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當代畫拍賣價遠超法國名作
( 2008-11-06 )



中國畫家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在佳士得(CHRISTIE)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得6707.7075萬元的天價。

中國當代油畫作品以超過6千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為亞洲以及世界藝術品市場受到持續關注的焦點。但是,業內界人士揭露天價油畫是炒作的結果。中國當代油畫近年來價格上漲,有一些合理的因素,但經過幾輪炒作,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已經有市場就象表明,價格上漲可能到了盡頭,下跌隨時會到來。

2008年春季在美國、中國舉辦的亞洲藝術品拍賣專場中,高價作品仍然以油畫為主。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在佳士得(CHRISTIE)香港有限公司拍賣會上以6707.7075萬元的成交價,躍居2008年上半年油畫成交價榜首。同年七月,法國油畫家蘇菲安迪信的《今天不能散步》,估價僅約900萬至1200萬港元。相比較之下,中國“天價”油畫遠超法國名作。
當代藝術品策展人朱其披露,“天價”是炒作集團製造出的“虛假”交易,即“天價作局”。這種社會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中缺少能甄別藝術品真正價值的收藏家。
中國天價油畫的出現,非一日之“功”,而是伴隨經濟的發展在市場中孕育而生。
中國買家進軍藝術市場始於2000年,至此,一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雛形基本形成,中國藝術品價格被低估的問題隨之顯現。中國當代藝術品雖然在藝術語言上沒有超過西方,但表達了中國藝術家群體的創作態度,具有一定價值,當時兩三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的確是太低了。
於是,藝術品的價值回歸,在2003年應約而至。此時,中國的新生貴族階層已完成原始積累,低迷的股市釋放出大量相對過剩的資本,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再次激發了中國資產的上漲行情。在此背景下,當代藝術行情從2005年起暴漲,炒作集團開始登場。

炒作適市場而生

    新入藝術市場的中國投資者的出現,以及他們高漲的投資中國當代藝術的願望和足夠的購買力,使一些有財力的集團看到其中的商機,炒作悄然興起。中國經紀人朱其在博客中,披露了炒作集團在拍賣會上的“天價作局”。
炒家以正常的市場價簽約知名畫家,通過不斷飆升拍賣起價的方式,炒出比收購價高幾十倍的起拍價,並人為地製造拍賣現場的“搶購” 氣氛。如果沒有買家競拍,炒家則安排“自己人”接盤,製造“天價”成交的假像,炒高了作品在投資者認識中的價值。

違背規律難保長久

    被“天價”假像誤導的投資者,在同類作品的拍賣會上競拍。就此一次成交,炒家就能收回所有投資成本,而跟風投資者終因不熟悉作品真正價值導致利益受損。其中明知天價是炒作的結果卻依舊競拍者不乏其人。這些投資者的覺得作品還有升值的空間,也就是說,他們打的是有人還會在更高價位接盤的“如意算盤”。
近十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確有自身的價值。朱其指出,售價在八百萬人民幣左右比較合適,如果超過一千萬就顯然背離了市場的規律。從中國藝術市場成長史來看,至少民國初期的作品先上升到一定的價位後,後面的作品才可以依次上升,而現狀恰恰相反。
“天價做局”的受益者,並不是畫家。畫家唐志岡表示,市場上流傳的大部分作品成交價的高低與自己沒關係,只是與畫廊簽約的時候拿到過“非常可憐的一點生活費”。因為超出簽約期后,作品無論成交價有多高,畫家也不能從中得到一分錢。
“天價做局”對於藝術圈里有甄別能力的群體本身,危害並不大。但是它的天價表演,促使社會相信大陸的當代藝術品有的能賣到幾千萬的謊言,這個危害就比較大了。

藝術院校火 未來就業憂
      藝術品脫離價值的“虛高”之後,市場內在的轉向漸漸成了必然。還沉浸在昔日市場“火爆”的假像中,藝術院校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分得了畫廊利潤的“一杯羹”,而踴躍報名繪畫專業的學生們將面臨的,是幾年後隨假像破滅而來的就業難。在蘇富比倫敦有限公司2008年7月1日拍賣會上,市場已出現下跌的跡象。張曉剛的作品由一年前的價蘇富比紐約春拍中211.2萬美元(約合1600余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跌落到2008年的76.92萬英鎊(約合1200余萬元人民幣), 作品市值縮水明顯。與此同時,天價做局的社會效應還在發酵,畫廊發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畫家的培養速度,在市場導向下,畫家需求升溫,報名繪畫專業的學生激增。
      在中國的北京朝陽區798藝術工廠裡的畫廊,3年前只有10家左右,現在已經發展到300多家,優秀畫家成了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由於降低投資成本考慮,中國畫廊青睞剛步出校門的畫家,他們更看中的是畫家的發展前景。
      周松就是一位青年畫家。這位“80後”畫家在畢業時創作的幾幅作品,就曾經賣到了20多萬元,他用賺到的第一筆錢在北京購置了房產,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活。周松介紹,他一年收入就有幾十萬元。雖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它也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畫畫不再僅僅是一種藝術創作,還能帶來巨大的財富。
      報考美術院校的學生人數,2008創下新高。據統計,中國包括湖南省、重慶省、福建省、安徽省、山東省、四川省、貴州省在內的7個省市,報考藝術類考生人數達16.9萬。其中,山東省以781477的考生人數在7省中名列前矛。與火爆的報名場景相對應的是,四年後畢業的繪畫專業的學子們可能面臨的就業難。當這批畢業生走出校門時,恐怕就沒有他們師哥、師姐現在享有的市場“優待”了。如果不能即時調整心態,他們將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如果他們能即時調整個人就業的定位,那麼,這些有藝術觀念、繪畫基礎的就業者,就能把藝術審美應用於相關崗位的工作中,比如設計行業、時尚產業等。

油畫市場井噴並非偶然
      近代中國當代藝術的井噴現象並非偶然。10年前,當它剛剛步入市場的時候,所遭受的是不屑的目光。香港皇朝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當代藝術專家王先生介紹,當時看好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並擇優大量買進者,是經歷過西方當代藝術快速成長期的海外收藏機構和個人。追溯當代中國藝術被世界認可的歷史,始於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歐洲人開始邀請中國藝術家出國參展。與此同時,中國當代藝術品最早的收藏家群體也在外國駐華使館人士和外資企業人員中形成。購買歐洲藝術品需要更強的經濟實力,於是他們購買了中國的作品。
      在海外機構的視野中,這些畫作兼具中國元素與時代風格於一身,是在當代藝術史上能夠留下一筆的作品。因此,中國上千件繪畫、雕塑等珍貴的當代藝術作品,被歐洲的收藏家和美術機構收購。



7月13日在英國藝術拍賣媒界預展中,展出蘇菲安德森(Sophie Anderson)名作《今天不能散步》,估價最高達12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