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每逢春節倍思鄉
( 2009-01-15 )



大溫的華人商店里,年貨琳瑯滿目,仿如回到家鄉。

  今年的春節來得早。剛過了聖誕、元旦,一轉眼,春節就不遠了。在大溫不少華人商場、店鋪,已經裝飾起來,年貨擺上架,提醒大家牛年來臨,相信華裔移民在這個時候更都懷念家鄉過年的氣氛。

央視春晚
念念不忘

  中國的春節是從大年二十三開始過的,但溫哥華的春節就沒那麼講究了,也就是親戚朋友吃一頓,再就是看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轉播。每年都少不了的節目,就是打電話給國內的親友拜年。在溫哥華過年,風俗、氣氛與在國內大不相同。“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讓人們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家鄉的春節,在記憶中溫暖而親切。

中國過年習俗移植加國
  剛到了2009年的1月,蘇女士早早就在自家的門上倒貼上了一個“福”字,意思誰都知道:“福到了”。她還在玻璃窗上貼上了魚形的剪紙,希望來年“有余”。原來在中國時,她每年大年卅一定會貼對聯,來溫哥華後,這一傳統項目就免了。“對比在國內時,溫哥華的春節氣氛還是不夠濃。”她有些遺憾。
  廣州來的何女士,難忘的是廣州春節期間人山人海的采購人流。在商業旺地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群。人們手裏拿年貨,臉上喜氣洋洋。每年春節前都會開花市,很多人都會為了好意頭來買花。最受歡迎的品種是金桔和桃花。還有人會買水仙、菊花、銀柳等。節前的團拜晚宴一個接一個,關系戶們送禮的送禮,收禮的收禮。公司給員工發年貨也是年年都有的。廣州人喜歡在餐館吃年飯,所以大大小小的餐館都要提早預訂。除了吃大餐,相約朋友喝茶也是少不了的節目。紅包是必須在過年前準備好的,還要到銀行換些新的人民幣,因為需要的場合很多。除了要給自家親朋的孩子送壓歲錢外,遇到同事、朋友的孩子都要送上紅包一個。裏面的數量多少,與交情深淺有關。但往往送出的和回送的紅包裏面的錢數量相同,就當是自己送紅包給了自己的孩子。春節假日後開工的日子也非常熱鬧。公司領導會向員工發“開年利市”紅包,結了婚的員工也需要向未婚的發紅包。“恭喜發財,利市到來”的恭喜聲和得到紅包的歡呼聲不絕於耳。
老廣州梁女士說,按傳統每年都會炸油餃、煎堆。新春開一下油鍋為的是好意頭。廣州人還喜歡蒸糕,主要有蘿蔔糕、馬蹄糕、芋頭糕等,意思是“步步高”。
  小時候在廈門鼓浪嶼度過的阿冰記得,過年前,廈門人對打掃衛生非常講究。 較富裕的,住老房子的人家會把門卸下來洗,把衣櫥拿到屋外去洗。水仙是家家要擺的,刻水仙的方法很講究,為的是讓花開出不同的姿態。為了讓花剛好在大年初一開放,需要控制溫度。開得太快就把花放到室外冷一下,開得太慢就把花放到暖和的地方。廈門人過年愛吃火鍋,當地叫“圍爐”。圍爐有“一品鍋”(整鍋一格)、“鴛鴦鍋”(兩格)、“四色鍋”(四格)。從“一品鍋”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貴”,湯是豬肉或雞鴨湯,主菜是金元寶(雞蛋)、銀元寶(鴿蛋),整只蹄膀叫“一團和氣”,黑刺參與墨魚用海帶綁在一起叫“烏金墨玉”,雞鴨翅膀叫“鵬程萬裏”,冬筍叫“節節高升”,粉絲叫“福壽綿長”,魚丸、肉丸和髮菜叫“團圓發財”,雞頭雞尾、魚頭魚尾叫“有始有終”。

想起北京餃子香
  Katherine一家從北京來,她想起過年就好像聞到了餃子的香味。她家姊妹三人,小時候就盼過年了。那時候全國人都不富裕,平時衣服買得少。對於孩子們來說,過年穿新衣服也成了一大盼望。家裏的錢雖然緊,但父母總是會讓三個孩子都穿上新衣服。Katherine記得有一年春節,父親在王府井給自己買了一件粉紫色燈芯絨上衣,衣兜上還繡了幾朵花。當時童裝款式少,這算是很別致的了,讓同學們很羨慕。不管是小時候家裏經濟困難,還是後來日子慢慢寬松了,家裏年三十肯定會包餃子。媽媽包的餃子很好吃,有時包韭菜雞蛋肉餡的,有時包茴香餡的,還會包芹菜餡的、酸菜餡的,每年都會在其中的一個餃子裏放一枚硬幣,誰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就表明誰來年會有好運。
  溫哥華地區的華人多,春節氣氛比國外很多城市濃得多。特別是在華人聚居的烈治文和唐人街。在烈治文的一些華裔開辦的商場,會有喜氣洋洋的春節裝飾,在一些店會擺出紅包、福字等年貨出來賣,大的華人超市會有年貨專區,有應節年宵、年糕、點心和禮品出售。在唐人街,在一些時裝店可以買到節日穿的唐裝和旗袍。記者走進奧琪唐裝,看到店裏有很多適合春節穿的唐裝和旗袍,喜氣洋洋。店主說:“每年春節,是唐裝和旗袍銷售最好的時節。”不少店裏還有各種燈籠賣,有的燈籠上還寫吉祥的字句,如“吉祥如意”、“花開富貴”等。唐人街上最引人注目的賣年貨、中國傳統工藝品的店要算竹家莊了。店裏的貨品色彩絢麗、琳瑯滿目。有燈籠、利是封、財神像、炮竹掛飾、年歷等。每年華裔社團都會在春節前後舉辦慶祝活動,最盛大的就是“春節大巡遊”和“千人宴”。人頭攢動,氣氛熱鬧,過年的喜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對在溫哥華過春節,大家的體驗很不同。有人說,溫哥華過節沒氣氛,春節當天還上班,過春節也就是下班後全家吃一頓,只是吃的比平時豐盛些。也有人會很認真地過春節,不停地與朋友聚會,互送禮物,約朋友去看春節大巡遊。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就像在國內過春節一樣。
      移民們在溫哥華是怎樣過春節的?在溫哥華過年與在國內過年有什麼不同?

過年氣氛 都說家鄉好
  吳先生夫婦是從青島來的,現在住在烈治文。吳先生是高級工程師,吳太太是醫生。吳先生是十幾歲從煙臺到青島的,吳太太是福建漳州人,17歲到青島讀大學,然後就一直留在青島。他們的女兒和兒子都在溫哥華,過去來溫哥華探過幾次親,2008年秋天,他們移民來了。“以前在溫哥華過過一次年,這次是第二次。”吳先生說。
初一拜年初三探丈人
  吳先生告訴記者,青島歷史並不長,原來是一個小漁村。是1897年德國人建的,所以房子世界各地風格的都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非常美麗。所以來這裏拍電影電視的人多,也是美院學生寫生的好地方。青島的居民來自全省和全國各地,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春節習俗。但100年過去了,也有些共同的習俗,而且中國人本來很多春節習俗都是一樣的。比如三十團圓,初一拜年。
“年三十晚上,我們都會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晚會結束後,休息一會兒,五更時起來,吃餃子,拜年。”吳先生說,過去要到人家裏拜年,現在都是打電話,過了12點後,電話不斷。初一拜完年後,初三要去老丈人家拜年。
前幾年,政府不允許放鞭炮,去年又允許了。從下午到晚上,到處都是鞭炮聲,很熱鬧。“美中不足的是,鞭炮聲會影響看電視。”吳先生說。吳先生說,老家煙臺的農村又恢復給長輩磕頭拜年的習慣。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把家裏打掃幹凈,給祖先上供,請祖先一起過年。大年三十貼上對聯,初一開始拜年。到別人家,先給人家的祖先磕頭。
  吳太太是福建漳州人,離廈門60公裡,過年的風俗與廈門一樣。吳太太說,小時候過年有新衣服穿,過年會做年糕吃。年三十,一家大小會吃團圓飯,有米飯和很多菜。春節期間,很多家庭還會吃“圍爐”,就是火鍋。過年,孩子們會得到壓歲錢。初一,大家都會到親朋家拜年,到處彌漫喜慶的氣氛。
  廈門、漳州一帶產水仙花,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擺出水仙花,好看又清香。
“上大學會一直生活在青島,我很多年沒回漳州過年了。”吳太太說。
       喜歡溫哥華還是喜歡青島?吳先生說,溫哥華最大的優點就是氣候好,吃東西放心。青島氣候也不錯,但溫哥華的綠化更好。雖然兩個城市比較起來各有好處,但青島的親戚朋友多,在溫哥華就有點孤單了。
  兒子、女兒都在溫哥華,現在,吳先生夫婦又移民來了,所以今年春節在溫哥華他們全家團圓。他們已經有了個小外孫女。春節,他們會在家吃團圓飯,還會給小孫女壓歲錢。讓吳先生掛心的是,過去,他每年都看中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不知道今年能不能看得到。

春節在這兒過沒意思

  “春節是家人朋友團聚的日子,在這兒過,家人不在,朋友不多,春節沒什麼意思。”薛女士說。他從廣州來,快五年了,已經入了籍,先生留在廣州照顧生意,她有時在廣州,有時在溫哥華,有時去美國的公司辦事處。今年她會在溫哥華過年,對過春節提不起興致。“先生不一定能來,我父母也來不了。”她父母80多歲了,每次都是用旅遊簽證來,他們年齡大,怕冷,一般都是春天或是夏天來。年齡超過85歲,一般保險公司不願給他們辦保險了,所以健康和安全問題也是一個考慮因素。
  上次她父母來是在春天,她帶他們在大溫到處走,去女皇公園看櫻花,去高貴林看多年前的總督府,玩得很開心。這次她一個人來溫哥華,難免想念家人。“這裏朋友太少,我本來有幾個朋友,現在都回國了。”薛敏說。
  在廣州時過年則熱鬧得多。家人朋友出去吃飯,同學聚會,很熱鬧。雖然國內流行春節出去旅遊,但她不喜歡節日出遊,人山人海的。節日也不喜歡出去逛街,還是嫌太擁擠。跟加拿大比起來,她也覺得購物環境不夠好。她喜歡待在家裏,與親朋好友在一起。快過年了,她和在廣州的先生談起怎樣過的問題。先生的楓葉卡過期了,不一定能入得了加拿大,或許他們要從不同的國家飛到美國過年了。

盼春節成公眾假期
      Carson是西安人,來加拿大18年了,可以算是老移民。現在回憶起在西安過年,他都顯得興致勃勃。他說:“西安春節非常熱鬧,在溫哥華過年,就太簡單了。”
串門大吃一頓
      “在西安時,大年三十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家家都會包餃子。”Carson說,有些家庭是在大年三十包餃子,有些是在大年初一一早起來包,大家都在大年初一吃餃子。年三十晚上,大家通常會做一桌菜,大吃一頓。菜和點心通常是幾天前就開始準備的。有熱菜、有涼盤,還炸丸子、炸粿子。農村人還會蒸饃,上面點紅點綠,一起吃大肉。
      Carson記得,他們過年會吃豬肉、雞肉、羊肉、魚肉,他家還會自己做點心。
       街上會舞獅子,耍龍燈,放鞭炮。大人會給孩子發紅包。客人來了,會請他們吃花生、瓜子、芝麻糖、果脯。桌上還會放幾包好煙。親戚朋友們在一起,喝酒是少不了的,喝的主要是西鳳酒。那時西鳳酒不好買,還得走後門。
    “中國過年真豐富,過年還是在中國過好。”Carson說。
在溫哥華聖誕更熱鬧
        當初來加拿大,Carson是自費留學。後來,他到卑詩省北部的一個小城開了8年雜貨店。那裏離溫哥華有四個小時的車程,只有兩家中國人,那家人開餐館。每年的中國農歷春節,兩家人都不放假。Carson他們關店以後回到家,做頓飯吃。常常是隨便吃了就算了。
      到溫哥華後,Carson春節會到一位老華僑家過。後來,他在北溫買了個釀酒坊,就做起紅酒冰酒生意了,他的釀酒坊叫麥克釀酒。這個釀酒坊是18年前就開了的,有規模,有口碑,客人基本上都是西人客戶,這一兩年,中國人客戶也慢慢多起來了。聖誕節前,定做酒的客戶會增多,很忙碌。聖誕期間,Carson則會關門休息幾天。因為很多朋友聖誕節期間有假期,他們就常常聚會。今年去我家,明年去他家。一起吃飯喝酒。
      過中國春節,店裏的生意基本正常。有些要回國過年的中國人會提早訂些冰酒做禮物。“西人買酒更喜歡紅酒,一般是自己喝,有的家庭一天喝一瓶紅酒;中國人買酒,買冰酒的比買紅酒的多,用來送禮的比自己喝的多。”
     春節雖然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大節日,但因為不放假,所以朋友之間要聚會也不容易。所以Carson一般是自己家人一起過。朋友要是來得了,就一起吃飯。他會打電話到國內拜年,也會給所有的朋友打一圈電話。為了感受節日氣氛,Carson有時會與家人一起去烈治文逛街、看熱鬧,買年貨。“烈治文華人商場多,春節氣氛濃。”Carson說。
        “大部分西人都知道有中國新年,有些西人的年歷上還在這一天標上了中國新年字樣。”Carson說,春節他的店裏不佈置,沒有節日氣氛,但有些西人客戶會祝他節日快樂。
          他說,如果春節能成為公眾假期,朋友聚會就方便多了。



喜氣洋洋的中國新年氣氛到處可見。

燈籠是過年的裝飾之一。

其實不管在哪里過年,能夠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就是最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