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傳統的困惑
( 2008-10-23 )





剛來加拿大的新移民在填表格時,往往會為填寫婚姻狀況而困惑。在中國,婚姻狀況只有未婚、結婚、離婚三種情況。而加拿大的婚姻狀況卻分為:是單身還是已婚?是否同居?是否與同性伴侶同居?是否同性婚姻?即使對於傳統的中國人,對同居的態度也越來越寬容了。

開放時代 跟着“感情”走
  “不同居怎敢結婚?”與男友處於半同居狀態的Vivian這樣說。她與男友各自都曾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對再婚都很謹慎。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房產。Vivian說:“我們計劃在孩子上大學後同居,以後能否結婚就要看兩人是否相處和諧了,如果結婚我們的經濟會相對獨立。當然也會互相幫助。”
  結婚20年後離婚的James說,他對婚姻有恐懼感。他希望以後能夠找個彼此欣賞的伴侶。合則在一起,不合則散。“要用感情維系兩個人的關系,而不是用婚姻。”他說,這樣兩個人都會比較緊張和珍惜對方,而不是把對方的付出當成想當然的。

願為婚姻負責的好男人

  與太太育有一名女兒,婚姻穩定的張先生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家庭不穩定,社會秩序會亂。同居不具備家庭的功能,雖然比婚姻更自由,更可追求個人的幸福,但不利於養育兒女。不過,他也承認,在這個時代,婚姻作為一種契約,已越來越經不起考驗,甚至一錢不值,可以隨時丟開。不過對於他來講,願意為婚姻負責,他說:“人生在世還是要負點責任的。”
  談起對婚姻和同居的態度,女士贊成結婚的多,男士傾向於同居。高女士30多歲,離異,她交了個男朋友,各方面條件都比較滿意,自己也很喜歡對方的個性。但男朋友只願同居,不願結婚。她一方面對這段感情放不下,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男朋友如果變心,自己就會很被動了。Peter與女友在一起兩年了,女友多次提起結婚的建議,他還是很猶豫。他比女友的財產多得多,擔心如果離婚,損失會很慘重。對於他來說,同居要安全得多。
  年輕一代對同居的態度則開放得多。讀大學的Koko與男友同居,他們在一起很甜蜜。但Koko說:“我不知道我們以後會不會結婚,那麼遠的事現在想也沒用。”現在,五六十歲的人們也對子女的同居由無可奈何變為寬容和接受。“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我們只好接受了。”周太說。
  下面是記者采訪的幾個個案,讀者可從中了解到人們對婚姻和同居的態度和想法。
  嚴女士與男友戀愛一年多了,同居幾個月。男友提出要結婚,她還很猶豫。
  她和男友感情很好,都認定對方是終身相伴的對象。但嚴女士對結婚還沒有準備好。她有一些顧慮。過去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的經歷讓她對再婚慎重。她說:“一結婚,關系穩定了,就有可能不太珍惜對方。如果僅靠一張紙把兩個人系在一起,對誰也沒好處。兩個人在一起,恩愛更重要。”她覺得跟男友在一起很好。她的財務狀況比男友好,不會跟男友算得太清楚,但男友則不願讓她吃虧,如果某次剛好沒帶錢,由女方支付,很快就會還。
  嚴女士還有個顧慮,就是自己的女兒還沒有上大學,她擔心女兒不能接受自己的新婚姻。她希望將結婚推遲到女兒離開家之後。
  “危害婚姻的一般不是大事,而是生活細節問題。”她這樣認為。比如,她很愛干凈,如果對方在個人衛生方面不拘小節,她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很難接受。同居是認識和了解對方的過程,生活習慣是否相容,價值觀是否一致,朝夕相處就可以知道了。“戀愛的時候,大家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給對方看,有意無意地隱藏自己的缺點。但同居會將自己的缺點都暴露給對方,這樣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接受對方。”嚴女士說,“我晚上睡覺有時會磨牙,有點兒擔心男友接受不了。但我每次磨牙時,男友摸摸我的臉,我就不磨了。”
  對兩人認識、戀愛、同居的過程,她都喜歡時間長一些。她和男友認識快一年,才發展成男女朋友關系。她覺得他們在拉手之前的關系非常美好和讓人回味。他們一起出去遠足、爬山,一起吃飯,兩人心照不宣,不說破,連手也不拉一下。嚴女士清楚地記得,在去年情人節的時候,男友送給她一個禮物,看起來像一個畫軸,她看到不是巧克力,收的時候很自然,像收一般朋友的禮物一樣。但當她打開時,發現這是巧克力,很驚喜,也很感動。那天晚上,他們一起去喝了酒,喝完後,就各自回家了。
  “同居是雙方磨合的一個過程,就像釀酒,時間越久越醇厚。”嚴女士說。她希望再過一段時間再結婚,這樣對以後的共同生活會更好。

婚後不吵因同居磨合好

  30歲的楊小姐今年在溫哥華夏天結的婚。這之前,她和男友同居了多年。結婚時場面很浪漫,在市中心的一間酒店定了宴席,雙方的父母都從中國飛過來了。
  她在上大學時曾說過:“我要在26歲之前把自己給嫁出去。26歲前是我挑別人,26歲後是別人挑我。”但後來,她似乎把這句話給忘了。她在東南亞的一個國家讀研究生時認識了現在的先生,他們戀愛一段時間就同居了。父母都是很傳統的人,催他們結婚,無效。楊小姐說:“如果沒打算生孩子,結不結婚無所謂。”
  楊小姐和男友的感情非常好,男友很細心,也會煮飯,把她照顧得很好。如果他們坐車去旅行,楊小姐剛剛好坐在陽光直射的方向,男友就會細心地跟她換位置。大概兩三年前,楊小姐想出國來加拿大,男友就跟她一起辦了移民。本來楊小姐喜歡溫哥華,也能在溫哥華找到工作,但男友的專業比較偏,於是他們就一起到了內地的一個小城。那個小城夏天非常熱,冬天非常冷。夏天蚊子很多很大,手一直需要不停地打蚊子。最要命的是,沒有中餐吃。她的姨媽在溫哥華,每次來溫哥華,她都要到超市買很多中國調料,特別是擔擔面調料。
  他們同居的時候,每次來探望姨媽,姨媽都會很關心他們怎麼吃。“你們誰煮飯?”楊小姐的男友說:“我煮。”姨媽問:“那她呢?”楊小姐心安理得地說:“我負責吃啊!”其實她也不是什麼也不干,她會洗碗。
  結婚是因為父母催得太多了,需要給父母一個交代。結婚後,他們的關系非常好。過去,楊小姐很任性,同居這麼多年,性格溫順多了。現在她什麼都聽老公的。本來新婚夫婦會有個適應的過程,要吵架和磨合。但他們不需要,因為已經磨合好了。
  楊小姐的姨媽本來不贊成婚前同居,但現在也改變看法了。她發現婚前同居也有好處,能讓雙方了解真實的對方,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就分手。但姨媽說,年紀太小同居不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最好是大學畢業後,心智成熟了,在雙方都有誠意的情況下同居。

律師:離婚同居權益不同
  結婚與同居在分手或財產分配上有什麼不同?記者采訪了木風律師事務所的成鶴鳴律師。
財產分配原則
  成鶴鳴律師說,如果是婚姻關系,離婚時財產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一人一半。如果是同居關系,財產分配則要按各人對財產的貢獻而定。“如果一人外出工作,另一人做家務,也算是對家庭有貢獻。具體份額多少則按具體情況而定。”她說。
  她告訴記者,婚姻關系結束時,財產一人一半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婚姻只維系了很短的時間就結束,如一兩年,財產分配的原則會與同居分配方法類似。
何謂家庭財產
  離婚或同居時分割的家庭財產是什麼概念?成鶴鳴律師說,家庭財產是為配偶一方或雙方擁有或是為家庭成員所用,且用於家庭之目的財產。例如:住房、汽車、房屋周圍的使用品、銀行帳戶、定期儲蓄和養老金等。“用於家庭之目的”包括任何用於增進家庭成員之利益的情況。如有疑義,法院會假設該物品為家庭財產, 而持異議方須反駁證明該物品為非家庭財產。
      她說,公司資產可能是家庭財產,即使公司業務與家庭並無關聯。即便公司為一方配偶所有,法律上承認照顧家庭的配偶間接對商務上的貢獻。案例一:妻子做餐廳招待,幫助丈夫讀完醫學院並成為一名醫生,在離婚的時候,法院認為丈夫的醫療事務是家庭財產的一部分,其中一半的資產歸屬妻子。如果財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只屬於一方,例如珠寶或摩托車等。這些財產不會被分割。遺產不一定是家庭財產。在結婚之初,非家庭財產的資產可能通過時間的推移而成為家庭財產。因此建議在結婚時對家庭貢獻較多的一方配偶與另一方配偶在婚前簽定一份在離婚時生效的財產分配協議。
婚姻破裂的條件
  很多當事人關心如果他們在異國結婚,能否在加拿大離婚。成鶴鳴律師認為,大多數情況,可以在加拿大解除異國締結的婚姻。
  她說,在《離婚法》中,離婚只能建立在婚姻破裂的基礎上。如果婚姻確實破裂,並且離婚申請人或其配偶在過去的一年中居住在卑詩省, 申請人就可以在卑詩省遞交離婚申請。
  據成鶴鳴律師介紹,婚姻破裂的條件有三種,具備其中一種條件就可以申請離婚:一是當事人與當事人的配偶分居一年以上時間,並且決定結束婚姻關系。你可以在分居以後任何一段時間遞交申請,在法官只能在分居達一年後批准離婚。分居時間是雙方承認分居的時間,可以在同一住址分居。二是當事人的配偶與他人通奸,這需要相關的證據或配偶的承認,必須指認第三方並將其加入被告方。三是當事人的配偶對當事人施加肉體或精神的暴力。
單方起訴和雙方起訴
  成鶴鳴律師說,離婚的起訴方式分兩種:一是共同起訴:如果當事人與其配偶同意離婚,可以遞交共同起訴令(家庭婚姻訴訟)和共同起訴書(家庭婚姻訴訟)。法院將批准共同離婚令。 共同起訴要求當事人雙方在子女的監護權、探視權、撫養權等所有協議上達成一致。二是單方起訴,即當事人單方面提出離婚訴訟。這種情況可缺席離婚判決,指原告方要求被告方離婚,被告方沒有提出任何抗辨 (如在子女的監護權、探視權、撫養權等協議方面)。當起訴令與起訴書交於被告,只要被告沒有異議,雙方可以順利離婚。被告方不需要簽署任何文件。如果原告方要求被告方離婚,被告方對離婚申請本身或離婚協議不服,被告可抗辯離婚判決,這種情況下,雙方要雇律師。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然而,隨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觀念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在我們的身邊,也漸漸地有了一些男不婚、女不嫁的“反”傳統人士。有人說,這是“入鄉隨俗”,這些不願意結婚的新移民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男女可以隨便的同居;也有人說,這是“物極必反”,受了幾千年傳統禮教束縛的中國人,在異國他鄉,可以擺脫這些束縛,真正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精彩人生。但是,本報采訪的這幾個同居人士,他們的經歷和理由,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匯可以形容和概括的……

談“圍城”色變
      來溫哥華生活了5年的李女士,原籍是中國的廣西。她來溫哥華一年后,與丈夫離婚,原因很象小說中描寫的情節:一個中年男人,移民、登陸來到溫哥華,在陌生的城市里,獨自打拼,孤獨求生存,認識了同鄉——帶幼子、苦熬移民監的中年女人,開始是互相給予生活上的幫助,慢慢地變成了對方精神上的慰籍,最后,各自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走到了一起。
      這個象故事一樣的事件中的男主角,就是李女士的丈夫。李女士是來到溫哥華幾個月后,才發現丈夫有外遇的,而且外遇的對象還是自己的老鄉。這件事,對來自一個小地方的李女士的打擊很大,她無法接受國內的鄉親們對自己和父母的指指點點,也很難面對溫哥華的老鄉們同情的目光,毅然決然地與丈夫離婚了。
      當時年僅14歲的女兒也很支持她,李女士離婚后與女兒一起生活,找了一份工作,一心要培養女兒讀大學。
      光陰荏苒,5年時間一晃而過,李女士的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戲劇性的變化。來溫哥華時,為人妻、為人母的她,對嶄新的移民生活充滿了希望,卻遭婚變,變成了單身母親;為了能讓女兒進一所好的中學念書,以便將來能進大學深造,她不惜幾次搬家,并把全部的心思、精力和金錢都用在女兒身上。
      最終李女士的女兒在2007年考進了名牌大學——安省的滑鐵盧大學,她成了一個自豪的母親;女兒在讀中學期間,認識了一個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女孩Emily,只不過Emily是和父親一起生活,她的母親拋下他們父女回中國了。兩個女孩既是同學,更是好朋友,單親家庭的生活讓她們早熟和懂事。她們都很感念自己的母親、父親為自己做的一切,也希望自己的母親、父親能有更圓滿的生活,便有意為自己的母親、父親做紅娘。這樣李女士又成了一個戀愛中的女人、Emily父親的女朋友。
      現在,李女士和男朋友交往兩年多了,彼此的個性也合得來。她在烈治文擁有一個不大的兩居室,是在女兒上大學以后買的,她的男朋友則住在溫哥華,男朋友的女兒Emily也上了大學,是卑詩(UBC)大學。
      大概從一年前開始,李女士和男朋友過起了半同居的生活——平常各自住自己家,周末她男朋友會來她家共度周末和節假日,而且隨時間的推移,她男朋友來她家住的日子越來越多,有時從星期四開始就來她家了,“我想,我的男朋友是想和我結婚的。他現在每個星期都有4到5天和我在一起,也試探性地對我提起過結婚的事,但我真的還沒有想好。”李女士緩緩地說。
      通過和李女士的長時間交談,記者發現,讓李女士裹足不前、畏懼婚姻“圍城”的,并不是“還沒有想好”這么簡單。
      李女士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性,前夫的背叛,不僅讓她覺得顏面盡失、身心受創,更讓她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她很擔心未來的婚姻,能否持久,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李女士還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性,這幾年的單親母親新移民生活,讓她變得越來越堅強,她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她現在工作穩定、女兒也上了大學、房子也有了,婚姻對于她,似乎是可有可無。
      還有,李女士的前夫目前也沒有結婚,而且也住在烈治文。那個第三者女人也離婚了,但她沒有和李女士的前夫結婚,兩人只是同居。這一切情況,都是李女士的廣西老鄉們告訴她的。
      也許,在李女士的心里,第一個婚姻留下的痛,還需要多一些時間來療治。再次走進婚姻的“圍城”,還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氣。

心酸的浪漫
  在大溫哥華華裔聚集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對對雙雙華裔少男少女的身影,他們大多都是從中國來加拿大求學的小留學生。稱他們為小留學生,是他們大都年齡小,多在25歲以下,而且都是單身。Jason就是一個這樣的小留學生。
  Jason只身來溫哥華時,剛滿18歲,在中國念了兩年高中,就因為辦好了留學手續而輟學了,沒有參加中國的高考。所以,來溫哥華后,Jason只能從上ESL開始漫長的留學生涯。
  從爸爸媽媽的嬌寶貝,到衣食住行全要自己張羅的孤獨求學者,Jason感覺自己的生活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在求學、身份、經濟等等一系列的壓力下,交朋友的愿望變得特別強烈,既希望在生活中能得到一點點照顧(當然,他也愿意力所能及地照顧對方),更渴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有一個人傾訴和商量。在這樣的動力下,他積極地找女朋友,也找到了,而且現在正同居在一起。
  Jason的女朋友也是從大陸來的,因為與Jason在同一個學校學英語而認識,認識之初,Jason給了她很多幫助,包括找住房、幫搬家、聯系學校等等。“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條件結婚,但是為了生活,我們像老夫老妻一樣‘相濡以沫’。一起住省了房租;一起買菜做飯、節省了很多生活費。有時實在是饞了,就一起去麗晶廣場的小食檔(Food Court)打牙祭,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和其他朋友約一起去餐館。而且我們兩個都很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學習都很刻苦。當然,我很愛我的女朋友,她不慕虛榮,也非常善解人意,我將來很愿意和她走進婚姻的殿堂。”Jason說。
  以Jason20出頭的年齡,說出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感覺到,在溫哥華同居的小留學生們,那份心酸的浪漫。

 



加拿大主流社會對男女同居持開放態度,選擇同居還是結婚,對保持傳統婚姻觀念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