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家庭為重 一起見證成長
( 2009-08-14 )



來溫哥華僅僅一年的Alex(右),說一口地道的英語。

      來自北京的Lucy一家,打定了主意在兩年之後的2011年回流中國、回到北京。
      Lucy一家四口,夫妻倆和13歲的女兒,8歲的兒子,是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他們一家是2008年登陸溫哥華的,在北京有很不錯的事業基礎,但適逢現在的全球金融危機,他們家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于是決定來加拿大休養三年,讓兩個孩子接受一些西方的自發式教育,和提高英語的學習,等取得加拿大的公民資格後,一家人就打道回府,在北京重新開始事業和學習。
      Lucy家做這個計劃的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溫哥華,或是其他的任何地方,他們一家人的選擇都是生活在一起,不分開過日子。“我知道在溫哥華有很多的移民朋友,為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夫妻分居,父子(父女)不能在一起共用天倫。表面上,他們的家庭似乎既保有了事業(丈夫繼續在國內賺錢),又保障了孩子的教育——孩子輕松地在加拿大讀書 ,直到上大學,甚至是美國的常春藤名校。然而,多年的家庭分離,造成的有些隱形傷害根本就是無法彌補的。比如夫妻感情的疏離、子女成長中父愛的缺失等等,都是過去了,就不能再找回來的。而事業的中斷或是金錢的損失,都是可以在以後的歲月中再追回來的。在我的生活中,什麼也大不過家庭。”Lucy說。
      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問題,Lucy認為,孩子能和父母親一起快樂地生活是最重要的。現在,他們來溫哥華一年了,Lucy的女兒即將讀8年級,兒子Alex9月份上2年級,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加拿大的學校和生活環境。尤其是不滿8歲的Alex,在父母親于3年前帶著他來溫哥華旅游和考察時,就喜歡上了加拿大,回去後就對小朋友們說:“我是加拿大人,加拿大可美了,加拿大的學校可好玩了。”生性活潑開朗、很愛說話的Alex,現在和同齡的孩子們一起交談時,那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根本就讓旁人誤認為他是土生土長的CBC。
      Alex不僅英語說的好,數學在班上也是最好的。他的姐姐就沒有他適應的快,姐姐現在還在ESL班裏補習英語,雖然上課沒有問題,但還是不能離開ESL班。Lucy相信在兩年之後,兩個孩子的英語都可以過關,女兒可以回去北京讀國際學校,以後來加拿大或美國讀大學或研究生,兒子則可以直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以Alex的語言天賦,他的中文適應起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Lucy的丈夫是學計算機的,在中國國內有很好的事業基礎,要在本地從頭開始並不太容易,所以Lucy家的回流計劃裏,充分地考慮到家庭每一個成員的需要和發展,不會為了一個成員的需要而去“犧牲”另一個的利益。比如說,對于當前在大溫很流行的太空人家庭,其實是父母為了子女而影響了夫妻生活;再比如,一些技術移民家庭,父母為了在加拿大堅持下去,昔日身為白領者,因為就業困難,紛紛轉做藍領的labour工,也是一種形式的“犧牲”。而Lucy覺得這樣的“犧牲”,其實是很不值得的。

      “回流路”不通 事業心難酬
      回顧自己曾經的回流之路,Dave Liu仍然是悵然若失。
      大約是在三年前,從事生物醫學專業的Dave,一心想脫離打工者的行業、擁有自己的公司和事業。正好那一年的下半年,Dave在網上看到了由中國教育部、科技部聯合舉辦“‘春輝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的消息,正在想方設法創業的Dave,似乎看到了自己開創事業的契機,于是他積極地上網和發電郵給舉辦方查詢詳情,並且報了兩個項目參賽。

      帶女兒返華 探索“回流路”
      在得知自己符合參賽條件和資格後,在那一年的12月初,Dave帶剛滿6歲的小女兒,開始了自己的“準回流”之路,他的妻子和上中學的兒子則留在本地觀望。
      那一年的“春輝杯”創業大賽是在中國的廣州市舉行的,Dave把女兒放在老家江西南昌後,隻身南下廣州去參賽。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裏,隨著向專家介紹、分小組討論、與企業和各個科技園接洽等等活動的進行,Dave的兩個參賽項目有一個獲得了一等獎,並且該項目還得到了江蘇省蘇州科技園的親睞,在現場雙方就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然後,Dave就回南昌過春節了。
      Dave對上一次回中國已經是五年之前,所以這一次他感覺國內的變化特別大。春節期間和小學中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都搞了聚會,從同學們的口中和工作經歷、生活變化中,Dave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的建設日新月异,中國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創業夢不死 中國機會多
      “我始終覺得創業者在中國的機會比在加拿大多得多。通常女人會滿足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對男人來說,所謂的幸福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有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和無形的指標,比如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尊重、比如年少時的夢想是否能夠實現等等。也許這是一種衣食無憂後的中年危機吧,誰願意在年老的時候,才去後悔沒有追求年輕時的夢想呢。”Dave這樣解釋自己這次試圖回流中國的原因。
      春節過後,Dave信心滿滿地如約去了蘇州科技園。參觀、考察、協商、會談,Dave在蘇州呆了4天,科技園的有關人員非常熱情地接待了Dave,然而雙方在項目合作上存在的認知差別很大,似乎很難開展真正的合作。“我是帶著項目去蘇州科技園的,他們也很看好我的項目,但能夠提供給我的只有辦公司所需要的地方和很有限的設備,我最需要的資金,他們卻無法提供,或是提供得很少,令我們根本無法開始合作、無法啟動項目的運行。”Dave說。

      難覓項目基金 蘇州之行鎩羽
      蘇州之行令Dave有些失望,但他還是順道去了上海參觀和拜訪一些老同學,看到了繁榮昌盛的新上海,也感受到了建設新上海的老同學們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
      回到南昌後,Dave繼續與當地的一些機構聯絡,試圖找到自己回國發展的契機,結果始終是有些差強人意。最好的一個消息,來自于他當年讀書和工作的母校——南昌大學,他們願意接收Dave去該校當教授。
      在與妻子的越洋電話中討論這件事時,Dave自己都覺得底氣不足,放棄在加拿大現有的基礎和孩子們習慣的教育環境,就為了這樣的一份工作?
女兒水土不服

      無奈打道回“加”
      另外一件事情,也讓Dave和他的父母深深地困擾,就是Dave出生于加拿大的女兒,回到南昌的幾個月時間裏,一直不斷地生病,感冒、腹瀉、精神不振。
看著女兒日漸蒼白的小臉,Dave無可奈何地再一次打點行裝,帶著女兒返回加拿大,重新恢復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中,每天準時上班、下班;周末去固定的幾個地方購物;偶爾出去游玩、度個長周末;日復一日、波瀾不興。



Dave參觀廣州高新技術展覽會。

Dave在廣州市政府舉行的首屆“春輝杯”創業大賽歡迎晚宴上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