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網民痛且快樂
( 2009-03-26 )



少年兒童很容易迷戀網絡游戲。圖為一個少年在公共場所玩電腦游戲。

      金融風暴襲來,全球各行各業一片蕭條。然而,看似虛無縹緲網絡生活,卻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眾所周知,從網路興起到現在的發展,網路世界已經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天下大事,對網路的依賴和癡迷,已經不單是青少年,不少長者也成了網路一族。

經濟越低迷 男人越迷網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溫哥華新移民們,大家心裏一直都有一種感慨,無論從哪個方面說,網路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無處不在的網絡既給我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利,也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煩惱,我們大家都不知不覺地卷入到網絡生活中……

  金融風暴的持續肆虐,令家庭裡的主心骨——男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經濟越低迷,男人越迷網,似乎成了現在的一種風氣。
  移民來自山東的Jimmy,這樣解釋自己的網絡生活:“現在,經濟這麼不景氣,作為一家之主,在北美打拼,隨時擔心失業和家庭經濟的來源沒有保障,所以白天就很努力地工作;下班了,就沉浸在網絡中,暫時地放松和逃避一下。所謂逃避,就是讓自己暫時不去想一些頭疼的問題。還有,我不上網還能干什麼呢?出去交友、吃飯、喝酒、游玩,干什麼不要花錢啊!還是呆在家裡上網好,省錢度過金融危機。”
  Jimmy也承認在金融風暴爆發之前,自己就是個網蟲。那是因為是一個移民,自己很關注中國和家鄉所發生的一切大事,經常上網看的是中國國內的新聞;還有作為一個男性,自己對軍事很感興趣,很喜歡到一個名為“世界軍事論壇”的地方去,了解各國軍事武裝力量最新的發展動態,欣賞一些新式武器的圖片等等,是一種非常好的享受呢。
  對於溫哥華本地的新聞網絡,Jimmy則瀏覽得不多,除非是特別重大的新聞,才會上網去查看詳情和最新進展,否則他很少關注。“我是一個不太關心時事的人,政治與我的生活關系不大。”Jimmy說。相對於前面的極度關注中國和家鄉的大事,Jimmy對本地的新聞則較為冷淡。
  Jimmy認為網絡世界的發展確實太快了,有些令人眼花繚亂,但也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廣闊的視野和五花八門的誘惑。不過,作為一個成年人,他確信自己不會沉迷於網絡,也不會踏中一些網絡“陷阱”,因為他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網絡世界中就更不會提供“飛來橫財”了。
  相對於Jimmy的自信,Jimmy的太太Ann則表示出對Jimmy沉迷網絡的不滿,“他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開電腦;還有每天不熬到12點以後,不睡覺;再就是,周末的天氣再好,他也情願呆在電腦前,而不是和孩子們一起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Ann的總結,道出了一些網民的“亞健康網絡生活狀態。”

網壇“初哥”開辟文學園地
  移民來自廣東的Leon Yang(楊力勇),在溫哥華的多個知名中文網站上開有博客——溫哥華失眠夜,是個不擇不扣的網民,對於記者稱呼他為“資深”網民的說法,Leon連忙擺手:“稱不上,稱不上,頂多只是個網壇‘初哥’。”
  說起Leon的上網歷史,大概要追溯到2005年。在那一年的秋天,Leon偶然發現在溫哥華本地的一個知名中文網站裡,開辟有一個名叫“原創園地”的論壇,號召和鼓勵溫哥華的文學愛好者們,把自己的原創文學作品放上去,供其他文友及網友分享及討論,Leon就動心了,他曾經是個“文學青年”,業余時間喜歡寫點隨想和小品文等,文筆優美而詼諧,很受朋友們推崇。
  心動之後就是行動,Leon在2005年的10月1日,往這個論壇上貼出了自己的網絡處女作“溫哥華——一個充滿欲望而沒有激情的城市”,隨後的幾天時間裡,看自己的文章被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閱讀、評論,Leon心裡有一種認同和溫暖的感覺,因為那時候的網友都很Nice,評論的帖子以鼓勵為主。隨這篇文章的點擊率從幾十、到幾百,到後來的過千點,Leon越來越頻繁地上網查看了:貼出新的文章、看新的點擊數、為禮貌起見給發評論的網友回帖等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Leon就變成了一個標準的網民:經常上網、有自己的博客、有一批“粉絲”。
  愛好文學的Leon並不是學文的,他的專業是英語,曾於1984年至1990年擔任聯合國的同聲傳譯員,一口流利的英語地道而專業,不帶任何地方口音。Leon現在開了一個“楊老師英語角”,專門為報考私立名校、名牌大學的青少年學子補習英語寫作,為此他還在北美知名網站文學城的“美語世界”論壇上掛上了自己的博客,推出一系列有關英語學習的文章,由於視角獨特、文筆清新而灑脫,Leon的文章經常獲得高點擊率而被置頂。
  從“文學青年”變成“文藝中年”的Leon,還在某中文網站的“閑趣謎語”、“品茶小軒”和“文化走廊”都開有博客,閑暇時把自己的東西曬上網,任人“品頭論足”,點擊率高時心滿意足,跟貼“麻辣”時也會心一笑。雖然是標準網民,但Leon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也不願意老是把自己掛在網上,絕對是個不沉迷、不依賴、逍遙自在的“弄網兒”。

新移民活用網上資訊 “安加”立業
  當記者與Linda相對而坐,並且發出“你是網民嗎?”的詢問時,Linda噗哧一笑,調侃道:“你認為在現代社會裡,還有不是網民的人嗎?”不過,Linda接解釋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是說發個E-Mail就算網民。按我的理解,真正的網民是在工作時間之外,每天都會上網,收發E-Mail、瀏覽新聞、去特定的論壇轉一轉、 “潛水”(只看貼,不回帖)或是“冒個泡”(發新帖或看貼後回帖)、與異地的親朋或網友聊天(MSN)等等,最起碼要在網上超過一個小時。按照這個說法,我就是個地地道道的網民,大約每天呆在網上兩個小時。
  Linda移民來自南京,以前從事的是幼兒教育的工作,來溫哥華四年多了。在南京時,Linda很少上網,當時家裡的上網速度也不是很快,感覺不太方便,大約一周或兩周上一次網而已。移民來到加拿大後,Linda感覺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在南京時的按部就班、悠哉游哉,變成了來溫哥華之後的一切從頭開始、緊張忙亂。
  登陸溫哥華後,Linda的先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找工作之中,而租房安家、給孩子聯系學校、給自己找英語學習班、每周的購物、與國內的親朋聯絡等事情,全部是由Linda來處理的,Linda家在本地朋友不多,只認識幾個同學和老鄉,通過他們得到的各種生活資訊很有限,但是在他們的指點下,Linda學會了上網查找資訊,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網民。比如說,剛來加拿大時,朋友好心送給她一本電話黃頁(Yellow Page),Linda如獲至寶,經常翻看,查到了許多需要的電話號碼,可是現在,雖然Linda也會每年順手拿一本黃頁,甚至是由《星島日報》編纂的中文電話黃頁,但使用的機會很少,英文的黃頁幾乎不會使用,不管是尋公司還是找餐館,全部都是上網查,又快又好。
  不過,Linda強調自己是個網民,但不是網迷,她每天上網要做的是收發E-Mail、瀏覽中文的新聞網頁,去一個北美知名網站下的“私房小菜”論壇,欣賞其他網友兼“好吃友”烹制的美食佳肴,間或也從中學習一兩個菜來改善生活;每周會與在南京的家人視頻聊天三四次,而不用費錢打國際長途;每個周末之前會上本地的幾個大的食品超市的網站看看,有什麼特價商品,貨比三家後才決定周末購物的去向;還有就是在公共圖書館辦理借書證時,會留下自己的E-mail地址,這樣當自己借的書快到期時,可以得到圖書館的電郵通知,自己也可以在網上更新所借的書本,而不要跑去圖書館等等吧。
  這麼說來,Linda這個網民追求的是實用多過享受,而且她還特別注意不讓自己沉迷於網絡中,因為她不想給孩子一個不好的榜樣。“我聽幾個朋友說起,他們的青少年子女沉迷網絡游戲後,做家長的十分煩惱。所以,我上網都是有事情才上,絕對不會沒事就泡在網上。” Linda總結說。

一次網聊 如墮深淵
    家住烈治文的Jeff  Ma,對記者稱自己曾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網絡聊天經歷。
  Jeff 在6年前來到加拿大,一直生活在溫哥華,大學畢業後,現在任職一家公司的財務顧問。Jeff還記得那是一個下午3點多的時候,本應該上班去的他因為感冒發燒而在家休息。百無聊賴中,他上網瀏覽新聞、查看昔日同學和一些網友的留言條等等,並進入到中國國內的搜狐聊天室去和網友聊天。雙方一番寒暄後,對方稱是個位於大陸中部的南方城市女孩,Jeff則如實地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和在加拿大工作的現狀,雙方聊得很投機,從對方的談吐可以看出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活潑而大方,說話還很風趣。對方還不時地問一些有關加拿大的情況,Jeff也只當是中國國內的人對加拿大的好奇,所以都盡可能耐心地解答。後來,Jeff又在網上碰到了這個女孩,還給了她自己的QQ號碼,希望成為QQ好友方便聊天。
  過了一段時間,Jeff又去這個聊天室。當天聊天室的人不多,Jeff剛進去不久,就有一個女孩主動與他聊天,初步的自我介紹剛結束,那個女孩就表示認識他,接把Jeff的所在地、職業、姓名、年齡等等,全部都報出來了,令Jeff如墜深淵,有一種頭皮發麻、思維停頓的感覺,Jeff真的覺得好恐怖,不知對方是如何知道這些的,而且又是如何鎖定自己的?現在想起來,也許這個女孩就在溫哥華,也說不定。他現在認為網絡世界真的好復雜和難以想像,以後他在網絡上聊天時,不會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了,否則,就沒有了安全感。

兒童安全上網
     據統計數字顯示,加拿大約有六成的兒童每天都會上網到聊天室交談,很多兒童會在聊天室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庭其他成員的個人資料,警方呼籲家長留意子女上網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互聯網安全提示:
 1.鼓勵孩子和父母分享網絡經驗。和孩子一同享受上網樂趣。
 2.教導孩子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孩子對線上的任何事物感到緊張,應該要告訴您。
 3.如果孩子進入聊天室、使用即時訊息 (IM) 程式、線上遊戲、或其他要求登入名稱以識別身份的網絡活動,請協助孩子選擇登入名稱,並確定該名稱不會洩漏孩子的個人資訊。
 4.堅決要求孩子絕不能透露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個人資訊,如學校或玩耍地點等。
 5.教導孩子網絡和真實世界一樣,需對是非善惡加以分辨。
 6.教導孩子在上網時如何尊重他人。確認孩子瞭解即使他們面對的是電腦,良好行為的規範也不會因而有所變更。
 7.堅決要求孩子上網時需尊重他人財產。向孩子解釋違法複製他人作品 (如音樂、遊戲、和其他程式)屬於偷竊行為。
 8.告誡孩子絕不答應與網友見面。向孩子解釋網友未必和他們自稱的一樣。
 9.教導孩子在線上所見所聞未必都是真的。鼓勵孩子遇到不確定情況時,應直接問您。
 10.使用先進網絡軟件來控制孩子的線上活動。家長控制功能可幫助您過濾網站的有害內容,監看孩子所造訪的網站,並瞭解他們在網站上所從事的活動。

上網尋優惠券
  經濟不景,大家都想節省,精打細算,網上尋找購物優惠券已經成為趨勢。
  專門監察數碼活動的公司comScore 表示,過去一年,網上購物折扣網站的發展,如雨後春筍,在加國人使用的網頁中,以這類網頁發展最快速。去年12月在這些網頁點擊的加拿大人接近260萬人次,比2007年12月的160萬人次,上升達60%,而且將來還會有增無減。
  comScore的工業分析董事利普斯曼(Andrew Lipsman)指出:“只要經濟繼續不明朗,衰退繼續,相信消費者會繼續想辦法買減價貨,而網上購物券顯然已經成為重要的一環。”
  利普斯曼表示,在網上尋找購物折扣十分容易,因此令購物折扣網頁廣受歡迎。他說:“網上折扣券是個大趨勢,以目前經濟不景,發展會越來越快。”
  紐約eMarketer的格勞(Jeffrey Grau) 表示,說到在網上搜索便宜貨,婦女似乎比男性樂此不疲。他說道:“大致來說,女性購物比男性更認真,而很多這類折扣券都是用於購買食物的;她們都是超市的主要客戶。”這家公司專門研究及分析數碼市場。
  對於網上折扣券發展之快,資訊網站CanadianMomsOnline.com始創人拉波索(Britt Raposo)並不覺得出奇。她指出,家庭主婦搜索折扣券“顯然是要省錢,因為經濟越來越差”。在拉波索另一個網站CanadianMomsCommunity.com,人們也交換折扣券。
  網上有很多購物券網站,例如FrugalShopper.ca、Flyerland.ca、Save.ca等,不勝枚舉。

當心女兒沉迷交友網站
       加拿大兒童保護中心的網站cybertip.ca顯示,網上兒童被性騷擾案件逐年上升,2006年有6413宗報告。卑詩省約佔7%。
      教育工作者龍志光稱,長期與問題學生及學生的家長打交道。學校第7到10班的中學女生,極易被網絡世界誘惑,如果不受監督流連交友、聊天網站,極易造成嚴重後果。龍志光忠告家長須防患於未然,加強同子女溝通和督導,否則悔之已晚。
      以下案例,反映時下荳蔻年華少女的網上陷阱不少,值得關注。

網上誤交男友 三次墮胎
      一個13歲、就讀9班的香港移民家庭的女兒,去年通過網絡交友網站認識了一個19歲的男友。男孩的雙親是台灣移民,父母管教不力導致他不務正業,輟學在餐廳打工。兩人相戀後感情迅速升溫,墜入情網的女孩子不讀書、不回家,最終曾三次懷孕三次墮胎。
      女孩之父得悉氣得要死,甚至同女兒斷絕關係。還好女孩之母與她一直有聯絡,經常在女兒有困難時伸出援手。最近,女孩才領悟到一度為之傾倒的男孩不足以付託終身,同他一起沒有前途,逐漸明白自己犯下大錯。

網上散播同學壞話遭圍毆
      兩個8班的女生,曾經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後因小事反目,其中一人四處講對方壞話,並且在網上散播,後給對方知道,約她到架空列車車站“講清楚”。
      思想單純的女生,以為解釋清楚就可以;為了安全起見,也請了兩位好友同行。但一見面,三女孩就知道一定吃大虧,因為對方有10人之多。結果女生被對方用滑雪板猛擊頭部倒地,復遭眾女孩拳打腳踢,受傷不輕。

網路用語摘要
睡覺: 呼呼,豬豬
就是初級水平的新人:菜鳥,小蝦
長得難看的妹妹:恐龍
衰哥:青蛙
超強:走召弓雖
照片: 片片
版主:斑竹,板豬
不停地在網上發帖子:灌水
喜歡看別人帖子,而自己不發:潛水
很、非常:粉
鬱悶:玉米
沒有:木油
I love U(我愛你):愛老虎油
不要:表
崇拜:蔥白
過獎:果醬
就是就是:9494
me too:32
see you,再見 :CU
某人長得難看或者笨就說他包子:包子
看不懂:暈 
不滿:靠 
見面:聚會 
有錢佬:VIP 
提意見:拍磚 
支持:頂 
強烈支持:狂頂 
羨慕:流口水 
東西:東東 
別人請吃飯:飯局 
興奮:high 
有本事:有料 
單身女人:小資 
單身男人:鑽石王老五 
氣死我了:7456 
祝你快樂:豬你快樂

加拿大網路風險
一,不適當內容。這主要指网絡上的一些涉及暴力、仇恨、色情、犯罪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
 二,不適當接触。由于网絡的虛擬特性,一些表面上非常吸引人的网絡形象背后卻隱藏黑客、欺詐等不可告人的陰謀。与這些网絡陌生人接触,對青少年來說非常危險;
 三,不適當行為。無論是下載不良內容,還是上傳有害信息甚至扮演网絡黑客,都是害人害己的行為,而且有可能影響青少年未來的發展。

家庭使用互聯網小協定
●電腦放在廳中;
●電腦鏡頭(webcam)不可隨意開放;
●個人家庭資料不可外泄;
●不在網上透露年齡、性別、地址和電話;
●不與網友見面;
●不沉迷網絡;
●可適當限制上網時間;
●在網上遇到欺凌、色情和暴力或感不安時,即時告知家人;
●讓子女明白,必要時父母可以檢查電腦資料;
●父母可在電腦安裝特別軟件,預防子女觀看不宜內容。



楊力勇是個愛好文學創作的英語老師,他背後墻上的照片是1987年他任職聯合國同聲傳譯員時,與聯合國亞太總部全體職員在曼谷的合影。

女性網民大多喜歡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上圖為兩位女性在溫哥華的公共圖書館里,上網查圖書信息。

Jeff認為網絡世界真的好復雜和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