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嫦娥一號”撞月球
( 2009-03-05 )





      中國首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運行了近500個日夜後,在地面人員控制下,3月1日下午4時13分成功撞落在月球豐富海域的預定撞擊點,為中國嫦娥探月一期工程畫上圓滿句號。

      “嫦娥一號”在2007年10月由西昌升空,進入繞月軌道。探月工程專家指出,“嫦娥一號”原本只是運行一年,但後來還剩下很多燃料,所以決定讓它運行多4個月,進行各類實驗。
      為了保證“嫦娥一號”衛星“受控撞月”,“嫦娥一號”任務飛行控制組選擇在青島和喀什兩個測控站同時能夠進行測控的時間段內進行落月控制。3月1日下午4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成功落在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度的豐富海區域。整個過程,由數碼相機即時傳回清晰的影像。在撞擊前,“嫦娥一號”更近距離拍攝到月球表面的照片,以及撞擊一刻的情況,對地面分析有很大作用。

傳回全球最清晰月圖
      專家認為,“嫦娥一號”超額完成了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標,包括:繪製全月球影像圖,測定月球表面的礦物和元素分布,研究月球內層土壤的厚薄,以及探測月球環境。過去一年多,“嫦娥一號”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其傳送回地球的全月圖,更被喻為世界上最清晰、最全面的月球影像圖。
      中國探月工程又稱為嫦娥工程,規劃分為三期,分別為“繞”、“落”、“回”三步走。是次“嫦娥一號”任務是繞月飛行;二期工程目標是發射月球軟陸器,並攜帶月球車就位探測;三期工程則是發射月球採樣返回器,表面軟陸採樣,將樣品帶回地球。 
      由於探月工程二期的軟陸技術跨度大,因此這次工作人員決定在“嫦娥一號”衛星壽命末期撞月,以累積落月過程和軌道測定方面的經驗,減少後續工程風險。根據計劃,“嫦娥二號”衛星將於2011年年底前完成發射。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號”衛星主要實現月球軟陸和巡視探測任務。

四大任務超額完成
      另據中通社報道,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一號”原定一年的工作任務已經超期完成,並且非常出色地實現了中國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標,即繪製月球0°到南北緯70°的全月球影像圖;測定月球表面多種元素分布及測定其中的礦物;研究月球表面內層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測月球環境,瞭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間的數據。

“嫦娥一號”不辱使命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下同)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於1年。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飛向月球

飄然降落

塵土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