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退休生活早籌謀
( 2009-08-21 )





年齡越大,似乎日子過得越快,即使對中年人來說,退休也不是太遙遠的事。年輕時吃苦打拼,如何到老年時生活無憂?

      加國福利好 養老毋須憂
      你是否可以無憂無慮地老去?很多中年人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人們說,在加拿大這樣的福利國家,你不用擔心退休,一直工作,把自己養到65歲,就可以交給國家養了。實在不行,老了回中國去住,花費低得多。
      聽起來不錯,但不是所有人都滿足于最低的生活保障,或是為降低生活水準而易地而居,總是希望自己到老時,可以有錢出去吃飯,有錢去旅游,隨意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還有人希望通過成功的投資,讓自己提前退休,不用為生活奔忙,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50歲的David過去開了一家IT公司,幾年前他賣掉公司,在家炒股票。炒股票是他最大的愛好,因為這讓他體會到了狩獵的刺激。他並不需要以此謀生,所以他認為自己現在是退休了。“有些人說自己退休了,他不過是轉職了,比如不去上班了,變成在家出租房子。”
      David概念中的退休,是不用以工作來賺生活費了,可以做事,但一定是自己喜歡做的事。現在他還花很多時間寫武俠小說,憑興趣,不為賺錢。

      退休後憑興趣做事
      很多人心目中的退休,是不用天天去上班。收收租,打理一下物業,雖然不是興趣所在,但也不算大負擔。所以不少人都打算用投資房地產安排自己的退休。
      RRSP、基金、股票、債券、保險、定期存款,退休安排的選擇很多,但關鍵在于穩妥。Ann說,她多年來買了很多基金,以為可提前退休,但金融危機讓她損失頗大,起碼還需要多工作10年。
      說到退休,你可以有一千種計劃,可以環游世界,流連于山水之間;也可以跳舞打球,或頤弄孫兒,自得其樂。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需要準備的費用也不同。記者采訪了幾位退休和在計劃退休的人士,從他們的故事和意見中,讀者或許會受到啟發。專業人士董儒良對各種投資方式的分析,也供計劃退休人士參考。

      拚搏一生 老來享福
     
鄧女士退休多年,一直過著輕松愉快的生活,每星期都與朋友相約到餐館吃不同的風味菜。鄧女士告訴記者,她快85歲了。但無論是外貌還是精神面貌上都顯得年輕得多,裝扮也得體。
      “在加拿大退休不用擔心。”鄧女士說,她在加拿大住了50年,工作了30多年,退休後,CPP拿600元,老人金及補貼800元,共拿1400元。她住在地段方便的公寓,租金700元,政府補貼200多元,她自己付400多元。她告訴記者,有些老人公寓價格更便宜,500多元的都有,但她在這個地方住慣了,不想搬了。她走路可以到大商場逛街,附近還有超市、公車站。
      她給記者看自己的老人用交通卡,45元一年,“去哪兒都行。”她說。醫療也是免費的,買藥也不用錢。前些年,她做了白內障手術,老花都順帶治好了。現在,她看報紙、雜志,連老花鏡都不需要。政府還給了免費按摩一定次數的福利,她不需要,就沒去做。
      鄧女士的經驗是,在加拿大工作年頭長的,比起沒在加拿大工作或工作時間短的,退休拿的錢相對會多。她50多年前來到加拿大後,就開始工作,沒有拿過EI,一直做到69歲才退休。“我喜歡幹活,如果閑會覺得不舒服。”鄧女士說。
      她在溫哥華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工廠裏的熨衣工,用手熨衣服,每小時6毛錢,是當時的最低工資。後來,她找到了西人開的干洗店工作,用機器熨衣服,每小時1塊錢。她一直在那家干洗店做了下來,到退休時,每小時掙35元。那時她不是簡單地熨衣服了,老闆娘將整個店都交給她打理了,早晨她要開店門,開機器,還為新員工培訓。
      工作時,她一直是乘公交車,刮風下雨時,會覺得辛苦。退休後,一切時間都自己安排,日子非常輕松愉快。最關鍵的是,退休金是夠用的,經濟上獨立。“在加拿大養老很好,不會讓老人餓死的。”她對加拿大的養老制度很滿意。

      維持生活水準需靠投資
      雖然離法定的退休年齡還有很遠,李昌任到明年就可以提前退休了。因為他在政府工作,享受一種公司退休計劃。按這個計劃,他已經達到了退休要求。
      “我打政府工,不會發達,但生活安寧,工作穩定,有點像‘鐵飯碗’。”李昌任說。他大學畢業後就在政府工作,到現在已經近30年了。在上世紀80年代加拿大經濟不好的時候,他曾經被要求減少工作時間,由5天工作改為4天工作,人工少了,但總算沒丟工作。這樣的工作時間持續了七八個月。當時,有的部門關了,一些同事被裁員。與很多其他工作相比,李昌任仍然對政府工的穩定程度比較滿意。讓他感到安心的是有好的退休計劃,這種計劃算是公司福利,一些大公司也會為員工安排,一般是員工付一部分,公司付一部分,工作時間越長,公司付得越多。
      他服務機構的退休福利是:因為部門的不同,退休要求的分數不同,員工55歲以後,年齡加上在政府工作的年限,夠分數就可以退休。夠了退休的分數,不一定要退休,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繼續工作,到時退休金會更多。“為了退休更有保障和延稅,可以買RRSP,但不可以買太多,因為公司退休計劃會計入RRSP。”他說。
      退休並不意味生活水準的降低。為了讓更好地安排退休的費用,李昌任建議購買房地產作為投資。“如果投資地,它會幫你賺錢。”李昌任說,有人會選擇投資股票,股票會下跌也會升回來,風險大。基金、債券、定期存款也可以考慮。在他看來,最好是分散投資,規避風險。儲蓄也是一種選擇,但利息較低。房地產回報高,也穩妥。到老了,兒女大了,也可以把房子賣了,換小一些的房子,比如說,獨立屋可以換成公寓房。這樣,就會有一筆退休費用。
      李昌任認為,年齡越大,投資越需要保守。大溫的地產雖然也有起落,但降完之後,總會升回來。所以投資房地產相對比較安全。投資空地和投資房產各有利弊。投資空地無法出租,不過就沒有與租客打交道的煩惱;投資房產可以有租金收入,但就多了出租的麻煩。
      “我大學一畢業就開始買RRSP了。”李昌任的經驗是要提早安排退休,避免退休時被動。有些人心裏知道應該為退休打算,但每個月都把錢花光了,就連房租都需要等發工資才能交。
      他建議每個月轉一點錢到RRSP。雖然在加拿大退休,有老人金,低收入者有政府補貼,但靠政府補貼的只能是最低生活水準。最好自己也能有所安排。
      因為明年就能達到退休標準,李昌任感覺很輕松,他對安排工作和生活就很主動了。可以繼續全職工作下去,也可以拿退休金,再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兼職工作,讓生活更輕松。
      雖然還在全職工作,但他知道,退休後將保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只是更自在更悠閑了。

      房子供完才敢談退休
     
Julia 40多歲,是技術移民來加拿大的。名牌大學畢業的她,在國內時滿有事業心的,來加拿大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房子供完。一有錢,她就拿去還本金,希望在50歲前把房款還清。“供樓是我家最大的開銷,如果每個月都需要交樓款,就必須做房奴,不停地工作。”她說,每月買菜、日用品的費用不高,衣服可以量入為出,這些費用隨便做個兼職工作就能解決,但供樓則需要全職工作。樓供完了,理論上起碼可以半退休。
      她現在買的是公寓,只夠自住的,沒法出租。如果這樣半退休,日子過得去,但很緊巴。她覺得更好的方式是在樓供完後,繼續全職工作,攢錢再買一套房子出租,先用出租的費用供樓,等供完了自己年齡也大了,就可以用租金做養老費用。
      一位朋友就是用這種方式提早退休了。當然,嚴格來說,不算完全退休,因為還需要打理租客,但這種“工作”輕松,事情不是很多。他年輕時做生意,打拼得很苦,買了兩棟獨立屋,都供完了。一棟自住,一棟出租,50多歲就關閉了公司,也不出去工作了,生活費用靠出租房子維持。生活並不富裕,但也自在。
      “投資房子為退休做準備,缺點是地稅高,而且修房子費用也不少。”Julia從朋友的經驗中瞭解到,房地產投資的花費比較大。她也想過投資股票,但股票賺錢多,但風險也大。所以,除了房地產,她還沒想出更好的辦法。
      想起退休,她並不覺得有太大壓力。“起碼可以拿最低收入補貼嘛,日子還是能過的。”但當朋友提醒說,等她退休時,政府的退休福利可能會大大縮水後,她又有壓力了。“實際上,最該有壓力的是從現在到65歲的時間,起碼要自己養活自己到退休年齡,才能把自己交給政府。”她說。

      選擇適合你的退休安排
     
談到對退休的安排,從事理財及風險管理行業的資深人士、富通金融的董儒良說,每個人的情形不同,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和組合退休計劃。

      是否在加工作影響退休
     
他告訴記者,在加拿大工作的人和未在加拿大工作過的人的退休安排很不同。在加拿大工作的人會有加拿大退休金計劃(Canada Pension Plan,CPP),這是國家要求購買的退休計劃,雇員雇主相等對供;另外,有些公司、工會及公營機構有注冊退休金計劃(Registered Pension Plan,RPP),這被視作一種福利,一般由雇員出一部分錢,雇主出一部分錢購買,百分比按勞資合同訂出,往往根據年資而定;除 CPP及RPP外,有工資或租金收入的人,還可自願購買注冊退休儲蓄計劃 (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即RRSP),在為退休儲蓄的同時還可延稅;退休後,RRSP拿出時需要按當年收入交稅,如收入偏高,則會影響耆英社保補貼(Old Age Security,OAS)的收入。
      為了不影響OAS補貼或是想少繳稅,一些老人會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暫不取消RRSP帳號,但在71歲後便不可再拖延,到時必須把RRSP會自動轉到轉為注冊退休收入計劃(Registered Retirement Income Fund,RRIF),按政府規定老人必須每年提取某個百分比拿錢出來花,RRIF拿出時需要按當年收入交稅。
      資料顯示,不管是否在加拿大工作過,在加拿大住滿10年以上,在65歲後可申領都會拿到政府的OAS,住滿10年的每月可拿到約125元,住滿40年或以上的,每月可拿到約500元。低收入人士還可拿到政府的耆英最低收入保障補貼(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GIS)。
      董儒良說,在加拿大工作過及沒工作過的人,為了退休時在經濟上更寬裕,還可以考慮購買有儲蓄成份的壽險,退休時可多一個選擇,利用保險計劃中的儲蓄部份作Insured Retirement Program( IRP)或Insured Income Strategy (IIS),讓自己可安享晚年,這個保險對投入金錢有額度上的限制,具體來說,可按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購買,也可按資產的一定百分比購買。購買這種保險,可以在退休時安排每年提取某一額度的金額作退休金,還同時為親人提供了人壽保險。

      不同理財方式差異大
      在金融危機之後,人們普遍對各種理財方式的安全感產生了懷疑。將退休用的錢放在哪里更安全?董儒良比較了各種理財方式:
      放在枕頭底下沒有花費,但如果遇到盜賊損失就大了,即使是買了家庭財產保險,對現金丟失的賠償額卻很低;如果將錢放在銀行的活期儲蓄賬戶上,安全度比較高,即使銀行破產,在聯邦Canada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CDIC)保護下的銀行,也可保障最高10萬以下的加幣存款不受損失。金融風暴後,在卑詩省Credit Union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CUDIC)保護下的金融機構的加幣存款可保100%。
      存款沒有花費,但如果不是RRSP的話,也不在免稅賬戶(Tax Free Savings Account,TFSA)的話,當年利息收入要交稅。現時全球處于低息期,利息在一般情況下趕不上通脹的速度;如果將錢放在定期存款賬戶裏,是安全的,在聯邦CDIC保護下的銀行,5年期及低於5年的定期加幣存款可保10萬元以下,高于5年期的定期存款則不受 CDIC保護,卑詩省CUDIC保護下的金融機構,100%的加幣定期存款可獲保護。
      定期存款不一定趕得上通脹的速度,如果不是RRSP,也不在免稅賬戶的話,當年還需要交稅;如果將錢放在股票、互惠基金等金融產品上,風險很大,需要不斷小心管理,可能大賺,也可能大虧,如果不在免稅賬戶,收益和分紅要交稅,但有一定的稅務優惠;買高質量的債券也是一種選擇。
      董儒良說,BB級以下的債券風險較大,建議不要碰。AAA和AA級的債券是優質的,可當定期存款賺取利息,也可買進賣出賺差價。價格會受銀行利息影響。如果不是RRSP的話,需要當年納稅。
      他表示,很多人還會選擇購買保險類投資產品萬能險或分紅保險,或是投資房地產。他說,保險產品需要花錢,但也可提供保障。Participating Life(PL)分紅產品安全性較好,萬能險(Universal Life,UL)風險較大。UL投保人可以積極主動選擇投資產品,但可能虧,也可能賺;PL是非積極被動選擇性投資產品,由保險公司決定投資專案,但產品價值則會作穩定性持續增長。
      維持在Maximum Tax Actuarial Reserve (MTAR Line)下的保險產品價值的增長是不用交稅的,如果保險公司倒閉,在Assuris的保障下, 20萬元以下的壽險值及6萬元以下的現金值可獲100%的保障,20萬以上的壽險值及6萬以上現金值則可獲85%的保障;房地產也是有風險的投資項目,花費大,投資所得需要交稅,稅務在資產增值方面有優惠。房地產投資相對于股票投資來說,回報較穩。

      反按揭式退休安排
      到退休時,有人會將投資房子或其他投資產品賣掉,用于生活所需;也有人用自住房子做反按揭,定期取出錢作為生活費,到去世時,剩下的錢可以留給家人。除自住房外,變賣投資資產套現,這筆收入費用需要納稅,也會影響到政府OAS對老人的生活補貼。
      董儒良說,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利用分紅保單做抵押,定期領取生活費,方法相當于房地產的反按揭。這筆費用取出時,不需要納稅,不會影響政府的老人補貼。
      他又指出,老人在加拿大可獲稅務上的優惠,目前的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是,免稅額比一般成年人的10320元多6408元。有些投資移民資金充足,不準備在加拿大找工作,也可以通過保險理財的方式獲得不錯的退休金和為將來無可避免的資產隔代轉移的事預作稅務遺產安排,而且這項收入不會影響到政府給的老人金。 



悠閑的退休生活。

帶孫子是很多老人退休生活的最大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