17日的演講會中,更有聽眾質疑她所宣揚的“良知論”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觀念,是否互相矛盾。龍應台解釋,她所說的良知,是一個人對事物一種很深的思索,而有這種良知的人,不一定成為建制的反對者或異見者,也可能由於這種良知,驅使這個人走進建制內,支持政府的做法及施政,她表示她是反對以單向式的思維,包括透過暴力去表達自己的意見。
      另外,有聽眾以陳水扁為例子,質疑台灣的民主制度是否失敗?龍應台表示,民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永遠追求的過程。她說台灣經歷過五十年日本的殖民統治,三十八年的軍法統治,最後能夠有民主的選舉,是應該給予掌聲和鼓勵,她更說台灣這種“跌跌撞撞”的民主進程,正好給華人上了寶貴的一課,更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段歷史的教訓。
      為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走遍了三大洋五大洲,訪問了多位“戰爭受害者”,包括台籍老兵、台籍日兵、各級公務員、大陸老兵、東北長春的圍城倖存者,以及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的戰俘,除了文字記綠外,更把訪問拍攝下來,剪輯成紀錄片。
      在17日的演講中,龍應台表示,她希望她的新書,可以讓大陸的同胞讀到,讓他們理解到台灣人的傷痛,她相信這樣做,對兩岸的和平會有幫助。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