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騙局就在你身旁
( 2009-05-29 )



騙局可以說無孔不入,可能就在我們身旁。

許多華裔移民都有這樣的經驗:收到“祝賀你,你中大獎了!”的電話;或接到尼日利亞來的電郵,說是落難官員的巨款要存到你的帳號;或有國內人告訴你,他們搞建築時挖到古墓,要你幫忙賣到加拿大。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否真的臨到你頭上?

      小心天上掉餡餅
      在原居地很精明的人,初來乍到陌生的加拿大,也可能馬失前蹄,落入騙子的陷阱。所以防騙是新移民不可不上的一堂課。
      一對新來加拿大的夫婦想買一間公寓。地產經紀帶他們看了一間看起來不錯、價格比市面價錢便宜的房子,他們當天就簽了合同,還交了定金。在向銀行貸款時銀行不批,才知道這房子是漏水公寓。找經紀退房,經紀不肯,說是不能違約。幸運的是,他們有一位當律師的朋友,律師朋友給經紀打電話過去,說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告他,經紀才同意取消合同。
      買車也是非常需要打醒精神的一件事。身邊的朋友有的高價買了一輛加拿大東部的車,有的車很快就需要大修。有人提醒,買車一定要去大車行,但大車行買的車也難免有問題。Nancy的車就是在一家大車行買的。這輛日本車看起來保養很好,裡程數也不高,還說是一手車主,價格8000多元,她以為買到了便宜貨。買到車不久,車子就需要大修。修車的人告訴她,車子的裡程表改過幾次。兩年後,因為車不斷出狀況,她想把車賣給車行,再另買輛車(Trade In)。回到買車的車行,車行只肯出1500元把車買回。
      “我的一位朋友經常送禮物給我,一塊表說是英國古董,我一看上面寫中國制造。一個煙灰缸,說是水晶的,特沉,我看應該是玻璃的吧。”孟先生說。他的這位朋友,花了很多錢買古董,但總是買錯,就順手送給朋友們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曾在中國農村花三毛錢買了個磁盤,後來在香港賣了5萬美金。從此他就有了買古董的情結,但再也沒有買到過真貨。孟先生說,一些朋友總有一種想法:早期出國的有些是家道中落的富戶或貴族,他們手裡或許有寶貝。這樣的想法讓他們上了不少當。熟悉古玩市場的畢先生說:“盛世玩古玩,亂世買黃金。古玩市場沒有外行做不起來。”
      有句廣東話說“哪里有這麼大只蛤蟆隨街跳”,是說輕易碰到的好事是可疑的。上當受騙前,最先看到的往往是利益和方便。一位在溫哥華生活多年的移民說,防受騙,首先要克服的是“貪欲”,另外,要多了解這個社會,多積累市場知識,不要輕信他人。記者采訪了一些移民朋友,請聽聽的故事,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

      農場噩夢不堪回首
      想起十幾年前的往事,Jenny至今覺得不堪回首。他們一家是1993年從臺灣企業移民來溫哥華的,需要開個公司才能解除條件。她找了一份工作,丈夫向往田園生活,決定開一家農場,曾考慮過種藍莓,後來改種金針菇。買農地和建農場卻成為他們一家噩夢的開始。
      他們在蘭裡買了10畝地,朋友買了其中的5畝,他們打算用另外的5畝建一個農場。蓋農場需要申請批文,他們申請後,剛好遇到市政府罷工,光這個批文就申請了半年多,而他們移民取消條件的時間限制是兩年。批文下來後,找誰建農場?Jenny的丈夫找了個在本地長大的華人建築商,中英文都好,還做過警察,蓋房子技術不錯,Jenny的丈夫覺得這人信得過。交錢的時候,朋友提醒他們,起碼要留10%的建築款到政府驗收後給,其他的可以做到哪兒給到哪兒。他們這樣做了。天有不測風雲,那位建築商蓋的另一座房子被人燒了,資金出了問題,他經常不見影。好不容易完成90%了,他告訴Jenny的丈夫:“我手頭緊,能否把全部款交齊,這樣我才有錢去買材料。”Jenny他們同意了,但建築商從此杳如黃鶴。“工地尚未完工,連門都沒裝,建築商人不見了,移民條件解除的時間快到了。”Jenny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他們只好寫信給移民局,告知情況,請求延期。
      後來,Jenny一家想辦法將建築完成,政府驗收合格,允許開農場。他們計劃種金針菇,設備如果從亞洲進口太貴,就從當地一位生物教授那裡買了設備。這位教授自稱會種金針菇,還給他們看了自己種的金針菇。Jenny的丈夫因為不懂怎麼種,就跟教授學,但種下的金針菇沒有長出來。後來他們發現,這位教授並不專業,對亞洲人喜歡吃的金針菇了解有限,他種金針菇只是“玩票”性質。Jenny一家面臨的情況緊急,因為他們是企業移民,政府要求他們在兩年內開好公司,聘請本地員工,公司要有營業額。兩年期限早已經過了,移民局一直在催他們解除條件。種不成金針菇,他們只好改發豆芽,拿到當地超市賣。“到了移民的第四年,我們的農場才有了第一筆收入,20元。當丈夫將20元從超市收回來時,我淚流滿面。”Jenny說。
  因為超出企業移民的解除條件時間太久,他們一直需要向移民局寫信解釋,但是要取消條件已不可能了。移民局建議他們直接申請公民,好在申請成功,避免了要返回原居地的後果。
      本以為壞運氣過去,一切慢慢走上正軌,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Jenny家忽然收到一家建材公司發來的信,說要告他們。說是他們的農場買材料時欠1萬多元沒交。“我們是以自雇身份申請企業移民的,我和先生都成了被告。”Jenny說,他們馬上意識到,是建築商欠了建材公司的錢,她丈夫就想方設法找到了建築商。建築商承諾說,你們不用管了,我可以處理。於是他們信了,就沒再理這件事。
  有一天,Jenny自己在家,發現有人在後院看他們的兩部車。那人告訴Jenny,他是法院的,如果Jenny一家不還欠建材商的1萬多元,就會查封他們的農場和家,先將兩部車拖走。Jenny答應馬上還錢,因為他們帶來的錢全部投到農場了,家裡已經沒錢,她就到銀行用個人信用貸款借了一萬多元,馬上把錢還了。
  心灰意冷的Jenny寧可虧本也想把這場農場噩夢結束,她打算把農場賣了。“前後投入了40萬搞農場,賣出的價錢是29萬。虧了十幾萬,還不算丈夫不能找工作的收入損失。”她說。
  在臺灣,Jenny與丈夫本來有很好的工作,生活無憂。來溫哥華本來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但卻陷入了一個接一個的困境。對拿了錢後失蹤、又將他們拖累到打官司的建築商,Jenny並不認為他是存心騙人,只是剛好遇到他建的房子失火,需要錢來補窟窿,為自保而說謊、失蹤,拖累到他們。那位教他們種金針菇的教授只是想賣機器,誇大了自己對種金針菇的了解。Jenny並不恨他們,但想起那段辦農場的痛苦經驗,她有一種“不如歸去”的感嘆。

      假老板賣問題車
      李女士在一個聚會場合遇到一位自稱是修車店老板的人,就到“他的修車店”去買二手車。“老板”說,買的車可保用三個月。李女士選了一部二手車,開了不久就出了問題,找賣車人修,他說車子壞了是因為使用不當,不屬於保修的範圍,李女士就同意付錢讓他修。三四天後,李女士到修車店付了現金,沒拿發票,將車開走了。很快,車又壞了,李女士再找那位賣車的老板,就只能電話聯系,見不到人了。找到那間修車店,才發現那人不是老板,他只是收了客人的錢,再將一半錢交給修車店修車。因為買車、修車都用的是現金,沒要發票,所以李女士被騙買了有問題的車,拿不出證據。那個人沒留固定電話,只留了手機,後來,連手機也不接了。
      “我來溫哥華兩年,第一次遇到騙子。本來交現金是好心,想讓賣車的人方便,誰知卻查無對證。”李女士希望新移民吸取她的教訓,不要輕信別人。

      買車遭遇“慣騙”
      劉先生是2004年移民來的,像很多新移民一樣,落地不久的他打算趕緊買一部車。
      從報紙小廣告上看到一個車主自賣車的廣告,他打了電話,與對方約見。車主說,因為他家的地址不方便,希望在本拿比一家加油站見面。劉先生覺得有點不合常規,但還是同意了。劉先生找了一個在溫哥華開車時間久的朋友一起來看車。他們一到加油站,就看到一個小伙子已經在那兒等了。小伙子自稱天津人,賣的是自己的車。劉先生的朋友幫他試車,開了一圈回來,覺得不錯。價錢也比市場上的便宜。那個年份型號的日本車,市場上賣8000至9000元,賣主只賣7000多。賣主請他們先交押金。劉先生說,他們先回去查一下這部車的資料和記錄,再決定買不買,賣主同意了。談話當中,賣主還接到別人的電話,聽起來好像也對這部車有興趣。
      看完車,劉先生一方面有點高興,覺得找到了價廉物美的車;另一方面,他覺得有點奇怪,當時新移民來的很多,把二手車市場帶得很旺,賣主不需要低價出售好車。當晚,他又在網上查關於買車的資料,發現一個帖子。這個帖子講自己買車受騙的經歷。他買車時,陷入了一對天津來的男女設的騙局,希望別人不再上當。劉先生發現,帖子上講的人的賣車方式,行事風格,電話、名字都和自己當天遇到的賣主一樣。於是就沒上ICBC網站查車子的資料,然後直接就打電話給賣車人,說不買了。
      劉先生說,賣車騙的往往是將東部車當本地車賣、將改裝車當原裝車賣等。買車的新移民一定要小心。他在網上還看到過有人將租的車賣給新移民的例子,所以買車真的需要提防騙子。

      在家工作美夢破滅
      在家工作是很多人的夢想,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技術移民魏女士,曾以為自己可以夢想成真。兩年前的一天,她在一份英文免費報紙上看到了一個小廣告,說是可以在家工作,月入2000元,不需技術。她覺得不錯。上廣告提供的網站,她看到很多人的現身說法,自己怎樣在家工作,收入不錯,又可以陪家人,帶孩子,生活非常美好,每個故事還配了一幅照片。網站上說,在家工作的方式很多,如果將錢寄過來,就會收到那些公司的聯系辦法。雖然有點擔心受騙,但她還是認為自己得放開思路,試一試。“說不定這是真的呢?”她抱有僥幸心理。她願意試試的另一個原因,是要交的錢不多,只有幾十元。
      她按網上說的地址將錢寄出去了,忐忑不安地等待回音。幾個星期過去了,她終於收到了一本小冊子。小冊子上有很多有人的工作,有寄信封的,有做手工的,有網上調查的,有做消費市場調查員的,收入都不錯,而且可以決定自己的工作量,想多做就有更多收入。如果對有些工作感興趣,需要寄資料費過去,他們會將詳細資料寄來;有些工作需要寄樣品過來,也要匯錢過去。魏女士雖然覺得還要再寄錢有點不爽,但覺得再寄一次錢也許有道理。選來選去,她選中了一家在家做首飾的工作,據描述,這項工作很簡單。她又寄了幾十元過去,訂樣品和材料。幾星期後,她收到了一個小包裹。裡面是兩小包塑料珠子,和一份如何制作首飾的說明書。在照片上看,首飾的圖形很復雜。包裹中還有一封信,說請按說明做一個首飾寄過去,並再先交幾十元的“入會費”,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驗收合格的產品會收到報酬。
      材料很少也很便宜,根本不值幾十元。要做的產品很復雜,要驗收合格恐怕很難。而且,在交了兩次錢後,自己被第三次要求匯款。魏女士覺得自己不能再寄錢了。她說:“或許我寄了錢後,他們會再巧立名目讓我再寄錢。”她對這個公司非常懷疑,“我感覺這是一個連環。”
      不知道如果一直交錢,交到最後會是什麼結果,魏女士對這種游戲失去了興趣。她說,一次交幾十元,一般人都不會跟他們打官司,而且程序設計得嚴密,要打官司都難。錢打了水漂,一般人也就吃了啞巴虧了。她說,這家公司對人們的心理了解得很清楚,還設了很多網站,現代化運作,真是聰明人想出的招數。

      買古董千萬要小心
     
董建明在天津是賣紅木家具的,他移民溫哥華後,本來想繼續做紅木家具,但考察了一遍市場後,他決定不做了。“溫哥華很多地方買的紅木家具價格,比真紅木家具的成本都低,是否真紅木可想而知。”他說,他不想做假貨。
      他是個古董愛好者,在國內看了很多真東西,也看了很多假東西,朋友們買古董喜歡找他做參謀。一位朋友在溫哥華一家古董店買了兩個瓷瓶,對照自己的一本收藏方面的書,覺得跟書上的圖一模一樣,於是認定是清朝的瓷器,就跟店主要求要買。店主不賣,說是自己收藏的。費了很多口舌,他以5萬元買下。董建明看了那瓷器,說這瓷器不值500元,在北京的潘家園、天津的沈陽道和鼓樓都買得到。朋友將信將疑。後來他們來到那家古董店,董建明幫朋友跟店主講,想幫他退貨。但朋友還是喜歡那兩個瓷器,希望僥幸瓷器是真的。最後,店主答應退還1萬元,朋友還是留著瓷器。直到很久後朋友回國,到潘家園看了,才知道這樣的瓷器在市場上很多,根本不是清朝的。
      還有一位朋友,在古董市場看上一塊號稱是靈璧石的石頭。如果真是靈璧石,價值大概是幾十萬加幣,但賣主只賣2萬元。朋友覺得遇到了被低估的寶貝,想把石頭買下來,被董建明攔住了。他說:“那是青石,不是靈璧石,只值幾十到幾百元。”
      另外有朋友想高價買一個畫有一萬個壽字的拐杖,也給他攔住了。
      他告訴記者,在中國,即使是拍賣行拍賣的,也不能保證一定是真的,要自己判斷。很多高仿的古董和字畫很難辨別。景德鎮瓷器上就有高仿的名畫。有些高仿的古畫,是用老紙老墨畫的,印泥也是同年代的,連儀器也鑒定不出來。日本還出了種高仿印刷機,畫的老化程度都做得出來。
      有些住在加拿大的華裔會接到中國打來的電話,說是搞建築時挖到古墓了,想把古董賣到國外。董建明說這不可能是真的。真貨都是不熟不賣,行內稱“不見光”,一“見光”就被買走了。市面上高仿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不見天”,不熟不賣。高仿畫一般都有合約,被控制了,專供某渠道,不按規矩做就不收貨了。“喊賣的都是假的。”董建明說。
      海外華人是中國制假者的一個重要目標。董建明說,有人拿唱戲的戲袍當龍袍賣。有人從美國找買家來買,老太太說龍袍是祖傳的,死活不賣,最後高價成交。“有些人收藏上癮,越不賣越要買。”董建明說,溫哥華市場上的象牙,大多是骨粉貼上去的,好的是象骨做的,不好的是牛骨做的。
      談到怎樣判斷古董的真偽,董建明說:“要多看真東西,才能識別假東西,培養判斷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他覺得這是從講座和書本上學不會的,一定要實際操作。知識面要廣,是個雜家。“名收藏家也會看走眼。”他說。
      為了防止受騙,董建明建議不懂古董的不要買古董,可以買些好看的現代工藝品,做得很漂亮。他本人在溫哥華一般是買外國的古董,如英國瓷器等。

      難抵“連環轟炸” 簽度假合同
       一個不認識的人打來的電話,讓Greg感到好像是天上掉下了餡餅。他可以用不可思議的低價在本省的一個度假聖地住上兩天,條件是必須去參加一個會議。他於是帶著朋友去了。賓館的條件讓他和朋友非常滿意,裝修漂亮舒適,有壁爐,還可看山景,簡直是意外驚喜。Greg也知道,那個必須去開的會是個鴻門宴,應該是推銷東西的。來到會場,發現並不是開大會,而是不同的人單獨交談。他與朋友被一位度假顧問帶到小房間,度假顧問給他們看了很多資料,還帶他們參觀了度假酒店的一些房間,然後還看了度假聖地的錄像。
      被捧為上賓,Greg有點不好意思說“不”,而且他漸漸有些被說動了,覺得這樣度假很合算。度假顧問向他推薦的是一個兩萬元的長期度假計劃,朋友勸他,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度假,而且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度假。他聽進去了,拒絕了這項計劃。那位度假顧問走了,來了更高級別的度假經理,他又向Greg推薦了價錢低一些的計劃,Greg又拒絕了,理由是價錢太貴。經理走了,來了一位市場總監。她向Greg推薦一個只有兩千元的度假計劃,可以在一年內度假。Greg被他們的“連環轟炸”搞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了,而且覺得這麼多人為自己服務,非常不好意思拒絕。他就簽了一年的合同。
      合同有一項是在年底時,必須到度假地參加一個會員大會,如果不參加,就會被自動續約。他沒多想,就簽了。但回家後覺得這個規定不是很對勁兒。後來,他曾打電話想訂房間,被告知沒有空房間。他本來想安排家人在下半年度假,但有點擔心在旅游旺季的該度假村,或許還是難訂到房間。這個度假計劃並不是他需要的,他很後悔自己莫名其妙地簽了那麼一份合同。

      網上買來4張廢購物卡
      多倫多華文网站人气高居的板塊是“二手市場”,很多人在這里交易處理自己不用的東西,把加拿大人傳統的“Yard Sale”擴大到网上,既方便了自己,也便宜了別人。但是,這种网上購物(這還不算是嚴格意義的网上購物)同樣存在一定風險,購買的東西質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證,甚至可能涉及法律責任。
      新移民王先生在一個中文网站上瀏覽二手交易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吸引人的信息。一個网友在网上8折兜售加拿大某著名百貨公司的購物卡,他正好要在這家公司買一些東西,因此對此頗感興趣,于是就馬上聯絡這名售卡的人。
      据王先生對記者介紹:售卡的是一名華裔女子(以下稱之為“C小姐”),C小姐与王先生約定在這家百貨公司一個分店作為見面地點之后,臨近見面時間又匆匆更改地點,約在另一個分店見面。王先生也并不介意,雙方交易非常順利,王先生總共花400元購買了面值500元的5張購物卡,而且當場在該公司的收銀台核對購物卡已經被激活,余額也正是500元。王先生說,當時他認為這樣做總應万無一失了。
      王先生聲稱:C小姐完成購物卡交易后表示還有人等她,就匆匆离去。王先生看到時間已經不早了,決定改天再來消費。哪知到了第二天,他在購物前忍不住撥打了購物卡后面顯示查詢余額的電話,一听居然卡上余額為零。嚇出一身冷汗的王先生立刻又查詢了其他4張購物卡,結果都是一樣令他心惊膽戰。5張原來面值100元的卡,一夜之間4張變成廢紙,只有1張卡顯示面值仍然為100元。
      王先生說,當時他意識到自己可能遇到了一個騙局,馬上找來朋友金女士幫忙,希望她裝作購卡的新客戶,誘惑賣卡人再次交易,然后可以找到她問個明白。金女士通過電話聯系到賣卡的C小姐,她表示還有500元的購物卡要出售,雙方約定第二天下午在太古廣場見面。
      金女士在約好交易之后,就致電加東《加拿大都市報》記者希望能夠幫助調查此事,同時她也咨詢他如何處理。警員表示以前沒有遇到類似案件,如果對方知道或者故意在售卡之后,用特殊手段造成卡余額為零,是可以認定為欺詐,但是一切有待證實。
      記者根据金女士的投訴,透過C小姐在网上發布的信息,了解到她供職于一家旅行社,并找到了她公司的店址和電話號碼,以及其他相關個人信息。

      多番改變交易地點
      5月13日晚上7點是雙方約好交易的日期,記者把情況如實報告了警方,負責介入調查工作的是多倫多約克區第5分局,他們派員侯命等待交易,當時在太古廣場執行檢查盜版光碟的皇家騎警也加入其中。
      當日金女士約請記者一同驅車前往太古廣場,警車則在附近等候通報,一旦确認身份他們再赶過來。不料金女士在和C小姐商定見面具体地點時,C小姐表示她身處16街附近,因為突然有事,問能不能改天交易?金女士表示由于她急于買東西帶回中國,可以開車去16街面見C小姐,C小姐見此再約金女士在16街和Woodbine Ave交界的商業區見面,并告知車牌號碼和車的顏色、型號等,但几分鐘后,C小姐又表示她馬上要离開那里去一個朋友家,等到了地方再告訴金女士地址,然后再商定交易。
      由于其中變數太大,等到深夜也未必能實現交易,警方為了避免太過刺激對方,建議金女士放棄當天的交易。金女士雖然在電話中得知對方的車牌號碼,但經過警方查核這個號碼并不存在。后經核實發現,金女士因為沒有經驗或者過于緊張,車牌的4個字母她竟然拼錯了3個。

      王先生找到了C小姐
      王先生告訴記者,雖然他和警方商量好過几天再聯系C小姐,但最后還是迫不及待,他按照記者從网上了解到的C小姐的工作電話和地址,就徑直找了過去。C小姐看到他居然找到單位去了,就約他出去商量。她表示對購物卡余額的突變也很惊訝,并當場打通查詢余額的電話。最終,C小姐還是把錢還給了他們,并表示她所有的卡已經賣完,從沒遇到這种情況。
      王先生說,隨后的几天,C小姐也沒有致電金女士談及售卡的事。在王先生与C小姐見面之后,記者在5月15日在网上搜索C小姐放在网上的售卡信息,發現這些信息已無法找到。記者隨后致電C小姐,詢問是否還有購物卡打折銷售,C小姐听到記者叫她的名字,估計以為記者是熟客,她表示這几天沒有了,再過兩周會有的。記者詢問她從哪里得到這些購物卡,她表示她從事的是旅行行業,經常會有大公司推銷打折購物卡,因此她有此類渠道。
      記者之后聯系了銷售此卡的百貨公司,詢問類似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對方表示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即購卡人使用信用卡購買購物卡,但是信用卡公司最終拒付,信用卡沒有划賬,售出的購物卡就變成廢卡,有人可能利用了兩個結算時間,即從購物卡售出,到信用卡拒付、購物卡公司注銷購物卡這個階段,達到牟利目的。當記者向該百貨公司詢問:從信用卡公司提出拒付到百貨公司吊銷購物卡之間的時間差有多長時,負責銷售購物卡的百貨公司拒絕回答。
      5月20日記者再次登陸刊登銷售二手購物卡廣告的中文网站,發現除了C小姐的廣告已經撤下來外,其他銷售同類購物卡的廣告也都不見了。記者隨即前往C小姐所在公司,看到她按時走進辦公室后就致電給她,但是听到的是留言提示。



購買二手車時,要小心受騙。

有不少古董愛好者會在跳蚤市場撿到便宜古董。

Greg獲得驚人低價入住的高級賓館,景色盡在眼前。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