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孔書玉:游走在東西文化之間
( 2009-05-29 )



孔書玉。

最近在溫哥華舉辦的“超越華埠”(Chinatown and Beyond)論壇中,參與主持活動的一位華裔女學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孔書玉,是西門菲沙大學人文系副教授,在中加文化交流方面非常活躍。談到自己的風格,她笑言:“內心理想主義,做事現實主義。”

      孔書玉說話很快,一瀉千里,講起遇到的人和在做的事,眼睛里閃著熱情。她的經歷是學院式的,從一個大學走入另一個大學。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后,考入本校比較文學系做著名學者岳黛云的研究生。然后,考入UBC讀亞洲研究的博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在大學教書,去年開始在西門菲沙大學做人文系副教授。不像很多新移民,有曲折的在加拿大掙扎求生的曲折故事,她就連留學,也是拿全獎的,不需要打工掙生活費。這讓她看上去沒有滄桑的感覺,保持了濃厚純粹的文人氣質。她溫婉、熱情,對事物好奇,有想象力、探索精神。

      過的是想要的生活
      “我的工作正是適合做和想做的,我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孔書玉為此而感到幸運。對工作,她很熱情投入,日程總排得很滿,但還是感到時間不夠用。
      西門菲沙大學的人文系,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有古希臘的內容,還有19世紀的世界文學。孔書玉是該系唯一的華裔教師,教的是亞洲文學和文化,重點放在中國。她主要搞亞洲加拿大研究,有兩個任務,一是亞洲的社會文化,二是亞洲人在加拿大。
      大學時,她對文學批評感興趣,畢業論文是關于中國先鋒派作家的,如余華、格非。現在,她研究的重點在于大眾傳媒、大眾文化。她2004年出了一本書,名為《消費文學——暢銷書與中國文學生產商品化》,由史丹福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在,她在研究電影、電視,特別是中國的電視連續劇。
      她教的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對他們講的是比較基礎的東西,她有時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而搞活動和做講座讓她更有滿足感。她與其他學校和機構搞了中國著名作家余華、蘇童的講座,也請了新浪創辦人之一、現在全力做紀錄片的蔣顯斌來校講演。余華、蘇童在西門菲沙大學的講演,吸引了六、七十人參加,現場氣氛非常熱烈,這類活動讓她享受到了工作的樂趣。
      最近,她和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的創建人王健教授主持了一個論壇,專題是“超越華埠”(Chinatown and Beyond),內容為華埠滄桑與前景,有歷史、經貿、規劃設計、中文傳媒等。這次活動,受到了本地主流媒體及華文媒體的廣泛報道。
      她說,她關注的不局限在學術,而是希望探索華裔社區的滄桑和脈搏。

      “我有溫哥華情結”
      孔書玉來加拿大的首個城市就是溫哥華,這個城市的放松和自然氣息都讓她喜歡。在來加拿大前,她就看過馬森寫的一篇小說《夜游》,講美加西岸的嬉皮文化。在孔書玉看來,嬉皮文化表現了一種理想主義精神,追求的是中國人傳統價值觀中上大學、找工作之外的東西。喜歡了解其他文化、探索新文化可能性的孔書玉,對此十分好奇。
      1997年博士畢業后,孔書玉在UBC做了兩年講師,教語言和文學;后來,去亞省的亞伯塔大學東亞系教了4年書。她不喜歡亞省的寒冷天氣,一年有半年下雪。她記得兒子出生那天,氣溫是零下30度。2005年,她丈夫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教,她和孩子也去了悉尼。但陽光燦爛的悉尼,讓她沒有家的感覺。剛到悉尼的前半年,她雖然也在大學教書,但工作不固定。那段時間,讓她第一次體會到移民的失落感。在她眼里,悉尼是個大都會,物價高、房價高,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方便。這些都讓她懷念在溫哥華的日子。
想念在溫哥華的父母,也是她想回來的一個原因。18歲就離家上大學,這么多年,已很少陪伴在父母身旁了。
      到悉尼后的第二年,她就申請了西門菲沙大學的教職,記得回來面試時,正趕上春節,當地的主流媒體都在醒目的版面上祝賀中國的傳統春節。在這個城市中,她感到亞洲文化的人氣比悉尼旺得多,華裔地位更高。不過,那時她已經習慣了悉尼的生活,消除了對這個城市的偏見,在悉尼大學的中國研究系做教師,對悉尼生活也有些留戀了。
      不過,在猶豫了一年后,她還是回到了自己最愛的城市溫哥華。“我喜歡溫哥華的氣氛,充滿自然氣息,像一個大村莊。這個城市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多元、包容,有獨特的魅力。”她說。
      孔書玉說起溫哥華的國際電影節也很興奮,“這是看電影的好時機,種類多,數量多,還有很多實驗性的東西,很精彩。”在UBC讀書時,她就經常去溫哥華16街夾Ridge街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那個電影院經常放外國片、藝術片,她經常一晚上看兩個。
      喜歡溫哥華還有個原因是,“溫哥華藏龍臥虎,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溫哥華較慢的生活節奏,使人們可以更多地考慮掙錢以外的事情。她參加著名詩人洛夫的詩歌朗誦會,與優秀建筑設計師譚秉榮交談,感到溫哥華的生活真的很豐富。她家住在本拿比鹿湖附近,經常去湖邊散步,有時間也會與家人朋友爬山,去海邊。日子過得充實而美好。

      回國尋找新刺激
     “我覺得非常幸運,與中國的關系沒斷。”孔書玉說。她搞的研究與中國有關,每年都能回去幾個月。在國內,她總能感覺到新的刺激:“人對自己的文化、生活總是有感情,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需要。”
      她丈夫是英國人,她們有時會去英國探親;在悉尼還有家,所以不時也要去悉尼。
      游走在東西兩種文化之間,孔書玉學會了用東西方的兩個視角看自己,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