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攻英語關 開創新生活
( 2009-01-08 )



加拿大的小學裡也有ESL課程,兩個剛剛從ESL畢業的小朋友,感到很自豪。

      一直以來,在溫哥華的華裔新移民社區裏,有一個話題被華裔移民們談來論去,似乎樂此不疲,這個話題就是怎樣學好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闖過語言關,適應加拿大的生活。

扎根加拿大 愛恨英語情
      有一些移民為英語“過關”而感到信心滿滿,生活自得;但也有人認為英語很難學好的,不免心底發慌,更開始質疑移民的“初衷”;還有一些人用積極的態度不斷學英語,好像踏入“無底洞”,越學越覺得學不夠,越學越想學,似乎學習英語的過程變成了“思想改造”。從以下幾個移民學英語的故事裏,你也可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原來大家都一樣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裏積極生活、思想多元化、努力紮根加拿大。

經受脫胎換骨的洗禮
      剛剛登陸來到加拿大時,Zai Kun對未來的移民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期待,然而半年後,由於找工作處處碰壁,英語程度有限的她只得硬頭皮走進了ESL的教室。
      一開始,Zai Kun並不想去上ESL班,她認為那樣太浪費時間,她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她更願意在工作中邊幹邊學。可是事與願違,在中國某大學實驗室工作的她,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學英語。在ESL班裏,女同學居多,來自亞洲、東歐的都有,老師也是女性。
      最初的幾堂課裏,大家互相介紹來自哪裡?家庭成員幾何?職業是什麼?當時心情很苦悶的Zai Kun發現,除了她自己和另外兩位來自大陸的女同學外,其他來自日本、南韓、香港、東歐的女同學說起自己的“家庭主婦”身份時,沒有任何的不自在,南韓同學甚至還一臉的自豪,說了丈夫說孩子,說完孩子再說狗,雖然是說得結結巴巴的,卻似乎有說不完的“家務”事。輪到Zai Kun時,她也是結結巴巴的,而且只有三言兩語,介紹自己曾在大學工作、現在只是家庭主婦、正在找工作,話裏話外透不自信和失落。老師是個睿智的人,很快理解了Zai Kun的心情,以後在課堂上多次講述和討論現代女性的社會角色問題,Zai Kun第一次瞭解了“在加拿大,女人可以做一個純粹的女人”。就是說,女性在加拿大可以不出去工作,可以把經營家庭當成“工作”,做一個優秀的家庭主婦,無異於有一個好工作。
      隨着學習的深入,Zai Kun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有了更多的瞭解,也更加理解了加拿大文化的多元性。原來她的老師在大學是學化工的,大學畢業就結婚,婚後就陸續生了三個孩子,老師就在家相夫教子,直到最小的孩子15歲後,老師才走出家門,開始工作,感覺自己每一個階段都享受“現在”,而且也做到事業家庭兩不誤。老師的經歷讓Zai Kun思索自己的人生,自己移民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兒子能接受加拿大的教育,能讓丈夫的事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現在這些都實現了或在實現中,自己暫時找工不順利,也用不天天愁眉苦臉的,既於事無補,也影響家人的心情和生活的質量。
      通過在ESL的“洗腦”,Zai Kun對移民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她從此不再為找不到工作而煩惱,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英語學習上,在家裏則安心於做個家庭主婦,只當是給自己放一個長假。解決了“思想”問題,Zai Kun學起英語來勁頭十足,進步很快,同時也不放棄找工作。半年多後,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Zai Kun進了一家小公司,開始積累加拿大的工作經驗,雖然這份工作不是她的本行工作,但她已經明白這是一個必要的階段,這也是加拿大職場文化的一部分,所以Zai Kun也開始享受“現在”——勤勤懇懇地工作,同時繼續尋找合適的工作,繼續在業余時間學英語。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8年的11月底,在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危機越演越烈的情況下,Zai Kun卻得到了一個國際大公司的“Job Offer”,並且是自己的本行——實驗室的工作,她覺得這份工作的得來,好像是上帝安排好的,在她的英語基本過關、剛剛考到駕駛執照的兩周後,就有了這份必須駕車上班、必須說英語的工作。

重塑人生舞台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來自臺灣、年屆八旬、家住本拿比的鄭複軒老先生,卻為我們展示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精彩人生。

七十不嫌老 八十還在學
      原籍中國湖北省的鄭先生,20歲時隨當軍人的父親去了臺灣,一住就是五十多年,在臺灣娶妻生女,並曾在臺灣空軍任職教官和機械修理師。在五十年代末,鄭先生曾以優異的專業英語成績和出色的飛機機械修理技術,從臺灣空軍中,經過考試和層層選拔,脫穎而出,被派到美國去接新飛機。從那以後,有四十多年沒有使用過英語的鄭先生於2004年來到溫哥華,並以76歲的高齡重新走進ESL的課堂,學起了英語。
      毫無疑問,鄭先生是他所在的ESL班裡以及學校裡年齡最長的學生,問起他為什麼在如此高齡、生活也無憂時還要費勁去學英語,鄭先生說:“我學英語並不是為了實用,因為和女兒女婿一家生活在一起,不會英語也沒有什麼不方便的。特別是我那洋女婿,中文說得很流利,我們也不存在交流的障礙。但我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學英語來訓練我的大腦,使我不得老年癡呆癥,同時還可以保持比較好的記憶力。因我現在在從事寫作,主要是回憶錄性質的,將五十多年前發生的一些事情寫出來,給後來者提供一些了解歷史的資料。”
      近幾年,鄭先生的大部分時間就用在學英語和寫作上,他的文章也被許多刊物采用。對於學英語所碰到的困難,鄭先生直言最大的困難就是記憶力不行,經常忘記學過的單詞。不過,鄭先生認為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就算是會忘記,他也一直堅持學習,並且不斷地有進步。剛進ESL班時,他一般在老師報默寫單詞時,十個裡面只能寫對兩三個,幾個月後,就能寫對六七個,最好的成績達到了九個,老師和同學都對他贊不絕口,令他信心大增。在上ESL的一年多時間裡,鄭先生堅持自己坐巴士去學校,課後仍然花很多時間預習和復習。在家裡,女兒女婿和兩個小孫子都成了他的老師。
      通過ESL學習,鄭先生了解很多加拿大的歷史和地理,這是他學習英語的最大收獲;另外,他也敢於主動和大街上的老外們打招呼、問好,顯示來自文明古國公民的素養和熱情。還有,因為懂英語,他也給自己提供了更多社交的機會。在很多次的華裔社團活動裡,鄭先生坐巴士只身前往,令其他一些必須依靠兒女車接車送的老朋友們羨慕不已。
      今年,鄭先生已屆八十,而他仍然堅持收看一些當地電視臺的學英語節目,比如有個“大家說英文”的節目,鄭先生就很喜歡看,這個學英語節目的難易程度很合適他,讓他可以持之以恆地學下去。

學會ESL 滿懷自信
  有新移民說,ESL班就像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在那裡,每個人都以不同的角色,開始在加拿大的新生活。
      Ye Qing移民來自上海,她在中國時是個演員,參加過許多話劇、電視劇的演出,還會京劇、滬劇等。所以,三句話不離本行,談起自己來加拿大學英語的故事,Ye Qing感慨道:“在ESL學校的學習,不僅認識了加拿大社會,也重新認識了自己,ESL成了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個人生舞臺,我學會了英語,也樹立了信心,還結識了智慧、善良、教學水平超一流的老師Margaret Chan,我的感覺絕對是沒有白學,非常值得學。”
      正如所說的,上ESL對她來說很重要,她已經學了一年多了,並且還將繼續學下去。她認為自己很幸運,在剛進ESL班時,就碰到了像Margaret這樣的好老師,Margaret老師自己也是來自香港的移民,所以很理解新移民迫切學習英語的心情。在課堂上,Margaret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耐心而有啟發性,不會讓基礎差的學生感到難堪,而打退堂鼓;在課堂下,Margaret成了每個學生的知心大姐,幫這個學生修改找工簡歷、打電話找工作,教那個學生如何交水電費、如何使用購物優惠券等。Ye Qing謙虛地認為自己就是基礎差的學生,但在老師的針對性輔導下,進步神速,從典型的一問三不知,變成了能干的巧婦:對於很多人考汽車駕照是一個噩夢,Ye Qing一次考過;一些ESL的同學找工作“前怕狼(沒有加拿大工作經驗)後怕虎(英語不好)”的,Ye Qing兩個星期就找到了一份全英語環境的兼職工作(Part Time);一些新移民女性來溫哥華後幾個月都不敢獨自出門上街,Ye Qing則敢一個人背起背包就去美國旅游,最近還計劃去澳洲一游。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ESL的學習給了Ye Qing自信和能力,她感覺現在的自己與在上海生活時的自己,完全是變了一個人,當然是越變越能干了。
  是不是Ye Qing天生就會學習、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沒有碰到過困難呢?Ye Qing回答不是的,而且她認為學英語最大的困難在開始那段時間,熬過了最初的三個月,就感覺上路了。她還認為好的老師很重要,好老師會啟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產生興趣和動力,學生一旦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第一個社交場所
  從廣州移民來的Laura也曾在本地的、由聯邦政府提供的免費英語班裏學習過大約半年的時間。
      問起對所就讀的ESL課程的印象,Laura戲稱那個英語學校是她移民來溫哥華後的第一個正式的社交場所。在溫哥華無親無友的她,登陸後馬上就去英語學校登記註冊,等了三個月才得以進入。在英語學校裏結識了一些朋友和好姐妹,大家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很容易談得來,因為所面臨的問題都大致相同:如何給學齡期的孩子找個合適的學校、哪裡有合適出行又方便的住房出租、怎麼樣找到滿意的家庭醫生、到哪裡可以得到找工的幫助等,這樣的一些資訊,Laura都是通過在英語學校裏的同學和朋友們的交往中瞭解的,認識英語學校的同學和朋友,得到最初的資訊,對Laura初步在溫哥華安定下來,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比之下,半年多的ESL課程的學習,似乎給Laura的幫助微乎其微,只是讓Laura能夠開口用英語對話,但對話的水平真的有限。所以,Laura在半年多的學習後,毅然離開了ESL班,找了份工作,開始在工作中邊幹邊學,感覺比在課堂上專門學的效果還要好一些。對生活有獨到認識並充滿智慧的Laura說:“我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拿高分,從而進一步深造。我就是為了適應加國生活,說白了就是有份工作可以安居樂業。所以,我很快就離開了英語學校,走進了社會和職場。現在我的英語水平也不是不需要提高,但在工作中提高得更快些。而且我也有了信心再去找一份比目前的工作更好一些的工作。”

ESL及ELSA課程  靈活又實用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是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課程,是為來自東歐、南美、日本、韓國、中國等世界各地的新移民、母語皆非英語而準備修讀的課程。ESL是加拿大語言學校所有課程中最通用的課程,是外國留學生在進入加國大學之前首先需要達到的語言能力要求課程,在加拿大從小學到大學都開設有ESL課程。
ESL也是加拿大政府為非英語裔的新移民而設的英語教育服務,在加拿大居住少於五年者皆可免費參加。
ESL分為五級制
      第一級:完全不懂或僅知一點簡單英文,學生不會說、讀或寫英文。其水平是開始階段。
  第二級:懂得少量日常用英文,學生能運用簡單生字或片語,但仍無法用英文表達想法與意見。
  第三級:能用英語表達簡單意思。但會夾雜自己的母語、手勢、身體語言來表達。也會用不完整的字或不正確的句子。英文能力比同級同學低兩級以上,閱讀課本文章上仍有困難。
  第四級:可以用英文表達想法,但仍未完全把基本的英文文法運用在說話及寫作上。閱讀能力較同級的仍略低。
  第五級:此水平的學生之英文熟程度近乎英文為母語者,聽、說、讀、寫英文皆無多大問題。

入讀ESL班要測驗
  新移民申請入讀ESL時,會接受英文測驗,從而評估其英文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然後分配入讀適合的班級。每年仍會有測驗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一般而言,學生學習兩年後已能用語言溝通,但要掌握正確文法及表達合宜則需五至七年,這不僅要看學生的用功程度,而且還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環境的配合。
      除此之外,加拿大政府還在溫哥華的一些社區學院增設課堂,向新移民提供“ELSA”( English Language Services for Adults)的服務。ELSA的意思是“為成人提供的英語語言服務”。該課程主要是為剛到加拿大的成人新移民提供初級和中級英語培訓而設立的,主要是希望可以協助新移民適應新生活及融入社會,是一個由卑詩省律政廳、多元文化廳、卑詩省移民安置及適應專案(BCSAP)以及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聯合資助的,學生無須交納任何費用。
      在溫哥華社區學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全職或兼職學習。不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學習,都是向新移民提供在加拿大生活及工作的基本語言要求。全職學習每周25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新學生可以在每個月的月初進入班級學習。兼職學生每周一至周四有12.5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學生可以選擇在上午、下午或晚上學習。新學生可以每個月的月初進入班級學習,不過則要看現有班級是否有格外位置,不然則要等到有空余位置時,才可進入班級學習。

誰有資格參加ELSA課程?
      你必須是剛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17歲或以上、並已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加拿大公民和難民申請人不能在大溫哥華和大維多利亞地區以內參加ELSA課程,但他們可以在這些地區以外參加ELSA課程。

申請ELSA課程
請給下列任何一間辦事處寫信、打電話、發傳真,或親自前往索取申請表。
住在溫哥華、北溫哥華、西溫哥華、列治文、南三角洲、本拿比或新西敏的人士,請向下列地方申請:
Western ESL Services
ELSA Assessment and Referral Centre
#208 – 2525 Commercial Drive
Vancouver, BC V5N 4C1
電話 :604-876-5756
傳真 :604-876-0134

住在素裏、北三角洲、高貴林、高貴林港、楓樹嶺或菲沙河谷的人士,請向下列地址申請:
Surrey Language Assessment Centre
#202 – 7337 137th St.
Surrey, BC V3W 1A4
電話:604-507-4150
傳真:604-507-4155
住在其他地區的人士,可直接向該地區提供ELSA課程的學校提出申請(請瀏覽elsanet.org查詢學校的地圖)。



ESL班的同學們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裝,來個大合照。

鄭老先生現在仍然堅持學英語和從事寫作。圓圖曾經在臺灣空軍服務的鄭複軒,英武有為。

ESL老師Margaret(中)和學生(右為Ye Qing)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