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城管十年 爭議不斷
( 2009-02-12 )



城管誕生十年以來,因暴力執法引發諸多非議。

  十年間,“城管”在中國以星火燎原之勢,隊伍越來越大。伴隨中國城市化進程,被稱作“城市女主人”的“城管”也功不可沒。但其粗暴執法、身份不清的形象也廣受質疑。社會聲討之下,行走風口浪尖的城管隊伍開始反思。

  來自四川的小陳和母親,晚上7時把“麻辣燙”的攤子擺在了北京市宣武區紅蓮北裏的路邊,吆喝招攬生意。葷素都是5角錢一串,便宜實惠,路人紛紛駐足,有的人圍在攤子邊,從平底鍋裏拿出一串串滾熱的“麻辣燙”吃完付賬走人;有的則挑選十幾串打包帶走。
  小陳說,攤子小,一晚能賺百十來塊錢,可養家糊口。不過,前幾年他可沒有這麼好的光景。那時,他和母親一人照顧生意,一人要隨時提防城管前來掀攤,幾乎每天都要上演“貓捉老鼠”的遊戲。

“城管”行走風口浪尖
  現在,小陳的安心得益於宣武區城管的“柔性執法”。從去年開始,宣武城管在紅蓮社區等路段設立“跳蚤市場”,每天在一定時段內允許小販擺攤設點。據《新京報》報道,宣武城管是中國第一支正式成立的城管隊伍。至今已逾10年。
  10年間,城管隊伍越來越大。但是在社會聲討之下,行走風口浪尖的城管隊伍開始反思;如同宣武城管,一些“女主人”開始學會“溫柔”,而效果也初步顯現。
  季明是北京市宣武區城管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回憶起1997年5月23日宣武城管大隊成立,他仍覺歷歷在目。
  當天,大隊的100多號人,全體身統一制服,在天安門廣場列隊參加授旗儀式。市領導劉敬民親自宣布,宣武城管大隊上崗,時任城管大隊副大隊長的杜靈欣接過了“宣武城管”的大旗。場面隆重?釱莊嚴。當時還是大隊下屬直屬隊副隊長的季明感到“充滿期待”。
  宣武城管誕生是“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的試點,也是城市擴張背景下管理的需要。宣武城管大隊大隊長張洪剛從事了30多年的城市管理工作,他介紹,隨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城市迅速擴張,大量的農民工湧入北京,而城市失業工人也日益增多。這些人在城市需要自謀出路,無照經營的路邊攤點及亂搭亂建大量出現。城市綜合管理開始變得更加迫切。
  但北京最初每區只有一個“市容監察大隊”,平時由下面街道辦“市容監察所”組織進行市容管理,人員是從工商、城建、環保等部門抽調的臨時人員拼湊的,“用起來很不順手”。而常規的工商、衛生、環保、交通等行政部門,各自進行行政執法時職能交叉重複,執法力量分散,遇到問題則互相推諉,效率低下。
  張洪剛說,當時的現象是“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這樣一直扛到1997年。
  這一年,國家開始部署實施“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綜合執法改革,以解決城市管理執法中的上述難題。

壓力之下 變得粗暴
  宣武區成為首個試點單位。在季明看來,之所以拿宣武做試點,是因為宣武人口數量小,便於推動,而且“門前三包”管理工作“有點政績。”1997年4月,經中國國務院法制辦批准,北京市政府向宣武區政府發出《關於在宣武區開展城市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同意宣武區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試點工作。
  季明說,“城管大隊”正式成立前,他們的“市容監察大隊”有100多人,屬於事業編制。成立前,他們統一考試,考試過關的又面試,經過篩選,刷掉了十多個人。
  隨後又從工商局調來40來個人,從園林部門和市征稽所調來了十多個人,加上部分社招人員,一共有200人。這些人全部獲得國家公務員身份。
  5月中旬,這200人又進行了封閉一周的軍訓。5月23日,這個中國第一支城管隊伍正式上崗。
  張洪剛認為,城管大隊成立後,綜合執法試點“效果非常好”,“效率高,問題解決得快。”1998年12月1日,北京城八區全部成立了城管大隊。
  季明說,隨後是全國各地紛紛來“取經”,“他們帶走了宣武區行使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先進經驗,一個個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組織相繼成立。”季明介紹,宣武城管大隊成立初,有5項管理職能,分別是市容衛生?釱園林綠化?釱交通違章佔道?釱城市亂搭亂建和無照經營。
  隨城管工作出現成效,一些部門陸續把“收益”不大,而與市容環境相關的管理權切割給城管。於是,城管開始膨脹。
  季明介紹,到了2005年,城管執法職責擴大到13大項,292個行政處罰權。這個“城市女主人”的身材開始變得臃腫不堪。
  季明介紹,城管工作的範圍越來越大,事無巨細,都是不好幹的活,但是人員還是那麼多,季明說,10年來他們一直200來個人,最近才剛剛拿到43個新編制。
  2003年1月,北京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正式掛牌成立。“城管系統千分制考核辦法”開始實施,城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宣武一位基層的城管隊員說,平時他們負責的區域內,隨時可能有上級巡查,如果出現亂擺攤點?釱無照經營等問題,直接追究到責任人頭上。考核結果,與職級陞遷、薪水待遇等都有直接關係。
  壓力之下,他們對這些小攤販就失去耐心,工作方式變得簡單粗暴。
  而在張洪剛看來,工作方式的簡單粗暴還與城管隊員的自身素質有關係。

柔性執法 力求和諧
  曾經在區司法局工作過的張洪剛,3年前調入宣武城管大隊。他發現,他的隊員過去“在依法行政方面的認同感不足”。張洪剛說,剛調入宣武城管大隊時,他發現隊員執法方式和執法理念都有問題,“是報復性執法。你罵我我就抄你的攤。在下面和我吵架了,上車我就踢你一腳”。季明也承認城管隊員“原來的執法態度惡劣,沒有程式。上來就罰款,東西沒收,罵人很常見”,在一些普通城管隊員眼中,他們的工作就是“抄攤”。
  2006年8月11日,河北保定市阜平縣來京人員崔英傑,在賣烤腸時,三輪車被聯合執法的海澱區城管大隊人員沒收。衝突中崔英傑將36歲的副隊長李志強刺死。說起李志強,季明一聲歎息。他認為,這件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對於偶然性,季明解釋,城管幹的執法工作,與這些小攤販就是一對矛與盾,再調和,稍不小心,矛也有可能傷到盾。而對必然性,季明認為問題出在城管自身,“與隊伍管理不當有關”。
  季明說,“李志強事件”震動了北京城管。給他們帶來很多反思。這些年,民眾的法律意識也都大大提高,而城管的執法隊伍也必須相應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
  城管開始檢討過去的執法方式。“柔性執法”的思維開始出現。季明說,現在他們執法首先確保程式合法,“執法時不像以前上來就掀攤子,首先要出示證件,表明身份,再告知對方具體違反了哪些法規,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甚麼,聽取對方的申辯意見,然後根據情況作出處理”。
  現在,他們施行提前告知制度。首先在轄區內各重點路口和點位建立宣傳站,發放“給居民的一封信”,廣泛宣傳城市管理法規和城管職能。
  對於違規的,先送達法規宣傳單,並要求當事人簽字生效,如果沒有改正,再送達“警告單”,再沒有效果,送達“限期改正單”。如果在這些措施下還沒有改正,他們再拿當事人簽字的單據按規定進行處罰。
  北京全市範圍內的城管管理亦在趨於制度化。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北京市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規定對粗暴執法的城管人員,將追究行政執法責任。張洪剛說,他們現在杜絕城管踢攤、打罵當事人的行為。
遵守執法程式,嘗試柔性執法背後,他們還在努力加強隊伍的綜合素質培養。
  張洪剛請來了中央黨校和北京市委黨校的教授給隊員上課,學習和諧理念。而在季明眼裏,他們的柔性執法措施去年實施一年多,“效果不錯,90%的人都能接受,而且很快改進”。

給小商販法定生存空間
  2008年1月7日,湖北省天門市郊灣壩村,50多名統一著裝的城管執法人員與當地村民發生衝突,把公路堵塞。17時20分左右,恰好路過的天門市水利建築公司總經理魏文華下車用手機進行現場錄影,遭群毆致死。
  “天門事件”使屢遭詬病的城管再次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中國開始大量出現城管“存廢之爭”。張洪剛覺得,城管現在是“星星之火,已經燎原,不可能廢除”。
  他說,“相對集中的執法權”改革的道路是已經認定了的。對此,國務院法制辦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青鋒也表示:“不能因為個別的偶然現象,就否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方向。”而現實確已是燎原之勢。據統計,至2005年底,中國共308個城市展開了城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城管執法人員達數十萬之眾。
  在季明看來,北京城管成立10年,功不可沒。季明說,1997年成立宣武城管大隊至今,先後完成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的市容環境保障工作;2003年,抗擊“SARS”;2004年,抗擊“禽流感”;2008年決戰奧運。
  “這些年我們起的作用很大,上級很重視”,季明說,“現在不是廢除的問題,而是怎麼完善這支隊伍的問題”,目前要做的是“堅持以人為本,人性化執法。”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認為,決策者在城市治理問題上的根本思路需要轉變,一個城市不是越整齊劃一就越好。
  他認為,城市管理執法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必須強化關注民生的和諧社會觀,變堵為疏,謀求多贏。
  宣武城管已在一年前開始嘗試這樣的做法。季明介紹,從去年開始,他們開始在紅蓮社區等選定路段設立“跳蚤市場”,“小時市場”,每天一定時間內允許小攤販在這些地方擺攤設點,試行“效果不錯,附近的民眾滿意了,這些小攤販也有了謀生出路”。而中國更大範圍的城市管理改革已顯端倪。自2007年5月1日起,上海市政府一改往日對馬路攤點一律封殺的做法,部分市區路段經市民同意,便可設置便民類攤點。
  2008年5月24日,來自中國的近300位城管局長們在江蘇宿遷齊聚,發布了和諧城管宣言。向社會發出“文明執法”承諾,強調城管執法的溫和與和諧。受到公眾期待。
  2008年8月1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要“為農產品、日用小商品等經營者提供規劃的經營場所或臨時經營場所”。這意味著,小商販不再是圍追堵截的對象,而是有了法定的生存空間。
  不過,要小販和城管完全和平共處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與市民積怨 化解不易
      就在不久前,北京又發生一名小販被城管追趕而跳橋摔傷的事情。
      這名邱姓小販近日在兜售奧運紀念品時,突然遭遇一輛城管車的追逐。
    《京華時報》報道,小邱說,當時,他在水立方北側的一個停車場附近賣奧運紀念品,一輛城管的車輛突然向他開來。“我看到開車的人穿城管制服,小車身上有城管標識和頂燈。兩名保安從車上跳下後,向我追來。”小邱說,他知道城管是來查抄他的,於是撒腿向南跑去。現場多名目擊者稱,小邱穿過一片小花園跑到安翔北路上,那輛車沿馬路追過來,兩名城管再次下車,將小邱堵在輔路與主路之間的橋上。
      小邱和多名目擊者均稱,當時保安讓他“要麼跳橋,要麼被抓”。最終,小邱從七八米高的輔路上跨過欄杆,跳到主路上。小邱跳下後,小車很快離開。經醫院檢查,小邱右腿骨折。事實上,類似的事件也許還會發生,要徹底改變外界對城管的質疑,還需要更多地努力。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相繼發生城管與市民衝突事件,讓“城管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期,廣州番禺城管舉行“新城管、新形象——隊列會操”,本意是為提升隊伍素質、展示良好形象,卻被網民斥為城管“閱兵”,向市民炫耀“武力”,足見城管與市民“積怨”之深。 
      2008年12月16日下午,湖南衡陽市珠暉區城管隊員發現人行道上有人擺放毛巾晾曬架,強行查扣,遭遇一家美容店員工抗拒。雙方在衝突中受傷,店員肖某暈倒,引發附近商鋪、“摩的”等圍觀民眾起鬨,有人用馬路隔離欄阻斷道路,釀成群體突發事件。事後,“衡陽城管暴力執法、毆打市民”的照片和帖文,在網際網絡上不脛而走。 
      兩年前衡陽市曾因強行收繳“老爺車”(載客三輪電單車),發生過惡性事件。當時,一位殘疾人因車子被查扣,衝進負責市容整治行動的一位副區長辦公室,引燃了隨身攜帶的汽油,兩人被燒後死亡。 就在2008年初,湖北天門市水利局員工魏文華目睹城管人員與民眾發生激烈衝突,當他用手機拍攝混亂現場時,不幸被城管人員毆打致死。 幾個月後,杭州兩位西瓜商販因不滿電子秤被城管人員拿走,持刀闖入杭州城管部門的一處辦公地,捅傷三人。 
      山東滕州市,因一名男孩在廣場叫賣小物件,當地城管人員與男孩的父母發生衝突,引發數千名民眾聚集圍觀事件,持續兩個多小時。 
      據新華網報道,城管與市民之間“積怨”頗深。城管人員認為主要是執法環境差,執法對象普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拒。而一些市民特別是小商販,則批評城管人員普遍素質低,並形象地稱之為“三強”突擊隊,即強拆房、強拖車、強拉財物。有的市民說,“三強形象”外加追打商販,幾乎成為“城管”的工作常態。“這樣做怎麼能得到民眾的理解支持呢?” 為加強與市民溝通,衡陽城管圍繞道路整治等問題,曾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問計於民”,結果顯示90%以上的市民認同整頓城市面貌。但把“問計於民”的整治措施付諸行動時,又產生另外一種結果:幾乎所有的整治對象,都不同程度地抵制。 “不整治民眾不滿意,整治起來民眾還是不滿意。這是一個城管怪圈。”衡陽市珠暉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感覺很無奈。 這就形成一種複雜的“城管生態”:地方政府要城市的“面子”,城管部門和執法隊員要守住自己的“位子”,而小店主、攤販和“摩的”司機,要顧自己的“肚子”。

 



成都武侯區啟動街面綜合執法,這些人員集城管、綜治執法以及衛生、勞動、環保等簡易執法於一體。

北京一位城管隊員往盲道上粘貼提示語,提示行人不要佔用盲道,關愛殘疾人。