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人希望2025年登月
( 2009-07-24 )



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艾德林在月球上的美國國旗旁拍照留念。美聯社

四十年前的7月20日,美國太空人杭思朗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踏足月球的人類,當時他說了一句“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流傳世界。近年來,探索太空的新興力量紛紛展示對月球的興趣,日本發射了“月亮女神”探月衛星、印度發射了“月船1號”月球探測器,中國雖然已經發射了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但也在暗自加勁,在2008年“神七”升空並成功太空行走之後,加緊了探月計劃。

      四十年前,美國“阿波羅十一號”三位太空人杭思朗(Neil Armstrong)、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柯林斯(Michael Collins)為實現登月壯舉,共處了八天,當中杭思朗和艾德林不但在月球表面探索,還放置了寫有“為全人類和平而來”的牌匾及象征和平的黃金橄欖枝。

      艾德林:應登陸火星
      杭思朗、艾德林和柯林斯將於當地時間1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登月四十周年公開活動中,再聚首一堂,大有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次重聚,畢竟他們已是年近八十的耆英。他們又會一起在美國國立博物館航空航天館發表演講,講及太空史。漢森表示,杭思朗對於人類應否再度征月,意見跟他的“前戰友”並不一樣。他說:“艾德林認為人類毋須再度征月,反而應手部署登陸火星,跟太空總署的立場不同。”
      太空總署日前在其網站說:“月球上的第一個人類足跡將保留在那兒一百萬年,沒有風可吹走它。”

      中國三步走戰略免走彎路
      中國“神舟七號”太空船設計師張柏楠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以空間站為目標,實現最終登月目標。中國載人航天最早是在冷戰背景下出現的。當時的蘇聯和美國為了爭奪世界第一,下了很大的本錢。美國太陽神太空船登月,最高投入時航天載人投資佔整個GDP的4%。
      中國從1992年論證載人航天起步,沒有趕時髦,也沒有去跟美國比大小,飛船是切合實際的起步點。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是以空間站為目標,一步一步實現最終目標。
      張柏楠認為,三步走戰略決策保證在發展中不會走彎路。從美國發展歷史來看,走了很多彎路。因為當時蘇聯首個實現載人航天,美國必須不一樣,所以選擇登月。之後,俄羅斯搞了空間站,美國搞了穿梭機之後又搞太空站,現在又打算重返月球。張柏楠還認為,美國投入非常大,現在接近200億美元。

      美登月加人功不可沒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太空船降落月球,又安全地把太空人送返地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寫下豐功偉績。但很多加人不知道,在美太空總署工作的加人也功不可沒。
      其實,在美國太空人杭思朗(Neil Armstrong)在月球表面踏出第一步前,加拿大生產的登月艙支架,更先碰觸到月球表面。這些登月艙支架以輕盈的鋁為材料,設計像蜂巢形狀。奪得這份工程合約的是魁省的Heroux-DEVTEK公司。

      參與設計者曾遭加國公司裁員
美國的登月艙主要由梅納(Owen Maynard)設計。他是安省薩尼亞(Sarnia)人,原是著名的Avro Arrow戰機的工程師。後來加拿大聯邦政府在1959年取消超音速飛機計劃,梅納及另外25人遭裁員。美國即時聘請他們協助當時的10年登月計劃。梅納在2000年逝世,享壽75歲。他的職位晉升至阿波羅計劃系統工程師,並繼續在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直到“阿波羅12號”在1969年完成登月任務。



執行登月任務前,三位太空人(左起)杭思朗、柯林斯和艾德林的官方合照。路透社

2008年9月27日,中國“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艙外揮動中國國旗,實現中國人第一次太空漫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