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王希賢的娘子軍情結
( 2009-07-10 )



王希賢和夫人李麒麟。

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文革時代的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劇目,王希賢就是它的三位編導之一。目前生活在溫哥華的王希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起往事,仍是感慨萬千。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1964年的情景,恍如隔世,又像是在昨天。
      “那時我三十多歲,剛從蘇聯留學回來。”王希賢告訴記者。采訪的地點是在他和夫人李麒麟開的王希賢芭蕾舞學院,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光線斑駁。練功房里,李麒麟正在指導學生跳舞,她曾是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的第一批演員。

      周總理關懷下作品誕生
      王希賢清晰地記得,當時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央芭蕾舞團,除了古典的芭蕾舞以外,能否搞一些民族題材的舞蹈,如果有困難,從巴黎公社的題材開始也好。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林默涵直接抓這件事,他找王希賢和其他的編導商量怎樣落實。他們決定選紅色娘子軍這個題材。當時已經有電影《紅色娘子軍》,他們希望吸取經驗,但也要不同于電影。
      “舞劇要求更集中。”他說,他們馬上拉班子到海南島深入生活。他們訪問了瓊崖中隊的老赤衛隊員、當過丫頭的老革命,還下連隊體驗部隊生活。回到北京后,他們三個導演開始拍戲。一般人看《紅色娘子軍》,風格渾然一體,看不出戲是出自三位編導。“三位導演的組成很巧妙,都學過芭蕾舞和民族舞,有一些共同的東西。”王希賢說。
      他們先分別排了“洪常青就義”、“五寸刀”、“皮鞭下的黎族少女”等片段,感覺風格一致,就開始排了。“在芭蕾舞的基礎上加入了民族舞、武術的東西。”王希賢說,只用了三個月,劇就排出來了。彩排時,他們請部隊的領導來看,部隊的領導說:“只像娘子,不像軍。”學生剛剛下課的李麒麟笑著過來插話:“我們過去都是演天鵝和公主的,連現代人都沒演過,演娘子軍,拿大刀殺,殺不出來。”于是他們被下到連隊訓練。劇組被分到部隊的班里,與戰士同吃同住,還訓練他們刺殺、實彈射擊。李麒麟說,部隊還為劇組搞了夜間演習。周圍放炮,他們在炮火中跑。從部隊回來后,劇組的精神狀態就不一樣了,表演也有了軍人的感覺,從部隊學來的刺殺操還直接搬到了舞劇中。
      “在天橋劇場,《紅色娘子軍》演出了第一場,周總理來了。”王希賢說。他清晰地記得,周總理非常高興地說:“你們做的比我想的前進了一步。”之后,這場芭蕾舞劇就到人民大會堂的小禮堂演出,接待外賓。“十幾天后,也就是10月9日,毛主席來看演出了。說了三句話來評價——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正確的,藝術是好的。”王希賢說。

      江青高壓下的十年
      毛主席看完演出后,劇組就去了廣州,為參加廣交會的港澳同胞演出。之后回到北京,江青就來看演出了。從此他們的噩夢開始了。王希賢覺得那十年承受的是一種折磨。
      王希賢回憶道,江青看完演出,也說演出是好的。但沒多久就說:“你們頭腦發熱了,自滿了,要火燒三天。”記者不解地問:“火燒三天?”王希賢說:“對,原話就是這么說的。”江青動不動就半夜叫大家開會,她來看演出,說誰演的不好,就得馬上換人。她說的話,叫人原樣記錄下來,一個字不能差。
      在文革中,三位編導都被整了。王希賢因為在蘇聯留學過,被懷疑是蘇聯特務,要接受審查;另一位編導蔣祖慧是丁玲的女兒,懷疑她是反革命,被送到干校;編導李承祥的罪名是破壞樣板戲,讓他退黨了。運動之后,三位編導又再被啟用了。“打倒了再用,大家都服服帖帖的。”王希賢說。
      讓王希賢痛心的是,他剛從蘇聯回國時,很有激情,“國家花那么多錢培養我,我想好好做點事,但結果是,10年磨了一個戲。”他說。
      王希賢和李麒麟也承認,江青對這個戲也不是完全沒有貢獻。燈光、音樂、服裝上都有所改進,整體人才的配備也是黃金組合,舞美是馬運洪、作曲是吳祖強、杜鳴心,都是曾留學蘇聯的。
      但想起那十年,王希賢還是心有余悸。江青在看排練時會說:“這里你們考慮變化一下。”劇組就會非常緊張地研究她的意圖。有時理解錯了,江青就說:“怎么面目全非了,改回去。”又得改回去。相反地,周總理對他們非常關懷,排練時只是靜靜地看,從不指手畫腳。在國家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也參照運動員的標準保障他們的定量。在接待外賓演出時,為了保障他們的體力,還供應他們當時中國不多見的巧克力。

      另一種成就感
      “我是1980年來加拿大的,到現在已經29年了。”來加拿大,王希賢是應留學蘇聯時的同學之邀來教芭蕾舞的。原計劃去滿地可,后來留在了溫哥華。先在朋友開的芭蕾舞學校教了兩年,1982年,李麒麟來到溫哥華,他們就開了王希賢芭蕾藝術學院。
      出國時,王希賢覺得國內的氣氛還是不夠自由,以為到加拿大可以發揮得更好。但來了以后,他開始時卻感到不適應。國內的芭蕾舞演員是精選出來的專業演員。而在加拿大學芭蕾的都是業余的,形體條件也參差不齊。
      開始時,他教芭蕾是為了生活,后來跟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孩子從小跟我們學芭蕾,一直不斷,有的跟了20多年了。”王希賢說,雖然教的是業余的學生,但他們還是按專業的方式去教,對動作的要求很嚴格。剛辦校時,只有十幾個學生,現在有一百多個學生了。王希賢現在還是烈治文中國民族舞蹈團藝術總監,他們編排的大型民族舞及芭蕾舞節目受到各界的好評。在溫哥華的教育生涯,也讓王希賢很有成就感。

      王希賢小檔案
      王希賢是中國著名的舞蹈家及編導。1953年獲得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舞蹈比賽獨舞獎。1956年留學蘇聯,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芭蕾舞劇編導系,1960年回到中國任中央芭蕾舞劇團編導,編導過多部大型古典、現代芭蕾舞劇,古典大型芭蕾舞劇《淚泉》、現代芭蕾舞劇《草原兒女》、《巴黎的曙光》和《紅色娘子軍》。
      王希賢編導的大型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經典作品金像獎。他在前蘇聯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編導大型民族芭蕾舞劇《寶蓮燈》,在哈薩克共和國歌劇舞劇院編導的大型芭蕾舞劇《友誼之路》,曾在莫斯科大劇院參加優秀作品展。其作品在國際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